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獸爺陷洗稿風波:“洗稿”與惡的距離

我們仍需強調一點共識,那就是,產品化沒問題,但是建立在剽竊別人成果之上的“產品化”,仍是可恥的。

文1559字,閱讀約需要3分鐘

近日,公號“三表龍門陣”刊發《獸爺,洗稿界的冤罪殺機》一文,指自媒體號“獸樓處”獸爺的最新文章《我們與惡的距離》涉嫌嚴重洗稿。全文2498字,“10大處,26小處涉嫌洗稿。僅有696個字稱得上原創或有‘自我風格的轉述’,篇幅隻佔全文的27.8%。”目前,此篇文章已經被微信平台刪除,理由為“此內容被投訴且經審核涉嫌侵權”。

━━━━━

自媒體的規模化產出更像是“製作產品”

所謂“洗稿界的冤罪殺機”,其實是一種雙重批判。對一個寫作者來說,洗稿本來就是不體面的行為,“洗稿界的冤罪殺機”,就是說獸爺的稿件即便放在洗稿中,也是很低劣的。事實上,“三表龍門陣”所列舉的那些內容比對,很多已經是明顯的抄襲。

所謂“洗稿”,是抄襲的一種改良版。抄襲是“複製粘貼”,而洗稿則是參考別人內容,進行“自我風格的轉述”。洗稿是新媒體時代特有的概念,微信公號平台加強了原創內容保護,如果一篇文章和別人重合過多,就會自動標注為原作者作品。洗稿就是變化字句,躲避系統比對。

真正的“媒體”,必然是以自己的原創為核心依托。新聞媒體需要記者辛苦的採訪,那些勞動最終被轉化為價值。即便是一些娛樂類媒體,也需要大量的原創,否則就很難脫穎而出。

公眾號截圖。

獸爺的崛起,得益於那篇著名的《疫苗之王》。這篇文章的點擊量可能達到數千萬,直接讓獸爺這個公號擁有了大量粉絲,也推動了相關部門對長生藥業的查處。

但是,專業財經記者看到這篇文章心情則是苦澀的,因為獸爺的文章,沒有任何自己的採訪,幾乎都源自相關財經媒體曾經的報導。從那時開始,對獸爺“洗稿”的指控就不絕於耳。

獸爺本人是新聞機構出身,有縝密的思維和對資料的梳理、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絕佳的敘事能力在新媒體時代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獲得巨大成功後,獸爺的公號開始規模化,或者通過培養“新人”創作,來獲得持續的生產能力。這也是一些自媒體的必經之路,固定風格,擴大團隊,規模生產,並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公眾號截圖。

對獸爺來說,這種“固定的風格”,不是原創,而是整合材料進行再創作,這跟洗稿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

━━━━━

都是流量惹的禍?

創作是最有個性的行為,但是“整合寫作”變成枯燥的日常生產之後,那種“個人風格的轉述”所佔分量就必然降低,把相關材料複製到一個文檔裡進行改寫,毫無疑問是最省事的。

像“三表龍門陣”這樣的自媒體,口碑建立在獨特的個人風格上,他們類似於原本意義上的“寫作”;但是,獸爺的規模化生產,卻不是“寫作”,而是“製作”。對一個寫作者來說,被指認為抄襲或者洗稿,就意味著人格的破產,是非常丟人的事。

“製作者”會去人格化,他們提供的是“產品”而不是“作品”。最終,這樣的自媒體生產和個人尊嚴完全脫鉤。

“製作”本無可厚非,問題是,對部分“製作者”來說,衡量的標準變成了是否取得足夠的流量,有些人非但不會在意洗稿指控,還會在遭遇批評時有些欣喜,因為這種爭論在把他們推向輿論漩渦的同時,也會附加更多的流量,而那正是他們所需。

然而,我們仍需強調一點共識,那就是,產品化沒問題,但是建立在剽竊別人成果之上的“產品化”,仍是可恥的。

公眾號截圖。

目前,幾個主要的內容平台都加強了對原創內容的保護,微信甚至成立了一個鑒別洗稿的專家機構,如果有人被投訴洗稿,委員會投票確認的話,會和抄襲一樣被刪除處理。

但是,自媒體洗稿的情況並沒有得到遏製,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所有的內容平台都是按照流量進行收益分成,這種機制之下,必然少不了劍走偏鋒、想走捷徑的人。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被“三表龍門陣”公開嗆聲後,《我們與惡的距離》馬上就被微信平台刪除。這也說明,當保護原創、抵製洗稿越來越成為業界共識後,靠抄襲、洗稿來收獲十萬加、百萬加的路,已經越來越窄了。

文/張豐 編輯 陳靜 實習生 徐璟萱 校對 危卓

值班編輯 吾彥祖 花木南

“沒有一個大V,逃得過電動牙刷”

本文部分內容首發自新京報公號“沸騰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