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輕人,你的甲狀腺還好嗎?

甲狀腺是人體內最大的內分泌器官,每天都在不斷地製造、分泌甲狀腺激素,以維持人體的正常機能,因此被稱為「身體的引擎」。根據2016年一項調查數據推算,我國目前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已超2億。《中國十城市甲狀腺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甲狀腺功能減退(即甲減)患病率達6.5%,甲狀腺結節患病率高達18.6%。甲狀腺疾病已成為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第二大疾病。作為惡性腫瘤的一種,甲狀腺癌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升高。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發布的數據顯示,男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由2005年的2.35/10萬上升至2014年的15.07/10萬;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由2005年的7.04/10萬上升至2014年的41.11/10萬。在2015年女性惡性腫瘤新發病例中,甲狀腺癌已位居第三,僅次於乳腺癌、肺癌。

讓人擔憂的是,公眾的甲狀腺健康意識卻十分不足,甲狀腺疾病患者的知曉率與治療率都不高。一項小型調查數據顯示,甲狀腺疾病患者知曉率僅為18%。甲狀腺異常的典型癥狀有體重波動大、焦慮、情緒失常、疲倦乏力、失眠或嗜睡等,它們容易被忽視,或被誤解為單純的壓力所致。那麼,關於頸部前部這個蝴蝶狀的器官,你了解多少?你的甲狀腺還好嗎?

我的甲狀腺出問題了

不幸的是,25歲的我,就遭遇了甲狀腺功能異常的問題。去年9月底的一次聚會上,朋友無意間發現我的脖子有些微腫大,她囑咐我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一查還真嚇一跳——甲狀腺Ⅱ度腫大,有明顯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即甲減。而根據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與抗甲狀腺微粒體(過氧化物酶)抗體(TMA)明顯升高來判斷,基本確診為橋本甲狀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以下簡稱橋本)。此後需要每日早晨服用一顆調節甲狀腺激素的藥物。或許你還不知道,橋本目前尚不能治癒,伴隨終身的可能性極大。25歲,終身慢性病,吃一輩子的葯?這對於自認為還「年輕無極限」的我而言,可謂是晴天霹靂。

調節情緒、接納現實是我要克服的第一關。事實上,甲狀腺疾病正在年輕化,25歲、女性罹患甲狀腺疾病並不需要大驚小怪。不管是公眾較為熟悉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即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即甲減),還是甲狀腺瘤、甲狀腺炎、甲狀腺囊腫、甲狀腺功能亢進併發症等,年輕患者的比例都在提高。除了遺傳因素之外,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周邊環境等都會影響甲狀腺功能。一項基於29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疾病診斷主要包括甲狀腺癌、甲狀腺良性腫瘤)與379例健康人群的對比調查顯示,經常食用醃製/熏製食物、經常生悶氣、從事腦力工作(他們的精神壓力更大)是甲狀腺疾病患病的危險因素。生活在一線城市的我,與眾多90後、00後年輕人一樣,生活節奏快,喜歡熬夜,面對高強度的社會競爭不得不高強度地學習、實習、工作。這些都為我的甲狀腺問題埋下了伏筆。而橋本作為一種典型的自體免疫性疾病,遺傳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可以說,我在25歲時遭遇橋本,是先天條件與後天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在我的身邊,被確診為甲亢、甲減、甲狀腺癌,或有甲狀腺結節的年輕人也並非少數。

另一方面,通過閱讀專業文獻、瀏覽丁香園等醫療知識平台、向內分泌科醫生顧問等方式,我也了解到甲狀腺疾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即使是惡性腫瘤(即通常所說的甲狀腺癌),5年觀察生存率可達91.08%(2010年數據),在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第一。而對於橋本,即使不能治癒,也只需按時吃藥、定期複查、在飲食上稍加註意即可。同時,也有無數例子表明,患有橋本的孕婦媽媽可以很順利地產下健康的寶寶。正是這樣,我逐漸接納了自己將終身攜帶這一慢性病這一事實。

為了擺脫「病人」的汙名化,我還將白色藥丸裝進了可愛、小巧的藥盒裡,每天早晨打開藥盒,就像打開魔幻的能量盒,不是「我在吃藥」,而是「我在補充能量」。服藥治療半年有餘,指標正常,每一天看似漫長,時則只是日常。

出現這類癥狀警惕甲狀腺問題

確診為橋本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早前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身心困擾都可能是橋本所引發的甲減的表現。譬如,嗜睡、心悸、浮腫、焦躁、生活缺乏興緻等。但由於此前對甲狀腺各類疾病的初期表現缺乏認識,並未聯想到可能是甲狀腺的問題,而單純地將之視為身體在高壓環境下的一種臨時反饋,所以沒有充分重視。然而,無論是甲亢和甲減,抑或是其他甲狀腺疾病,病程長短均與危害性成正相關關係,所以診斷越早,後果越輕。

我相信許多人都與曾經的我一樣,對此表現所知甚少。而為了提升公眾對甲狀腺健康的重視,國際甲狀腺聯盟將5月25日定為「國際甲狀腺日」,將5月最後一周定為「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在中國舉辦的2017年第九屆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的主題是「其實不怪 你查查甲狀腺」,強調的便是甲狀腺疾病早期診斷的重要性。比如,如果你總是無緣無故發脾氣、心情暴躁,也許就是甲狀腺出問題了。你要做的是儘快去內分泌科進行檢查。那麼,有哪些癥狀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信號呢?

甲狀腺腫大是甲亢、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癌、橋本甲狀腺炎、甲狀腺瘤等甲狀腺疾病的明顯體征。平時可以通過自查進行觀察是否有甲狀腺腫大。自查的方法主要有兩種:(1)對著鏡子,進行吞咽動作,觀察頸部是否出現核桃或雞蛋大小的腫塊並上下滑動;(2)一手四指併攏,用指腹輕輕按壓氣管一側,進行吞咽動作,感受頸部是否有腫塊上下滑動,之後按壓另一側。但自查只是初步判斷,要更早發現直徑小於1厘米的腫塊或進行明確診斷,需要進行甲狀腺超音波檢查。醫生建議每年體檢都增加這一項目。

甲亢典型癥狀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甲亢,就會產生一系列高代謝癥狀。對應表現有:

(1)新陳代謝速度快,皮膚會變得更光滑,也相對更薄,面色紅潤;

(2)食慾好,但體重大幅下降;

(3)心悸、氣短、愛出汗;

(4)在情緒與精神方面表現為焦慮、亢奮;

(5)容易疲倦乏力;

(6)排便次數顯著增加,每天需要排便2次及以上;

(7)脫髮;

(8)女性月經失調,經期延長或縮短,經量減少甚至閉經。

甲減典型癥狀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則會導致甲減,新陳代謝會減慢。對應的臨床表現是:

(1)皮膚乾燥、蒼白;

(2)食慾下降,但體重大幅增加;

(3)浮腫;

(4)畏寒;

(5)在情緒與精神方面表現為興緻低下,對事物缺乏興趣;

(6)容易疲倦乏力且健忘,運動能力相應下降;

(7)排便次數顯著減少,頻繁便秘;

(8)脫髮;

(9)女性月經失調,經期延長,經量增多。

調整生活方式迎接健康甲狀腺

甲狀腺功能異常是身體敲響的一次警鐘。雖然甲狀腺疾病有遺傳因素的作用,但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我還記得在一次複診中,內分泌專家友善地提醒我:按時吃藥,保持好心情,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在她看來,克服焦慮,調節生活壓力是治療甲狀腺疾病的輔助性良方。在疾病的刺激與激勵下,我重新梳理了個人生活習慣,從飲食、睡眠、運動、情緒管理等各方面進行調整,努力創造一個良性循環的身體狀態。

飲食

不同的甲狀腺疾病在飲食上有不同的講究。丁香園旗下「健康甲狀腺」微信公眾號曾多次發文指導甲狀腺疾病患者(其他方面都較健康的人群)進行科學飲食。建議包括:

(1)加碘鹽。甲亢患者應食用無碘鹽,含有很多碘鹽的果脯、蜜餞、膨化食品、海苔片、魷魚絲等水產加工產品等,甲亢患者都應減少食用;甲狀腺炎患者不宜吃加碘鹽,少吃或不吃;甲狀腺結節患者,若無伴有甲亢,僅需保證低碘飲食即可,可食用加碘鹽,但海鮮、紫菜等高碘食物少吃。

(2)大豆。甲狀腺腫患者盡量少吃,甲減患者服用甲狀腺激素後間隔一段時間再吃;其他人群可適量吃。

(3)十字花科食物,如白花椰菜、捲心菜、白菜、蘿蔔,缺碘造成的甲狀腺腫大的患者應少吃,接受碘131治療前的患者應少吃,其他患者可以適當食用加熱處理後的十字花科蔬菜。

(4)蔬果等高纖維食物,甲亢患者常伴有腹瀉,應適量食用;甲減患者常伴有便秘,可以多吃點。

(5)甲亢患者應避免濃茶、濃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加劇亢奮。

(6)一般每天飲水1.5-2L,甲亢患者應保證1.5-3L。

(7)甲亢患者應少食多餐,補充能量的同時,緩解一次性大量進食導致血糖過高。甲亢患者不應過量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糕點、糖果、奶茶等。

(8)低鹽飲食,推薦每日攝入量控制在6g以下,甲減患者更應控制鹽的攝入量。

情緒調整

雖然甲狀腺疾病大多都是慢性病,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但相比於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病,它的治療難度實屬簡單級別。常常有人開玩笑說:「如果註定要得一種慢性病,得甲狀腺疾病就相對幸運一些。」但諸多患者仍對此心有餘悸,尤其是面對事業和家庭雙重壓力的女性,她們作為甲狀腺疾病的高發人群,容易久久不能平復心情,這並不利於治療。因此,在調整生活方式時要尤其關注情緒,關注患者的心。

回顧過往半年多的治療經歷,我總結了調整情緒的三個方法:

(1)與家人、朋友溝通因疾病所產生的情緒問題。例如,甲亢常表現出的暴躁、焦慮、易發火等,甲減導致的興緻低下、嗜睡、興趣冷淡等,尋求親友的理解與支持,並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原諒自己的不完美。

(2)尋求權威資訊。在確診的最初階段,患者很容易「病急亂投醫」,網路上的資訊良莠不齊,常常有人危言聳聽或是製造快速根治的騙局,更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情緒。因此,要積極與專科醫生溝通,並利用高品質的網路顧問平台,如好大夫、丁香園等,尋求幫助。

(3)給自己和身體一些時間,有足夠的耐心。我們常常在工作中懷揣「更新打怪獸」的積極心態,但面對身體問題時,卻容易自暴自棄。努力給自己一些時間,也給身體一些恢復、喘息的機會,不要因為指標的些許波動而心情大起大落,試著更長遠地看待身體的變化。抓住這次「生病」的機會,從飲食、睡眠、運動著手,找到抒發壓力的突破口,讓自己放鬆下來。

健康是寶貴的,但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要擁有完全健康的身體幾乎是不可能的。作為年輕人,當我們開始逐漸遭遇一些大大小小的疾病時,我們不能只是感慨「真的老了」後依然我行我素,而是要認真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對自己的負責,對生命負責。如果我們絲毫不在意,那麼,甲狀腺疾病就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

轉發請掃描下方版權印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商務合作:010 - 6409833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