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必看!癌症治療後必須隨訪的六大理由

癌症容易複發和轉移,這就決定了癌症治療後的處理有別於其他很多疾病。經過診治後,只要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恢復,很多疾病就可算是治癒了。但癌症治療結束後,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可以高枕無憂了,患者還必須長期隨訪和複查。


隨訪對癌症患者的重要性,小而言之,它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品質,大而言之,與癌症患者性命攸關。具體來說,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

1.隨訪是預防癌症複發、轉移的重要手段

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經過了局部的手術和放療,以及全身性的化療等手段,肉眼能見的腫瘤常常能被消滅,但癌細胞不一定會完全被清除,某些部位甚至可能已潛伏著未被發現的病灶和微轉移灶。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者腫瘤細胞增殖旺盛時,腫瘤可能再次「興風作浪」,造成複發或轉移。據媒體報導,癌症患者手術、放化療後半年內,複發轉移率就鋼彈69%。通過定期隨訪可以及時發現癌症複發、轉移的苗頭,積極採用相應的措施,預防癌症複發、轉移,讓癌症難以死灰復燃。

2.隨訪可預防第二原發癌的發生

癌症患者是患另一種癌症的危險人群,也就是說癌症患者比一般人易得另一種原發癌。國外的一項研究,通過分析748例治療後的喉癌患者,在1-17年間先後有104例(14%)發生第二原發癌(其中64例為肺癌)。通過長期的定期隨訪,隨時掌握癌症指數,一旦發現異常,可及時採取措施,將蠢蠢欲動的第二原發癌消滅在萌芽狀態。


3.隨訪可及時發現患者心理問題

一旦患癌,不僅在肉體上要經歷長時間的痛苦,而且精神上也備受折磨。有些癌症患者雖經過根治性治療而痊癒,但因為治療而破壞或改變了其原來健美的外形和器官的功能,使其工作、學習、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受到影響。這些會使癌症患者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造成壓抑和痛苦,甚至悲觀失望。這種低落的情緒和不良的心理,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進而誘發癌症複發、轉移,或發生第二原發癌。通過定期的隨訪,可及時發現癌症患者的心理問題,以及時採取有效的心理治療。

4.隨訪可解答特殊患者的重要問題

對於一些特殊癌症患者關心的一些重要問題,需要通過隨訪,根據複查的結果才能回答。例如:年輕女性因乳腺癌切除一側乳房,能否進行整形?患生殖系統腫瘤的女性,治療結束後能否過性生活,能否懷孕生孩子?諸多此類問題,均需要根據隨訪的複查的結果才能回答。

5.隨訪可及時發現放療的遲發性問題

癌症患者接受放療後,由於一部分正常組織的損傷是遲發性的慢性放射損傷,腫瘤對放射線的反應也需一定的時間才能觀察到,在放療結束時,對這些問題難以即刻得出準確的判斷。因此,必須在放療後根據具體情況,按醫囑定期隨訪複查,以判斷治療效果,並對新出現的問題予以及時處理。

6.隨訪可讓患者得到正確的康復指導

通過隨訪,癌症患者可在營養飲食、功能鍛煉、有氧運動、心理疏導等方面,得到醫生的正確康復指導。同樣,醫生通過隨訪、觀察可以獲得有價值的第一手數據,以供臨床研究使用。

那麼腫瘤患者需要多久進行一次隨訪,需要檢查哪些項目呢?

常規推薦的隨訪周期

出院第1年需每3個月複查1次;

第2年每4~6個月複查一次(肝癌、卵巢癌等複查的時間間隔短一點;胃癌、乳腺癌等複查的間隔時間長一點);

3~5年內,每半年複查一次;

5年以後,每一年複查一次;若出現病情變化應隨時就診。

常規推薦的複查項目

一般來說,定期複查除需要進行體格檢查和三大常規之外,應包括如下內容:

1. 針對腫瘤部位及容易發生轉移的部位,應該做CT、MRI和骨掃描等檢查。

肺癌、食管癌患者應該做胸部CT,而肺癌容易發生肝轉移,所以除了做胸部CT,還要做腹部超音波,必要時應做腹部CT;

容易發生腦轉移如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應每半年至1年查1次腦CT或MRI,腦MRI比CT更容易發現小轉移灶;

容易發生骨轉移的病,如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和腎癌等,應每半年做1次骨掃描,骨掃描比X線片敏感,能在骨破壞的早期發現。

2. 腫瘤標記物的測定。如肝癌的腫瘤標記物AFP,肺癌和胃腸癌的CEA,小細胞肺癌的NSE等。

3. 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

此外,食管癌、胃癌、腸癌患者至少每年做1次胃鏡或腸鏡,如果發現腸息肉,則需要縮短做腸鏡的間隔時間,因為有些患者的息肉生長速度比較快,不及時發現會發生惡變。婦科腫瘤患者應注意進行一些婦科的檢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