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剛:商業銀行總資產仍保持較快增長 應繼續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發力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曾剛

  報告負責人:曾剛

  報告執筆人:曾剛 王偉

  摘要

  ■2022年三季度,商業銀行總資產仍保持較快增長,但淨利潤增速出現較大幅度回調,總體風險抵補能力仍較為穩健。2022年9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373.9兆元,同比增長10.2%,連續兩個季度保持10%左右的增速。9月末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7085億元,同比增長1.2%,較上季度末出現較大幅度回調,其中農商行同比下降57.4%。商業銀行整體淨息差為1.94%,與二季度末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BP。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99兆元,增速回到5.6%,較上季度增速有所回落,總體還是繼續保持低增長態勢。整體不良貸款率1.66%,同比下降9個BP,連續八個季度出現下降。撥備覆蓋率為205.5%,較去年同期增了8個百分點,連續八個季度上升,反映商業銀行風險抵補能力在持續加強。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的平均水準分別為10.64%、12.21%、15.09%,各項資本充足率較6月末有所上升。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覆蓋率為142.7%,環比下降3個百分點,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流動性比例為61.66%,和上季度持平,同比上升3個BP,總體保持穩定態勢。

  ■展望2022年四季度,商業銀行應繼續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發力,持續強化重大風險的化解和防範能力;完善中小銀行特別是農商行的管理機制,增強其經營能力;進一步聚焦負債成本和資產質量,保障銀行業穩健運行。

  目錄

  一、2022年三季度銀行業面臨的宏觀環境

  二、銀行業經營情況

  (一)資產規模仍保持較快增長

  (二)淨利潤增速回調,農商行大幅下降

  (三)淨息差繼續下行

  (四)風險狀況

  三、2022年四季度運行展望

  (一)商業銀行應繼續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發力

  (二)持續強化重大風險的化解和防範能力

  (三)農商行經營形勢不容樂觀,需繼續深化改革

  (四)聚焦負債成本和資產質量,保障銀行業穩健運行

  報告正文

  一、2022年三季度銀行業面臨的宏觀環境

  2022年三季度,發達經濟體增長持續下滑、通脹嚴重且面臨衰退風險。10月份IMF預測2022年和2023年全球GDP將分別放緩至3.2%和2.7%。當前,歐美日主要經濟體已經出現經濟收縮態勢,日本出現日元大幅貶值和債券拋售現象,歐盟高通脹和經濟衰退趨勢明顯,美國在加息和縮表的重壓下,預期2023年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較大。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我國較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主要指標恢復回穩。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0%,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

  2022年前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傳導效率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性增強,1至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8.08兆元,同比多增1.36兆元;9月末人民幣貸款、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11.2%、12.1%和10.6%。信貸結構持續優化,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24.6%和30.8%。三季度人民銀行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紅利,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9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0%,同比下降0.59個百分點,處於有統計以來低位,10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4.3%,較上年末下降133個基點。三季度,強美元帶動人民幣匯率繼續調整,9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0998元,較上年末貶值11.4%,在本輪人民幣匯率調整過程中,央行也通過調節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等市場常見的外匯政策基本已經頒布。

  2022年三季度,銀行業監管政策持續落地,金融監管力度不減。在整體金融監管方面,三季度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人民銀行發布《黃金租借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金融監管機構在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規範黃金租借業務的開展以及金融控股公司關聯交易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商業銀行行為監管方面,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對信用卡業務經營管理、髮夾行銷、授信管理及風險控制進行了規範。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關於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對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經營行為作出了約束。監管處罰方面,在“穩增長、穩市場主體、穩就業、保民生”的整體基調下,三季度,銀行業監管態勢整體平穩,罰單數量較去年同期小幅度上升,罰沒金額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大額罰單也呈顯著的下降趨勢。

  二、銀行業經營情況

  ❏ 資產規模仍保持較快增長

  2022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373.9兆元,同比增長10.2%,佔銀行業主體的商業銀行資產總額315.3億元,同比增長10.9%,連續兩個季度保持10%以上增速。其中,大型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154.6兆元,佔比41.3%,同比增長12.7%;股份製商業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65.2兆元,佔比17.4%,同比增長7.2%。總體來看,整個銀行業資產規模和增速在過去兩年短暫回調後又恢復了較快增長。

  貸款增速較快依然是資產增速變化的主要來源。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8.08兆元,同比多增1.36兆元。其中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47兆元,同比多增8108億元。截至9月末,我國本外幣貸款餘額216.55兆元,同比增長10.7%;人民幣貸款餘額210.76兆元,同比增長11.2%,增速比上月末高0.3個百分點。央行貨幣政策也要求信貸總量保持穩定增長,繼續加大對於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資產結構方面,今年以來貨幣政策通過加強引導,信貸結構持續優化,製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得到支持,三季度以來房地產貸款增長有所恢復。根據央行數據,9月末,企(事)業部門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8.7兆元,在同期全部企業貸款增量中佔比為59.8%。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0.8%,比全部貸款增速高19.6個百分點,製造業中長期貸款自2020年6月以來持續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貸款總量增長和期限結構優化同步推進,有力支持了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築底企穩。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4.6%,比全部貸款增速高13.4個百分點;普惠小微授信戶數5389萬戶,同比增長31.7%。房地產貸款也有所回暖,2022年三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12.67兆元,同比增長2.2%,增速比上半年高2.4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1.3個百分點。

  圖1  商業銀行資產及資產增速變化趨勢(部門: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 淨利潤增速回調,農商行大幅下降

  2022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7085億元,同比增長1.2%,較上季度末出現較大幅度回調。從相對效益指標看,三季度商業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0.75%,也是自2007年以來的最小值。分結構類型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國有大行、股份製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累計實現淨利潤分別為9752億元、4027億元、2217億元和76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34%、9.04%、15.59%、-57.74%,農商銀行淨利潤出現大幅下降,也拖累了三季度商業銀行整體利潤增速。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到,農商銀行淨利潤同比降幅較大,一方面來自資產質量的壓力,這既影響平均收息率,也影響不良貸款核銷與減值損失計提;另一方面則是來自負債成本的壓力,主要是導致利息支出增長過快,影響營業收入增長。所以,農商銀行在後續業務發展中,需要進一步穩增量、提質量、調結構、控成本。

  圖2  商業銀行淨利潤及增速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 淨息差繼續下行

  以淨息差衡量各類銀行的盈利能力,2022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整體淨息差為1.94%,與三季度末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BP,而且今年以來淨息差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低於2%,前三個季度還表現出逐季下行趨勢。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淨息差同比變動-10BP、-14BP、-15BP和-21BP,農商行息差下降幅度明顯較快。今年以來淨息差出現明顯下降,主要受到貸款重定價、讓利實體經濟、企業信貸需求持續走弱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是受疫情和國外政治、貿易環境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明顯,導致企業有效信貸不足,同時政策驅動銀行加大信貸投放,供需兩方面影響壓縮了銀行貸款定價空間。二是監管和貨幣政策也強化了銀行資產收益率下行趨勢。9月末,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為3.65%和4.3%,分別較6月末下降0.05個和0.15個百分點,也帶動貸款加權利率持續下行。三是負債端成本下降受到信貸需求不足、存款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製約,無法有效下降,影響了淨息差的改善。對中小銀行而言,受製於融資渠道和管理水準,其負債成本下降難度更大。四是不良貸款核銷也會對利潤和淨息差帶來衝擊,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機構累計核銷793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91億元;比2020年前三季度也多290億元。商業銀行在不良貸款核銷上依然維持較大力度。此外,受地產產業鏈拖累,房地產貸款和抵押貸款利息收入存在較大影響,潛在淨息差風險不容忽視。後續應繼續推動加強銀行負債成本管控,以保持銀行體系淨息差的相對穩定運行。

  圖3  商業銀行淨息差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 風險狀況

  1. 不良資產餘額增速有所回落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為2.99兆元,增速回到了5.6%,較上季度增速有所回落,總體還是繼續保持低增長態勢。從最近幾年不良貸款餘額走勢來看,不良資產餘額上升的趨勢已經得到遏製,資產質量改善明顯,不良資產上升幅度持續低於資產增速。

  圖4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餘額變化趨勢(部門: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2022年9月末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1.66%,同比下降9個BP,連續八個季度出現下降。其中,大型銀行不良率1.32%,同比下降11個BP,總體保持較低水準;股份製銀行不良率1.34%,同比下降了6BP,城商行為1.89%,較去年同期上升了7個BP,農商行不良率3.3%,同比下降了30BP,農商行不良貸款的下降在於加大了貸款核銷力度,這也對其短期利潤和淨息差帶來一定壓力。總體來看,大型銀行和股份行的不良率持續改善,城商行和農商行不良率依然較高且存在較高反覆性。其中,城商行是三季度唯一不良率上升的銀行類別。而農商行由於前期增長加快,目前仍然處於3.3%的高位,壓降形勢依然較為嚴峻。近年來整體不良率的下降,一方面得益於銀行經營業績改善與信貸投放逆周期擴張,但更大程度上還是來自商業銀行加大了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各家銀行在監管政策引導下,從2021年開始普遍增加了不良貸款核銷的力度。

  圖5  主要類型銀行不良率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從關注類貸款指標來看,三季度潛在不良資產質量形勢仍不容樂觀。9月末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4.02兆元,同比增加6.1%,增幅較二季度有所回落,但仍處於較高水準。關注類貸款規模與佔比的上升表明,現階段及未來一定時間,新增不良可能面臨較大增長壓力。

  圖6  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及同比增速變動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2. 風險抵補能力較為穩健

  撥備覆蓋率體現了銀行抵禦預期損失的能力。2022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為6.15兆元,同比增長10%。撥備覆蓋率為205.5%,較去年同期增了8個百分點,連續八個季度上升。撥備覆蓋率的連續上升,反映商業銀行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加強,當前總體撥備情況依然高於監管要求,且在全球範圍內仍處於穩健水準,風險抵補能力仍處於合理區間。

  儘管大中型銀行的抵補能力較為穩健,不同類型銀行風險抵補能力也呈現收斂態勢,但城商行和農商行仍低於平均水準。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247%,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4個百分點,增長幅度較上季度有所放緩,但大型銀行本身撥備覆蓋率較高,遠超最低標準,整體較為穩健。股份製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13%,和上季度持平,較年初增加了4個百分點,保持了比較穩健的不良資產核銷力度。城商行撥備覆蓋率為195%,近四個季度持續提升,也屬於穩健範圍內。農商行撥備覆蓋率為140%,較年初上升10個百分點,但仍大幅低於150%的安全區間。

  當前,雖然新冠疫情仍然呈現局部爆發態勢,但整體上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優質商業銀行可以適當降低撥備計提,回歸常態化發展戰略,在釋放盈利的同時適度增加信貸投放,從而進一步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對於不良率高企,同時風險抵補能力較為欠缺的農商行,出於對未來風險因素的考慮,要高度關注這些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圖7  主要類型銀行撥備覆蓋率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3. 流動性指標邊際改善

  流動性比例。2022年9月末,商業銀行整體流動性比例為61.66%,和上季度持平,同比上升3個BP,總體保持穩定態勢。分銀行類型來看,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流動性比例同比分別上升2.1、0.8、7、8.7個百分點,均存在一定的邊際改善。

  圖8  主要銀行類型流動性比例變化(部門:百分比)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2022年9月末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1.56%,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8.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存貸比呈現繼續上升的態勢,也意味著資本補充壓力持續存在。需要進一步增強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升資產負債的期限與規模匹配度,謹防流動性風險事件的發生。

  圖9  

  商業銀行整體超額備付金率與貸存比變化(部門:百分比)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流動性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短期流動性的重要指標。2022年9月末流動性覆蓋率為142.7%,環比下降3個百分點,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高於《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中要求的100%監管指標。流動性覆蓋率一般由銀行持有的流動性較好的利率債來滿足,這些資產的收益率相對較低,流動性覆蓋率回調一定程度也體現了商業銀行對於流動性成本的考慮。

  圖10  

  商業銀行流動性覆蓋率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的各項流動性指標數值都滿足監管指標的下限。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流動性監控指標主要還是靜態指標,只能反映某一時點上銀行的流動性情況,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還應該建立事前對流動性需求和供給進行計算的方法和技術,從而能更加準確掌握流動性的供給、需求以及缺口的變化。與此同時,不同銀行需要采取差異化的流動性管理策略,大型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要點仍然應該是不斷提高額外流動性的運用效率,最大化資金利用價值;股份製商業銀行則需要重點保持流動性指標的穩定,並對市場流動性壓力情景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面臨較大挑戰,未來還是應該在加強核心負債、降低負債成本、增加資本金補充方面多下功夫。

  4. 資本充足率有所回升

  2022年9月末我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的平均水準分別為10.64%,12.21%,15.09%,各項資本充足率較6月末有所上升,這主要在於三季度以來,隨著銀行分紅因素的消除,疊加監管推動地方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商業銀行補充資本能力有所上升。總體來看,近年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還是有較為顯著的提升,這一方面在於近年來監管對銀行的資本補充要求更高,特別是2021年實施的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後,主要銀行均加強了資本補充力度,相關數據表明,2021年以來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累計超過2兆元。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在資產端優化資產結構,加強綠色信貸,降低房地產等方面的資產配置,風險資產佔用也有一定優化,2021年以來風險加權資產增長的幅度要小於資本的增長速度,對資本充足率的提高也形成一定支撐。

  在資本充足率結構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下降了14個BP,其他一級資本充足率保持不變,二級資本充足率則增加了10個BP。通過分析發現前三季度資本充足率結構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二級資本債的發行規模加大對資本充足率的回升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二級資本債以發行便捷等優勢受到商業銀行青睞,前九個月,該類債券發行規模已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6367.65億元,較去年同期激增114.21%,且已超去年全年的發行水準。二是,利潤增長相對於規模增長而言相對滯後導致核心一級資本補充乏力,部分中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甚至已接近監管要求紅線。核心一級資本作為銀行抵禦風險最核心的工具,增長幅度會直接影響市場對銀行的風險預期,商業銀行可通過定增、可轉債等方式,積極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圖11  資本充足率結構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分銀行類別來看,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7.6%,較年初上升了32個BP,要顯著高於其他銀行,且近年來資本充足率一般保持較為穩健的增長。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5%、12.9%、12%,分別較年初下降27BP、23BP和53BP,今年以來,這三類銀行資本結構性問題仍然突出,即總資本充足率尚存較大緩衝空間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壓力較大,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近年來總體處於下降趨勢。

  2021年發布的《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以及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頒布後,儘管短期來看對銀行充足率衝擊尚不明顯,我國19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均滿足附加資本要求,短期內尚無資本補充壓力,也未見對銀行經營管理產生明顯影響,但長期來看,對於部分資本補充乏力、資本管理相對薄弱的銀行後續資本壓力可能增大。

  相對於處於頭部位置的系統重要性銀行,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相對較大。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商業銀行在2022年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疊加監管對資本要求趨嚴,對於中小銀行而言,資本補充渠道較窄,資本充足情況需要重點關注。在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需拓寬資本補充渠道,積極採用包括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多種途徑緩解資本壓力。

  圖12  不同類別銀行資本充足率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三、2022年四季度運行展望

  ❏ 商業銀行應繼續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發力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主體,在穩健貨幣政策的支持下,在金融助力穩經濟大盤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持。從信貸的增長來看,截至三季度,整個銀行業的信貸增長速度快於GDP增長速度,一定程度上表明貨幣信貸總量給實體經濟提供了充分支持;從價格來看,隨著LPR的下降以及商業銀行加權平均貸款利率的下行,整個實體經濟的綜合融資成本在持續下行。展望四季度,銀行業依然需要緊緊扣住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核心環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一,要加強對產業升級、綠色低碳的發展、新型基礎設施、鄉村振興、自主科創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助推實體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二,助力實現共同富裕,要加強對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新市民、養老金融農村金融等薄弱環節的支持;第三,對安全方面的支持,包括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等;第四,使用金融科技、數字化手段不斷提高自身運行效率、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的精準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綜合成本。

  ❏ 持續強化重大風險的化解和防範能力

  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所以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仍是未來一段時間金融工作的重要內容。2021年以來,監管部門堅持毫不松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全力做好存量風險化解工作,重點推進了政策性銀行、農信社、互聯網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機制改革,下一步仍應夯實金融穩定的基礎,全力做好存量風險化解工作,堅決遏製各類風險反彈回潮,防止在處置其他領域風險過程中引發次生金融風險。具體包括探索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支持中小銀行化解風險和補充資本。考慮到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有限,永續債認購倍數不足等問題,後續政策可著重於進一步支持資本補充工具的創新和落地,以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化解風險;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推動銀行按時滿足附加監管指標,制定恢復計劃與處置計劃建議,落實信息報送等審慎監管要求,及時進行風險提示;健全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對重大金融風險嚴肅追責問責,有效防範道德風險。通過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農商行經營形勢不容樂觀,需繼續深化改革

  三季度末,農商行淨利潤為764億元,同比下降了57.4%,降幅較大,結合近年來農商行的淨息差降幅顯著(2018年末到2022年9月末,農商行淨息差從3.02%快速下降到2.06%),不良率高企,農商行整體經營形勢不容樂觀。這固然與外部經濟環境下行以及大型銀行下沉所帶來的競爭壓力有關,但農商行自身的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在其中仍起到重要作用。一是農商行體系的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這主要體現在省聯社與一些自身治理能力比較強、業務經營好的優質法人機構的矛盾愈發突出。儘管省聯社在上一輪改革中對扭轉農村信用社基礎薄弱、風險高企、案件頻發的局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省聯社自身的管理約束不強,權責不對導致其對轄內法人機構在產品業務創新、科技系統支持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二是治理機制仍不健全。農商行雖然在形式上搭建了公司治理架構,但實質上仍存在著董事和高管選擇範圍窄、股東數量多、股權結構散、治理能力弱等。這種治理結構容易被高管和少數關鍵人控制,少數股東入股動機不純,通過股權代持、隱瞞關聯關係等不當手段控制機構,操控機構成為“提款機”。三是業務創新轉型滯後,體現在產品層面對農村金融需求變化挖掘不深,貸款期限、擔保和還款方式等方面設計不夠靈活等,科技支持方面,農商行數字基礎薄弱,資金、技術和資源有限,數字化人才缺乏,信息科技系統支撐不足。

  2022年,以浙江省聯社改革為浙江聯合農商銀行為起點,新一輪省聯社改革拉開了帷幕。之後,廣東省聯社、遼寧省聯社、河南省聯社等改革方案陸續頒布或經監管部門通過,改革模式各不相同。從根本上看,各省聯社應結合自身特點,差異化選擇改革路徑,但須堅持幾個工作重點,一是要優化管理機制,探索與農村中小銀行特色相適應的公司治理體系,提高農商銀行群體的市場競爭力;二是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堅守支農支小戰略定位,強化對全面鄉村振興的支持;三是在改革過程中,要壓實各方責任,積極、穩妥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 聚焦負債成本和資產質量,保障銀行業穩健運行

  2022年四季度商業銀行仍應在強化負債成本管控、加強風險管理以及優勢營收領域繼續發力,保障業務穩健運行。在強化負債成本管控方面,隨著銀行體系資產端定價逐步趨於下行,負債成本穩定的重要性也更為凸顯。目前銀行在負債成本上面臨存款成本較為剛性、存款期限定期化等製約,但隨著存款業務到期重定價,存款報價機制改革紅利在2022年進一步釋放,疊加降息帶來的市場化負債成本下降,有助於銀行通過主動結構性調整來控制成本。在資產質量風險管理方面,2022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潛在壓力主要來自於房地產市場風險仍未完全出清以及弱資質地方融資平台存在較大現金流壓力兩個方面,隨著逆周期和跨周期安排下經濟逐步企穩,銀行資產質量有望維持大體穩定。在營收方面,隨著銀行加大財富管理業務布局、理財轉型持續推進、疫情後銀行卡及投行等相關業務恢復性增長等因素影響,預計財富管理、投行業務、資管業務等進一步帶動中收增長,支撐銀行業營收的上行空間,財富管理先進銀行的優勢將會更加突出。未來營收增速較好的銀行仍將具有以下優勢:一是深耕優質區域和客群經營能力強的銀行,可以通過提高信貸增速和加強息差韌性來提升業績表現。二是在居民理財意識增強的背景下,渠道能力強、客群基礎好的銀行,可以在中收業務方面持續發力,從而實現輕資本和穩收益。

  (本文作者介紹: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