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敦煌莫高窟為什麽要限流?壁畫守護者:壁畫也要“休息”呀

公元366年,樂僔和尚在 敦煌 開鑿了第一個洞窟至今,莫高窟已佇立了千百年。

時間的流淌,帶來了無數的工匠、畫師的智慧和技藝,造就了 敦煌 莫高窟的輝煌,也帶來了風沙的侵蝕和人為的“傷疤”。

時間的流淌,帶來了無數的工匠、畫師的智慧和技藝,造就了 敦煌 莫高窟的輝煌,也帶來了風沙的侵蝕和人為的“傷疤”。

保護 敦煌 壁畫,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武發思和他的團隊就是這場賽跑中的一員,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和行動,努力讓這份全人類共同的遺產歷久彌新。

一支隊伍 無數個十年

初冬的清晨, 敦煌 已是寒意襲人,武發思像過去的十多年一樣,早早起身從家中出發,來到莫高窟窟區旁的 敦煌 研究院。

等待他的是一張張充滿朝氣的年輕面孔——文物生物病害監測與防治研究團隊的青年們。

目前作為 敦煌 研究院的一名副研究員,武發思畢業後就投身於文化遺產的生物退化與防治研究中,並把科研成果用於科學保護石窟壁畫上,這一乾就是十多年。

說起壁畫保護,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壁畫修複。

武發思說,壁畫保護其實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僅是修複,許多學科的學者都在為之努力。

對莫高窟而言,不管是降雨、風沙、岩體坍塌這樣的自然現象,還是大氣汙染、建築施工、參觀旅遊等人為因素,甚至是一些更微小的因素,都會給石窟和壁畫的保護帶來很多挑戰。

解密莫高窟限流的秘密

來到莫高窟前,武發思和團隊正式開始一天的監測和保護工作。

每天的第一項工作是監測洞窟內部環境情況,武發思和團隊要監測窟內空氣微生物的實時濃度、空氣懸浮顆粒物的實時濃度、采集空氣微生物樣本以及記錄遊客數量。

許多來 敦煌 看壁畫的遊客都會發出類似的疑問:為什麽要限制參觀遊客數量?為什麽不能在洞窟內多呆一會?

武發思解釋道,其實莫高窟多數洞窟的內部空間本來就很有限,遊客們每一次出入都可能對窟內壁畫造成影響,特別是大量遊客的進入會對窟內環境造成擾動,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行走帶起的毛絮、塵土都可能附著在壁畫上。

進行清理的時候原有的壁畫顏料也可能隨之掉落,在風沙的磨蝕和灰塵的汙染下,久而久之壁畫的顏色會慢慢黯淡,直到慢慢消失。

所以一旦有監測指標超過了合理範圍,就要暫時關閉洞窟,讓壁畫“休息”一下,等窟內環境恢復正常後,再向公眾開放。

其實,除了這些空氣顆粒物,窟內的生物病害也是武發思和團隊需要定期監測分析和防治的重要對象。

在過去很長的歷史時期,許多昆蟲在壁畫和佛像上產卵作繭,棲息在洞窟中的鳥類在壁畫和佛像上留下糞便和爪痕,一些樹木的根系甚至長進壁畫裡……這些都是生物病害。

在壁畫的眼睛部位有許多鳥類的爪痕

130窟內佛頭上鳥類的爪痕,修複人員在佛頭上清理了上百公斤的鳥糞

莫高窟石壁內殘留的植物根系

為了減輕生物病害的影響,同時不破壞生態環境,武發思和其他研究人員嘗試了許多防治辦法, 比如在洞窟門窗上安裝紗窗防止鳥類和害蟲的進入、安裝害蟲防治監測設備等。

在他們的努力下,現在莫高窟的壁畫內已經沒有活動的樹木根系,也鮮少在洞內看到鳥類和昆蟲活動。

每天給壁畫“看病”

為了更科學地保護好石窟壁畫,武發思和他的團隊每兩周都要步行10公里從害蟲監測防治設備中記錄數據和收集昆蟲樣本,以便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莫高窟周邊的生態環境,發現和預防潛在的生物危害。

這樣的害蟲監測防治設備在莫高窟一共有10台,其中最遠的一台距離保護研究所3公里,每次收集完都要耗費1天的時間。

帶著當日采集回來的樣本和數據回到保護研究所的實驗室,武發思和他的團隊立即投入到對數據和樣本的分析和檢測中。

武發思說,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洞窟內的環境質量情況,確保給每個洞窟設定的臨界數值的精確,讓每個洞窟、每幅壁畫都不會在“超負荷”狀態下面對公眾,真正做到科學保護和預防性保護。

武發思和團隊成員一起檢測樣本

武發思說,在 敦煌 研究院,十年不算什麽,有許許多多人用一輩子在做壁畫保護這一件事。我們希望這樣優秀的世界文化遺產能夠讓更多人看到。

武發思在做實驗,以及實驗室中掛著的生物病害分析圖

敦煌 的魅力在於莫高窟,而莫高窟的魅力在於它跨越了十個朝代、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這樣的地方真的可以稱之為文化殿堂,走進每一個洞窟都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之交匯在壁畫和彩塑上流轉,你會不由自主心懷崇敬地仰望觀賞。

為了讓這處美好的“牆壁上的博物館”長久保存下去,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她的脆弱之處,共同呵護這樣一處珍貴的文化遺產,將她盡量完整地交給下一代。

(來源:馬蜂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