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提醒:產後42天不要胡亂瞎忙,堅守這九個重點,熬出月子脫胎換骨

都說女人生完寶寶之後秒變「黃臉婆」,其實,坐月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體質調理期,月子坐好了,坐對了,不但不會顯老,反而會脫胎換骨,氣息和臉色更勝從前。年輕媽媽一聽坐月子,就聞風喪膽,傳統那些不能下床、一個月不能洗澡的傳言,把愛美的新媽媽們嚇得夠嗆,加上產後惡露、產後便秘,看似短暫的一個月,不知道如何才能熬過去。

坐月子的時候,產婦要特比注意,很多的事情不能夠親力親為,需要別人照顧,好好的坐月子,把身體恢復好,否則可能會因此變得體弱多病,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坐月子的時候,這九點要守住,不然會加快產婦衰老落下病根,以後遭罪。

一,重視產後盆底肌

初為人母的很多媽媽們都有個難言之隱,發現自己每次一打噴嚏,下體就會有尿液溢出,讓人十分不爽。原本以為只要選擇剖宮產就會減少發生盆底肌肉鬆弛,產後就忽視了對盆底肌肉的康復訓練,卻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中招了。

是不是只有經過順產的媽咪才需要做產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而剖宮產的媽咪則可以高枕無憂?造成盆底功能障礙的原因,除了分娩,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呢?

只有順產才傷盆底肌肉是誤解

順產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鬆弛的主要原因,胎兒經過陰道分娩出,一般出生的嬰兒頭部的直徑約有9-10厘米,即分娩時陰道要擴張到9-10厘米(正常陰道直徑為2.5厘米),經過出生孩子的擠壓,陰道擴張明顯,盆底肌肉受到徹底破壞,彈性明顯下降。對於這一點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因此就單純地認為只有順產才會造成盆底功能障礙的觀點是錯誤的。

咳嗽、打噴嚏、漏尿其實都是腹壓增加引起的,其中漏尿在醫學上也叫做壓力性尿失禁。咳嗽漏尿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由妊娠、還有由腹壓增加而引起的慢性便秘、慢性咳嗽、打噴嚏都會引起盆底肌肉吊力不足,彈性下降,從而使得網內的器官無法恢復正常的位置。當腹壓增加的時候,裡面的吊網就不能維持這些盆腔器,所以就會有尿液不自覺地從尿道流出。

二,如何促進子宮恢復

分娩後,原本被撐大了快20倍的子宮,將經歷一個恢復期。想要子宮恢復得又快又好,需要新媽媽自己做點事兒。

1.及時排尿

產後,常常會囑咐新媽媽要儘早排尿,一般在產後4小時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2.哺乳刺激

刺激乳頭能幫助子宮收縮。因此,不妨在產後讓寶寶儘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餵奶的新媽媽,也可以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3.分娩後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後要臥床,怕受涼。不過,產後6-8小時,新媽媽在疲勞消除後最好別「賴床」,第二天盡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於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三,產後惡露

對於產後惡露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什麼是產後惡露嗎?你知道產後惡露有哪些階段嗎?專家說產後惡露共有三個階段,分別為:血性惡露、漿性惡露及白惡露。

什麼是產後惡露:

婦女產後,由陰道排出的瘀血、黏液。產婦分娩後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物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產後惡露。

產後惡露排出的三個階段:

1.血性惡露。

坐月子注意事項,做月子要注意什麼,月子病。產後1—3天出現,量多、色鮮紅,含有大量血液、黏液及壞死的內膜組織,有血腥味。

2.漿性惡露。

產後4—10天出現,隨著子宮內膜的修復,出血量逐漸減少,顏色轉為暗紅色與棕紅色之間,子宮頸教液相對增多,且含壞死蛻膜組織及陰道分泌物和細菌,無味。

3.白惡露。

產後1—2星期出現,惡露轉變為白色或淡黃色,量更少,早晨的排出量較晚上多,一般持續3周左右停止。

了解產後惡露的階段,你才能更好的恢復身體的狀況,希望能幫助到您。

四,不要浪費初乳

所謂初乳,就是媽咪產後的前一周左右乳房內所分泌的乳汁。然而,很多新媽咪不清楚初乳的作用,而把自己珍貴的初乳擠出扔掉了。殊不知,這樣做太可惜了,並且也虧了寶寶。

通常,初乳的分泌量較少,且顏色不白而淡黃色。但是,它卻是寶寶難得可貴的營養品。因為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及大量蛋白質,而且重要的是它還含有一種抵抗疾病的物質——免疫抗體。

初乳對產後媽媽的好處

1、促進乳汁分泌:第一時間母乳餵養,可以加速乳汁儘快分泌,能使產後媽媽的乳房充盈起來,還可以預防產後乳房增生,乳腺炎,以及乳汁堵塞。

2、幫助子宮收縮:寶寶每一次的吸允,都會幫助產後媽媽子宮的收縮,有利於產後媽媽的身體恢復,還可預防產後出血。

3、增進親子感情:儘早母乳餵養,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寶寶更有安全感。

五,坐月子不能碰冷水

在坐月子的時候不能接觸冷水,這是因為,在中醫中人物,女性生產之後氣血不足,元氣有所虧損,這個時期,產婦腠理不密,這樣風寒涼氣容易侵入身體,會導致氣血不暢,容易導致身體疼痛。

因為中醫學上的腠理,指的是皮膚、肌肉、臟腑的紋理,以及皮膚、肌肉間隙交接處的結締組織,你的身體要靠它來抵禦外邪內侵。

俗話所說的「月子病」有多種表現。坐月子期間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中醫上稱作「產後身痛」,是月子病的表現之一。這種不適往往跟坐月子期間新媽媽起居不夠注意、感受風寒、居住環境潮濕陰冷等有關。因此,坐月子期間你還是要盡量避免風寒、注意保暖。

六,第一、二周不宜大補特補

第1周可以吃麻油豬肝或豬肝(適合在早上、中午食用)、山藥排骨湯、紅棗銀耳湯,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還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適量的橙子、柚子、奇異果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好。

第2周則以麻油豬腰、花生燉豬腳、魚湯等活化血液循環,預防腰酸背痛。另外,每天補充2000—2500毫升水分。等到第3、4周,惡露將凈,進入進補期,做菜時適當加米酒,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恢復體力。

七,產婦的個人衛生

傳統上認為:產褥期不能洗澡、不能洗頭,怕因此受風受涼留下病根。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合理的。

1、「月子」裡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惡露會在大約產後4個星期至6個星期乾淨。

2、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但必須緊持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6周後可以洗淋浴。

3、居室內經常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坐月子期間要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

②開冷氣時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並將室溫設定在攝氏25~28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③坐月子期間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濕了,一定要馬上換乾的衣服;冬天時床邊準備睡袍,半夜起來餵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八,適當下床走動有助產後恢復

有人認為坐月子就要在床坐臥一個月,這是不科學的。生命在於運動。長時間臥床,甚至可能導致產婦不能下床走路了。

醫生指出,一般產後第一天,產婦疲勞,應當在24小時內充分睡眠或休息,使精神和體力得以恢復,為此,周圍環境應保持安靜,家人應從各方面給予護理和照顧。

正常產婦,如果沒有手術助產、出血過多、陰道撕裂、惡露不盡、身痛、腹痛等特殊情況,24小時以後即可起床作輕微活動,這有利於血液循環、組織代謝和體力恢復,還可以增加食慾,並促進腸道蠕動,使大小便通暢。

早期適量活動,還有利於惡露排出,避免褥瘡、皮膚汗斑、便秘等產後疾病的發生,並能防止子宮後傾。單純臥床休啟、對產婦來講是有害的。

產後體操:

適當做一些產後體操,有利於產後恢復。

①第1~3天,可做抬頭、伸臂、屈腿等活動,每天4~5次,每次5~6下。

②一周後,可在床上傲仰臥位的腹肌運動和俯臥的腰肌運動,將雙腿伸直上舉,行仰臥起坐,頭、肩、腿後抬等運動項目。

③半月後,可做些掃地、燒飯等家務和一般體操,以利肌肉收縮,減少腰部、腹部、臀部等處的脂肪蓄積,避免產後肥胖症,保持體態美。這都是可取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