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冷兵器時代的宋朝為什麽不養馬?

作者:君之憶

在冷兵器時代,戰場上沒有槍沒有炮,將士們憑借的是金戈鐵馬、刀光劍影,一代又一代,如此這般地演繹著英雄的輩出,朝代的興亡。

自然而然,作為騎兵部隊,在機動性和衝擊力上來說,都對步兵形成了天然的優勢。

訓練有素的精銳的騎兵戰團,大都為遊牧民族,而所謂的千里馬,汗血寶馬,那可是冷兵器時代出奇製勝的法寶。

《木蘭詩》裡有一句: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就是形容戰亂中胡人兵強馬壯,戰馬的嘶吼聲驚天動地的壯烈景象。

試著分析一下大宋的歷史和地理環境,就會發現軍事孱弱的宋代王朝,在面對北方“馬背上的民族”時,其戰鬥力往往不堪一擊。

而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宋竟然沒有大規模地飼養戰馬,渴望一統天下的宋朝為什麽不養馬呢?

(一)大宋國境,沒有適合養馬的場地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建立了北宋政權。

為了鞏固政權,防止內亂,趙匡胤又實施了“杯酒釋兵權”。

凡事有利便有弊,他削弱了兵權的同時,也大大削弱了大宋朝整個國家的戰鬥力。

周圍強敵環繞,大宋要想長期立於不敗之地,也要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才行啊。

但是飼養戰馬也是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的。

其一,飼養場地必須遼闊,需要大片的牧場供應馬的生長繁衍。

其二,必須飼養體力較好的成年公馬。

其三,飼養戰馬還需要比較寒冷的氣候。

任何一個條件缺一不可。

在古代,適合養馬的主要地區有兩個,就是西北和東北。

漢唐兩個朝代都曾在西北大規模飼養戰馬。

因此,漢朝對匈奴,唐朝對突厥的戰役之中,中原王朝都能取得重大的勝利。

但是到了宋朝,其主要領地在黃河以南,氣候是濕潤溫暖的,並不適合養馬。

真正適合養馬的西北和東北地區早已被其他少數民族所佔領。

北宋王朝只有先奪回這兩片地區才能建立大規模養馬場。

但是,軍事實力弱的北宋王朝,沒有騎兵團的幫助,僅僅靠步兵,怎能趕走那些強悍的騎兵戰團呢?

(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大宋不能養馬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靠近西北地區的甘肅東部地區和陝西大部地區,也是北宋的疆土。

漢王朝就曾在這片地區養過馬,關中平原這片地區在歷史上佔據了巨大的作用。

許多王朝都曾在這片地區建立都城,最為著名的是漢唐長安城。

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以及異塵餘生之地,關中平原曾經的繁華富庶可想而知。

可是繁華背後是以巨大的資源消耗為代價的。

生活在這裡的達官貴族為了維持生活水準,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糧食,燃料和草料,這就造成了周邊地區的植被被嚴重破壞。

有消耗就有輸出,如此密集的人口消耗輸出,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生態系統自我修複功能也逐漸降低。

就像整個東北黑土地被消耗殆盡之後,黑土已無法再生一樣,關中地區的生態環境破壞之後,恢復也相當困難。

(三)關中平原的養馬潛力被歷代王朝消耗殆盡

舉一個最重要的例子就是漢朝,曾在關中平原大規模養馬。

漢朝養活一匹馬相當於養活六到七個人。

投入和輸出成正比,馬的產出輸出功率也是人的七倍。

如此大的投入和產出,就給關中地區的糧食供應帶來巨大壓力。

這種壓力表現在生態環境上,就是大規模開墾,破壞,消耗。

到了宋朝,關中周邊的植被破壞程度基本上已經無法大規模養馬。

綜上所述,大宋之所以不養馬,既是由於北宋版圖之內沒有適合養馬的地方,也是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無法再大規模的養馬,而且,關中平原的養馬潛力也早已被歷代王朝消耗殆盡。

【作者簡介】君之憶,文史愛好者。

“三寸金蓮”為什麽會成為古代中國流行千年的時尚?

遊走在男人之間的好萊塢超級電影明星伊麗莎白·泰勒

醉酒裸奔:大唐詩人張旭的“狂草”人生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