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部委15天連發4次通知,促“光伏發電”高質量發展

5月3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稱《通知》)。《通知》要求積極推進平價上網項目建設,嚴格規範補貼項目競爭配置。這是15天內,國家發改委或國家能源局第4次下發有關光伏發電的通知。

我國已是光伏產業大國。

15天發4次有關光伏發電通知

《通知》要求,對2019年度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提出四項總體要求:一是積極推進平價上網項目建設;二是嚴格規範補貼項目競爭配置;三是全面落實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四是優化建設投資營商環境。

上遊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僅僅15天內,國家發改委或國家能源局下發了4次有關光伏發電的通知。

5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分別對陸上、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做出規定。

5月22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第一批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通知》,第一批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總裝機規模達到20.76GW,其中光伏14.78GW。

5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稱這有利於建立促進可再生能源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激勵全社會加大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對於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全球光伏20強16家是中國企業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在5月16日北京召開的“2019清潔電力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表示,中國的光伏發電、風力發電以及相關設備製造均居全球最高水準,引領了世界相關產業發展。中國政府對風力和光伏發電的政策支持,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好處,也讓全世界受益。

業內觀點認為,中國的光伏產品出口主要在歐洲、日本、東南亞,2018年對美國的相關出口幾乎是零。隨著去年下半年歐洲光伏市場恢復自由貿易,中國本土光伏產能出口歐洲規模有望大增。歐洲市場2018年新增並網裝機容量為11GW,2019年估計還將擴大。在5月中旬的歐洲光伏展上,歐洲光伏協會已對歐洲和全球裝機規模給出樂觀預期,認為2019/2020年歐洲市場將增長至20/24GW,而全球市場新增裝機規模更將在未來5年增長800GW。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周健奇表示,我國是全球光伏製造大國,是全球主要的光伏產品出口國。2018年,全球光伏20強中16強是中國企業;全球10大光伏組件企業合計出貨量的全球佔比接近70%,其中的99%來自上榜的9家中國企業;全球前5大單晶組件企業和前5大多晶組件企業全部是中國企業。

中美貿易戰對我國光伏產業影響不大

根據相關法規,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9年6月1日0時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其中,太陽能電池、逆變器以及變壓器等光伏產品確定徵收25%的關稅。

作為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產業,光伏行業在貿易戰中屢屢被提及。早在2012年,美國便對中國光伏出手,試圖遏製中國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雙反”已經成為形容各國對我國光伏產業施壓的一個專屬名詞。

2014年,美國發起第二次光伏“雙反”,最終確定高達26.71%至165.04%的反傾銷稅以及27.64%至49.79%的反補貼稅。但是2014年我國光伏企業的發展重心已經主要在國內市場,美國的二次“雙反”再也無法動搖我國光伏產業的根基。

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達到約43GW,首次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場,並與其他國家逐漸拉開距離。在此情況下,美國依然沒有放棄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阻擾,特別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後,光伏領域成為了貿易戰“重災區”。

中國光伏卻在一次次貿易摩擦中變得更加強大: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儘管2018年光伏產品的單價下降30%,但出口額增加10%以上。

相關數據還顯示,中國光伏行業,從組件2005年95%以上都出口到國外的狀況,到2017年自我消化率過半,完全改變“兩頭在外”的局面。許多優秀光伏企業,研發技術、深耕科技,不僅收購了美國光伏企業,還佔領了全球前十的名額。

周健奇表示,目前,我國多晶矽全球市場佔有率接近60%,光伏矽片的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90%,電池片和組件產量的全球佔比均超過70%。我國光伏產品也有進口,但主要是矽材料,進口國主要是歐盟和亞洲國家。所以,加征原產於美國的太陽能電池、逆變器以及變壓器等光伏產品關稅,其實對我國光伏行業影響並不大。

上遊新聞見習記者 李洪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