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伏率先“突圍關稅”,背後有什麽故事

【文/科工力量專欄作者 程小康】

美國當地時間6月1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文件,經聯邦貿易部門裁定,出口到美國的雙面太陽能組件將不再受201條款的約束,不用再支付25%的關稅費用。同時還免除了250W-900W的柔性玻璃纖維太陽能電池板。

但是此次關稅的減免,並不包括之前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所施加的關稅。

2017年4月,向美國政府宣布破產保護的太陽能公司Suniva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案》第201條款規定,請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進口的全球晶體矽光伏產品發起保障措施調查。據相關媒體報導,Suniva將公司破產原因怪罪於中國公司光伏產品的傾銷。

在此前,美國就採用“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為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了兩次“雙反”調查。而之後201調查不同於“雙反”調查,它具有任意性,只要認定美國企業受到利益損害是由某個進口產品造成的,就可以確定實施“懲罰”措施。

美國撤銷201條款的關稅,對除中國本土以外的光伏企業是利好消息,尤其是東南亞地區,該地區的產能在美國市場競爭力將顯著提升,東南亞具備雙面電池+組件一體化產能的企業在美國市場將佔據優勢。

中國本土的光伏產品仍然需要擔負此前美國“雙反”所施加的關稅,同時還要加上2019年1月1日,美國301關稅徵收的25%。所以,目前中國本土組件廠商的產品直接出口美國的話,所面對的稅率仍然都要高於50%,並不能給予中國組件廠商更多的出口美國的動力。

與業內其他人士所表達的樂觀態度不同,南京大學理學院光伏研究團隊李國華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了擔憂,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美方豁免雙面太陽能電池板組件的關稅,雖然有示好因素,但是誠意還是不足。首先,美國對中國光伏“雙反”從2012年便已開始,現在美國政府的裁定其實是對當時政府決策進行一些修改。當時這個決策不是川普政府做出的。其次,在去年歐洲就已經取消了對中國的“雙反”,而美國等到一年才做出部分讓步。這裡面的反應時間未免有點長,而且又遇到現在中美貿易這一敏感問題。

此次,雙面太陽能等組件豁免25%關稅,並非想象中的那麽簡單,因為中美光伏貿易爭端歷史及其複雜,而且時間跨度長。

中美光伏貿易糾紛由來已久,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大行其道

早在2010年,中美的新能源貿易糾紛就開始了。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起訴書,認為中國對本國的風能、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采取補貼,違反了WTO規則,請求調查。後因證據不足,該調查未能“得逞”。但從此開始,美國就踏上對中國新能源產業遏製之路。

2011年10月,德國Solar Worl公司的美國分公司聯手其他6家匿名公司,組成美國光伏製造聯盟,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申訴報告,指責中國太陽能電池生產者非法獲得政府補貼,並以不公平的價格向美國傾銷產品,要求對中國企業進行“雙反”調查(反傾銷和反補貼)。而在此之前,德國Solar World公司對於中國光伏企業已經相當不滿,因為歐洲市場上Solar World在與中國企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2012年,美國政府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產品損害了美國光伏產業,對中國此類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2013年12月,Solar World公司又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指出中國大陸產商通過台灣地區對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封裝,從而規避了高額關稅。所以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產品發起了新一輪的“雙反”調查,台灣地區的光伏產品也在其內。

在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過程中,歐盟等地區也紛紛效仿,對中國公司進行“雙反”調查。

為何針對中國光伏產品頻頻發起貿易調查

太陽能作為一項可再生的新能源,代表了未來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所以,對於光能發電,如何發展各國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作為發達地區的代表,歐盟和美國在很早的時候就制定了相關的光伏產業政策。因為光伏發電項目初期建設投資大,得到回報效益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必須要有國家的補貼政策。以美國為例,為了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對光伏企業提供了包括貸款、稅收減免、廉價土地等補貼。

而歐債危機的出現,使得歐洲資金短缺,太陽能項目出現融資困難,再加上德國不再補貼光伏,電價下調,導致歐洲市場光伏產品需求減少,產業蕭條,美國本土太陽能電池生產商倒閉或停工。

而且美國當時有一批初創的光伏企業採用一套互聯網公司的操作手法,將不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只是為了炒作概念,推高企業估值,忽視實際的商業應用,也是公司破產解散的重要原因。

但是,當時的奧巴馬政府為保護本國新能源產業,佔領行業制高點,想抓住光伏產業作為經濟的新增長點,就以中國政府和企業的補貼和傾銷為借口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雙反”調查,阻止中國光伏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同時借機遏製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作為後來者,中國扶持本國剛興起光伏企業肯定要采取一定的產業政策。但是,美國認定這種產業政策不符合自由貿易原則。只能美國自己補貼企業,不讓別人補貼,明顯就是一種“雙重標準”,其目的就是保護美國自身的光伏產業。而且美國企業想利用“雙反”調查,在倒閉之前趁機“撈”中國公司一筆,獲得賠償。

川普擔任美國總統後,與奧巴馬執政有所不同,川普一上台就扛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保護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因為此時的美國經濟已經“脫實向虛”,川普及其他身後的一批人急切地想讓製造業回流到美國,所以光伏產業不可避免的成為了他們的選項。

相較於此前的“雙反”,這一次美國發起全球保障措施(201調查)並不是以存在傾銷或者補貼為前提,最主要的是要將國外的光伏產品和洗衣機擋在美國市場之外,帶有強烈的單邊主義色彩。

在2017年,美國政府借由美國的Suniva太陽能公司提交的訴訟,對所有進口的全球晶體矽光伏產品發起保障措施201調查。這次美國本土以外的光伏公司都不能幸免,包括了此前為規避“雙反”,將工廠遷往東南亞地區的中國光伏企業。

為什麽撤銷201調查

作為具有明顯優勢的雙面光伏組件(同常規單晶電池相比,雙面光伏組件在正面直接照射的太陽光和背面接收的太陽反射光下,都能進行發電),美國目前的國內雙面產能遠不足以支撐未來美國市場對此產品的需求,美國的電站投資者也不願錯失雙面,特別是透明背板雙面組件的最佳切換時機。而對於美國現在的光伏產業而言,光伏製造業從業人員比例較小,大部分集中在下遊產業,如光伏安裝,光伏銷售、光伏項目開發、光伏配送等。所以201調查,對美國下遊大量光伏從業人員造成影響。

在201調查開始時,美國相關光伏產業內人士就表示過反對意見。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bigail Ross Hopper 認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決定令近9000家美國太陽能公司和26萬名美國人感到失望。美國太陽能工業協會也於201調查結果公布當日發布聲明表示,這一舉措的實施將使48000~63000個太陽能行業工人丟失工作,導致美國於2018年減少約23000個相關就業崗位,並最終對美國的太陽能行業整體發展造成影響。

而且,美國的製造業人力成本很高,生產的光伏產品必然價格高昂,而進口的產品又面臨高關稅,這些成本最終只會讓美國的消費者買單。天河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由美方發起的貿易摩擦行為,最終會轉移至美國本土的終端用戶,增加本土發電企業以及居民用戶的實際使用成本。

美國國內市場對光伏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在《美國2019年可再生能源行業展望》報告中,各州和地方都制定了相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對這方面的投資將會加大,所以在美國不久就會迎來對可再生能源的強勁需求,但美國本土產量無法滿足需求,而美國本土以外的太陽能產品由於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項。

同時,在中國光伏企業的積極推動下,光伏平價上網在部分地區已經得到實現,光伏應用已經突破傳統補貼市場,包括中東、拉美等其它無補貼新興市場近年來已經崛起,全球性的光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美國的遏製倒逼中國光伏產業升級進步

在“雙反”調查之前,中國光伏企業一直面臨“兩頭在外”的不利局面,一方面,核心的多晶矽原材生產又國外公司掌握(多晶矽原料是生產太陽能電池的關鍵),另一方面,光伏產品的銷售市場一直在海外,主要是歐美市場,國內市場較小。

歐美的“雙反”調查使中國光伏企業開始警醒,要改變這種局面,獨立自主,把握自己的命運。

所以“雙反”之後,憑借眾多國內光伏企業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光伏產業從多晶矽到電池組件、光伏電站全產業鏈,無論在技術還是在規模推動方面都已經走在全球的前列。中國不但是光伏大國,也是核心的多晶矽原料生產大國;不但是光伏製造大國,也是光伏應用大國。由於政策的良性引導和產業的持續進步,中國擺脫了“兩頭在外”的被動歷史。

據美國總統貿易辦公室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光伏行業生產的矽片全球佔比83%、電池片全球佔比68%、光伏組件全球佔比71%,均達到了絕對多數。憑借研發、生產製造、終端應用等全產業鏈條上的領先技術水準,我國光伏行業已穩穩站立在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前列。

雖然美國以提高關稅的手段,將中國光伏產品阻擋在美國市場之外。但是在“雙反”之後,中國光伏企業一直積極拓展海外新興市場。在美國啟動201調查之前,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市場佔比已經很少了。第一財經就指出,美國製造的貿易摩擦難以阻擋中國光伏產業全球化進程,儘管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加征關稅,但是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市場佔有率一直在提升,出口需求主要靠印度、澳大利亞、巴西、墨西哥等新興海外市場拉動。

截止到2018年10月,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光伏產品在全球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美國市場已經不再是國內光伏產品的主要市場。全球100GW光伏市場中,國內市場規模約佔五成至六成,此外,東南亞、南亞、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逐漸替代對美組件、電池片等的出口量。

“531新政”與中國光伏產業的未來

中國光伏產業起初借由歐美對光伏領域的大量投資開始成長,之後,在歐美的“雙反”壓力下開始蛻變,擺脫“兩頭在外”的歷史,成為光伏製造和應用大國。

在“雙反”後到2018年之間,受益於國內的政策支持和技術的進步,我國光伏產業裝機規模和新增裝機規模連續多年領跑全球。但與此同時,光伏應用增長速度過快,負面現象不可避免的出現:部分地區棄光、消納存在瓶頸,與電網無法協調已逐步成為行業發展的絆腳石。

2018年6月1日,國家三部委於5月31日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通知》(即:531新政)。新政中“暫停普通地面電站指標發放”、“分布式光伏規模受限”、“調低上網電價”等,比業界預期的更加嚴格。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對此表示,“531新政”不是控制光伏產業發展,而是希望通過競爭的方式降低上網電價,減少企業對補貼的依賴,下一步將在試點的基礎上,頒布鼓勵光伏發電直接與用戶直接交易等方面政策,降低交易費用,提高光伏發展質量,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簡單來說,就是我國光伏產業的以後發展不能靠國家補貼,要依據市場規則,自由競爭,優勝劣汰,最終留下一批高技術高質量光伏企業。

在新政策壓力之下,技術的創新會成為企業角逐的重點,高效能,高性價比、多元化性能已經成為光伏電池和組件行業的發展共識。在推動上遊原材料成本不斷降低的同時,未來市場還需要通過電池與組件端效率不斷提升,實現系統成本的降低。

而隨著《巴黎協定》的簽訂,越來越多的國家明確了新能源的發展目標,光伏發電以其優勢就成了重要選項。隨著海外光伏市場進一步擴大,拓展海外市場也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方向,物美價廉中國光伏產品必然成為“寵兒”。

同時在“531”新政發布後,光伏企業也將目光轉向儲能。儲能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光伏發電的隨機性、波動性問題(光伏發電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光伏市場在全球的不斷擴大勢必帶動儲能的市場。“光伏+儲能”也被認為是提高新能源利用率,解決新能源消納難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儲能或成為下一個“掘金口”。

結束語

經歷歐美各種“遏製”後的中國光伏企業實現蛻變,實現了多晶矽材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全產業鏈,而且還可以提供光伏發電解決方案服務,用一個比喻,就是“既是建材商,又是房地產開發商”。同時實現全球化布局,不在依賴單一市場。“531”新政後,光伏產業將向高技術高質量發展,淘汰一批落後企業,中國開始實現從光伏大國向光伏強國轉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