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個月大的孩子雙腎長滿結石…不要再給孩子這樣吃了!

「近期的這則新聞,希望家長們都能認真看看,也轉給家裡的長輩和身邊的朋友。很多做法你們自以為是對的,殊不知錯誤的餵養方法是可以給孩子帶來很嚴重的後果的!」

本文是【許尤佳育兒】(ID:xuyoujia00)出品,每天更新

一個月前的凌晨4點多,5個月大的女孩小翁姆被家人緊急帶往醫院。

小翁姆全身浮腫,20多個小時沒有排出尿液!醫生介紹「當時全身都腫,還有意識,一直在哭」。做了超聲檢查後,發現小翁姆雙腎積水,還發現腎臟內有不少細小的結石,恰好堵在了輸尿管上方。

檢查後更是發現小翁姆的血肌酐值達到300多umol/L(小兒正常血清肌酐量:24.9~69.7umol/L。),已經有了急性腎功能不全的癥狀,還有膿血症。醫生當場就給小翁姆家屬下達了病重通知。

僅5個月的孩子,怎麼會腎結石?細問之下,孩子的父母后悔不已。原來小翁姆出生僅3天,家長就開始喂孩子輔食。這樣不正確的餵養方式,正是孩子出現腎結石的主要原因。

臨床上發現小寶寶有不同程度腎結石的病例越來越多。不僅僅是輔食,腎結石的孩子幾乎都有不合理的餵養史。這些做法,輕則損傷孩子脾胃,重則導致孩子結石,再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小翁姆的父母后悔不已,幸好目前孩子已經成功救治,但是對孩子身體造成的傷害已經是無法彌補的了。

導致孩子腎結石的主要原因

嬰兒形成腎結石的主要原因 就是糖、蛋白質或者脂肪攝入過量,尿內結石物質易產生結晶核,從而形成結石。每年醫院都會接收一些患有腎結石的低齡兒童,這原本不應出現在孩子身上。究其原因,是孩子的餵養方式出現問題。這些做法,大多數家長都存在,只是情況不像小翁姆那麼極端。特別指出來,希望家長重視!

1、以為越濃越有營養,不按比例沖調奶粉

很多家長,尤其是家裡老人,覺得奶粉沖的濃一點,孩子獲得的營養就會更多一些,結果平時沖的奶粉太濃,水分攝入不足,反而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結石。

給孩子沖調奶粉,不能超過說明的比例。如果發現寶寶消化不好,還要適當的沖稀一些。嬰兒的消化能力是很有限的,少即是多,用合適的量來餵養,它反而會吸收的更多。

2、用礦泉水沖奶粉

礦泉水含礦物質多,寶寶腎臟不能承受過量的礦物質,長期飲用,會加重寶寶腎臟的負擔,易引發腎結石。

用日常飲用水燒開沖調奶粉就可以了。有的家長甚至用粥水或者湯來沖奶粉,那更是不對的。

3、補鈣過多,過量服用魚肝油等

這也是很常見的,每天都有家長問我,給孩子補鈣吃什麼好,有的孩子年紀小小,就已經試過各種各樣的鈣片、液體鈣等等,補鈣過量也是嬰幼兒腎結石的主要原因。

不僅過量補鈣,還有過量補充魚肝油。魚肝油富含維生素D,有促進腸膜對鈣磷吸收的功能,驟然增加尿液中鈣磷的排泄,勢必產生沉澱,容易形成結石。

對於嬰兒的補鈣,我認為食療比吃營養素要更好,讓孩子多曬曬太陽。一些營養劑的補充,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或者醫生指導,不是越多越好。

4、過早喂輔食

很多家長4個月就開始給孩子添加輔食了,這時候孩子的脾胃腸道功能還是很薄弱的。正確的做法是寶寶6個月之後才能添加輔食。如果脾胃功能差的孩子,甚至還需要再延遲添加的時間。

添加輔食也要從簡單的米粉開始添加,一開始品種要單一,少量開始添加,不能一上來就給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輔食。這個時候孩子的主食還是母乳,切不可喧賓奪主了。

除此之外,給孩子吃太多肉,過量補充維生素C,日常飲食少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腎結石。

如何早期發現孩子腎結石

超音波是簡單易行的檢查方式,能早期發現腎結石。日常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這些表現,家長就要特別警惕,必要時帶孩子顧問醫生,進行檢查:

* 孩子尿液渾濁,甚至有白色沉澱;

* 孩子尿盆開始發現有尿鹼;

* 孩子經常在尿尿的時候哭鬧;

如果發現有以上情況:日常一定要控制孩子飲食,多喝水,絕大部分孩子都能恢復。嬰兒出生時間不長,這些結石主要是泥沙樣結石,形成這些結石的時間比較短,中藥、針灸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果結石較大,不容易排出,也可以考慮體外碎石,盡量避免手術取石。

總的來說,其實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太心急給孩子補營養!每天都有人問我能不能給孩子吃這個,能不能給孩子吃那個,殊不知,孩子太小,脾胃功能很薄弱,補充太多「營養」孩子根本就消化吸收不了。

消化不了又拚命添加,孩子的脾胃腸道遭殃,孩子就會養不好,瘦瘦小小容易生病,嚴重的就是導致一些氣質性病變。

如何判斷孩子營養夠不夠?需不需要增加營養?應該怎麼增加營養?這些問題只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看孩子的消化情況!孩子消化情況好,說明能吸收,可以適當增加一些。

如果孩子消化情況不好了,說明餵養已經過量,脾胃運化吸收不了,這個時候就要適當減少一些,讓孩子消化調節到好的狀態來。這樣,才能真正養好孩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