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人謹防骨質疏鬆:一旦骨折,可能會致殘、死亡

現在打開電視、手機,不難看到各種補鈣的廣告。腰痛是骨質疏鬆,補鈣!手腳痛是骨質疏鬆,補鈣!骨折,還是骨質疏鬆,補鈣!可是,廣告裡整天說要補鈣,骨質疏鬆真的只要補鈣就可以了嗎?可是你們真的懂補鈣,真的就了解骨質疏鬆嗎?

有的人認為骨質疏鬆不算病,覺得既不像腫瘤癌症那樣致命,認為只需要自己吃點鈣片、喝多點牛奶就沒事了,根本不會想到還需要去醫院看骨質疏鬆。

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蔣雨彤博士表示,骨質疏鬆症可由多種病因導致而成,而骨質疏鬆併發症可能會造成健康危機和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發現有骨質疏鬆症應儘早治療,單靠補鈣不能實現預期的治療目標。

警惕潛伏在身邊的沉默殺手——骨質疏鬆

根據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2017年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中指出,骨折是骨質疏鬆最嚴重的後果,老年人因骨折而長期臥床會導致肺炎、褥瘡、下肢靜脈血栓等一系列不良後果,甚至加重死亡的風險。

據統計,65歲以上發生過低創性骨折的人群中,71%-95%的骨折是由於跌倒引起的。髖部骨折是骨質疏鬆性骨折中最嚴重的,根據美國疾控中心調查顯示,在美國,95%以上的髖部骨折是由跌倒引起的。

與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相比,骨質疏鬆似乎並不致命,為何醫生再三強調要重視治療呢?蔣雨彤博士表示,骨質疏鬆的治療要重視起來,是因為骨質疏鬆的併發症後果嚴重,一旦發生骨折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

如果不幸發生髖部骨折,1年內因併發症而死的人高達20%,即使能存活,也有近一半的人變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品質也大大下降!根據《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上公布的數據統計顯示,我國髖部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35天,每位患者的總體花費平均為15737.7元。與此相比,規範治療的費用顯得微不足道,骨質疏鬆症確診後,及早正規治療,刻不容緩!

蔣雨彤博士提醒:「如果因為擔心「長期治療」帶來的費用,而拒絕、中斷骨質疏鬆的治療,由此導致骨折等後果所帶來真正的巨大花費,才更得不償失。」合理治療可有效降低骨折或再次骨折的風險。因此,患了骨質疏鬆不可輕忽,一定要及早規範治療。

治療骨質疏鬆症就是補鈣嗎?

蔣雨彤博士介紹,治療骨質疏鬆的認識有3大常見誤區:多補補鈣就好了、骨頭不好宜靜不宜動、年紀大就不用治療了。這些錯誤的認識讓很多骨質疏鬆患者沒有及時接受規範治療,進而疾病加重,跌倒和骨折風險增加,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發生跌倒然後致殘或死亡。

單靠補鈣不能實現預期的治療目標!骨質疏鬆的治療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治療過程,單靠一種措施遠不能實現預期的治療目標。骨質疏鬆的治療包括基礎的措施、抗骨質疏鬆藥物的治療以及康復治療。

骨質疏鬆治療目標,初級目標是對症處理,中級目標延緩骨量丟失,終極目標是預防骨折。對症處理包括採用藥物、物理、外科手術等措施,以減輕腰背疼痛等由骨質疏鬆或骨折引起的癥狀;延緩骨量丟失可通過營養補充、藥物治療等綜合乾預,改善骨量;預防骨折則可通過醫囑用藥、長期隨訪、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措施避免骨折或再次骨折。

「基礎」措施主要是指調整生活方式的方法,適用於骨質疏鬆高風險人群、已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並正在接受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的人群。具體的做法是,從日常生活方式上來進行調整。例如,多食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食物。加強自身和環境的保護措施,採取各種防跌倒措施,如穿寬鬆合適的衣服、熟悉生活環境、在浴室牆壁上安裝扶手桿、避免在濕滑不穩的路面行走等。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和日照,選擇有助於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還有要避免嗜煙、酗酒,慎用影響骨代謝藥物。

以運動為主的康復治療,可以從提高骨密度和預防跌倒兩方面預防骨折。運動原則是聽從醫生建議,選擇適合的運動。運動方式主要為負重運動和抗阻運動。如:快步走、啞鈴操、舉重、劃船運動、蹬踏運動等運動,頻率和強度每周視個體身體狀況進行,負重運動頻率為每周2-3次即可,抗阻運動每周2-3次,強度以每次運動後肌肉有酸脹和疲乏感、休息後次日這種感覺消失為宜。

適當補充骨健康基本補充劑也是基礎措施的內容。鈣和維生素D是維護骨骼健康的重要營養素,一般同時補充。鈣是人體骨骼基礎,人體中鈣含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身體發育和健康。而維生素D的好處很多,可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對骨骼健康、保持肌力、改善身體穩定性、降低骨折風險有益。

蔣雨彤博士特別指出,維生素D缺乏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也是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普通維生素D需要經過肝臟和腎臟處理,變為活性維生素D後才能被人體吸收,並對腸道、骨骼、肌肉等組織器官發揮作用。

骨質疏鬆除了補鈣,還要用上這些藥物!

對於已確診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可以根據醫囑進行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包括抑製骨吸收藥物、促進骨形成藥物和一些多重作用的藥物。蔣雨彤博士指出,有效的聯合用藥能夠增效互補,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提高生活品質,減少跌倒風險,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蔣雨彤博士提醒:要特別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何種藥物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醫生會根據你的病因和癥狀定製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抑製骨吸收的藥物的作用是通過不同路徑抑製破骨細胞功能,從而抑製骨吸收,最終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風險。常見的藥物有下面這些:

1.雙膦酸鹽:口服劑型有嚴格的服藥方法,注意可能的胃腸道反應。靜脈注射劑型可引起一過性的類流感樣反應。用藥前後都要進行相關檢查,在醫生的評估和指導下接受治療。

2.降鈣素:目前常用的製劑有鮭魚降鈣素和鰻魚降鈣素類似物。緩解骨痛效果明顯,但是只能短期或間斷用藥。

3.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和雌激素:產生類雌激素作用,治療方案應因人而異,嚴格在醫生(尤其是婦科、內分泌科)指導下使用並堅持定期複查。

4.促進骨形成的藥物的作用是促進骨形成,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常用藥物為甲狀腺旁腺激素類似物,一般為皮下注射劑型,治療期間要注意定期檢查血鈣,治療時間不宜超過2年。

多重作用藥物包括活性維生素D和中藥等。活性維生素D的作用是可促進鈣吸收,增加骨密度,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骨折風險。活性維生素D不需要肝臟和腎臟的作用就能直接發揮活性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