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沿航教授:乙醛脫氫酶與酒精性肝病

編者按:酒精攝入在全球範圍內都是肝臟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2018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學術年會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肝病科高沿航教授在「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專題會議中,為我們介紹了乙醛脫氫酶與酒精性肝病(ALD)的內在聯繫,回答了為什麼我國有那麼多喝酒臉紅的人、喝酒臉紅者的肝臟損傷與臉不紅的個體有何不同等問題,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觀念和新的研究成果。

高教授在乙醛脫氫酶缺陷對肝臟損傷的影響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不僅有基礎研究,還結合中國患者完成了臨床研究,而且有很好的文章發表。《國際肝病》特邀高教授分享報告精粹,內容如下。

高沿航教授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酒精攝入在全球範圍內都是肝臟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酒精性肝病是歐洲進行肝移植的第一位病因,美國進行肝移植的第二位病因。近年來,酒精性肝病也越來愈成為我國較為嚴重的肝臟疾病負擔。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年啤酒產量從1998年1987.67噸增長至2016年的4506.44噸,增長至2.27倍。

根據WHO全球飲酒資料庫,中國年人均飲酒量由2003-2005年間的4.9L純酒精增長至2016年的7.2升純酒精;15歲以上飲酒人群中,年人均飲酒量12.9L純酒精(2016年)。截止至2014年,我國酒精性肝病患病人數超過6千萬。

乙醛脫氫酶2(ALDH2)是人類肝臟中氧化乙醛的關鍵酶,當該酶因基因變異出現活性下降甚至失活時,攝入酒精後就會導致乙醛在體內的蓄積。有35%~45%的亞洲人存在ALDH2的酶基因缺陷,也是目前全球涉及人口最多的酶基因缺陷。

飲酒後,由於乙醛堆積所致的擴血管作用而導致臉紅等現象,被稱之為「東方紅」或「臉紅綜合征」。乙醛可在體內形成加合物並介導炎症反應,是目前促進肝病進展的主要損傷因素之一。同時,在前期工作中發現,長期酒精攝入可以加強小鼠體內ConA誘導的T細胞應答。然而,乙醛對於T細胞肝炎的作用及影響目前尚不清晰。

高教授所在團隊利用野生型及Aldh2-/-小鼠進行長期酒精餵養,利用Con A誘導T細胞肝炎模型。開展乙醛影響T細胞糖代謝的體外研究。招募健康受試者,檢測其飲酒後血清中皮質酮及皮質醇的水準。

結果發現, 在體內,與野生型小鼠相比,長期酒精餵養的Aldh2-/-小鼠體內有更高的乙醛水準,但由Con A介導的T細胞肝炎肝臟損傷程度卻明顯減弱,同時,血清中多種細胞因子的釋放及其下遊信號通路均受到抑製。

在體外研究中,乙醛可以抑製Con A刺激的小鼠脾臟細胞多種細胞因子的產生卻並未影響其mRNAs的轉錄。乙醛也可減弱PHA誘導的人類外周淋巴細胞IFN-γ的產生。通過進一步機制研究發現,乙醛可以通過抑製有氧糖酵解相關信號通路干擾T細胞糖代謝。與野生型小鼠相比,酒精餵養的Aldh2-/-小鼠有更高水準的血漿皮質酮水準,而後者是抑製有氧糖酵解的重要因素之一。阻斷酒精餵養的Aldh2-/-小鼠體內皮質酮的作用,Con A介導的T細胞肝炎程度加重。在人類研究中,與未發生ALDH2基因變異組的個體相比,ALDH2基因變異組的個體在飲酒後具有更高的血清皮質酮及皮質醇水準。

ALDH2基因缺陷可以導致酒精攝入後體內出現高水準的乙醛及糖皮質激素,從而抑製T細胞的活化及肝臟炎症。「ALDH2基因缺陷個體長期飲酒而影響T細胞應答,對於腫瘤的發生髮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被我們後續有關肝癌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酒精性肝病患病群體是肝病科醫生面臨的較為困難的治療群體。戒酒是酒精性肝病治療的源頭所在,不能有效去除疾病誘因,後續藥物治療很難出現期待中的療效。防治酒精性肝病,除了對飲酒者本人疏導、教育、心理乾預以外,還涉及很複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從社會到家庭,從國家到個人,各個層面的積極關注以及相關綜合有效措施的採用,讓由飲酒帶來的個人及家庭歡樂有節有製,悲劇越演越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