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年之運,大工之河——大運河

萬艘龍舸綠絲間,

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

一千余裡地無山。

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長度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

大運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級行政區,跨越三千多千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這一人類傑出的工程在中國國家統一、政權穩定、經濟繁榮、文化交流和科技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大運河的歷史

大運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那時吳王夫差想要北上攻打齊國,但吳國在長江下遊,北上齊國要先入海,再繞道汝河,雖然水軍是吳國的主力,但海上航行的難度依舊很大,於是,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韓城下,開挖深溝,溝通長江和淮河,這就是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從揚州到淮安的韓溝。

隋朝時最廣為人知的大事件莫過於隋煬帝為坐龍舟,由江南而開鑿大運河。其實,隋煬帝並非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因為我國河流大多為東西走向,南方的糧食不易運到北方來,中央也不容易控制江南地區。所以才開通了大運河,溝通南北水路。隋煬帝第一次將不同時期修建的運河河段全線貫通,最終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溝通中國南北的隋唐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杭余(杭州),北至涿郡(北京)

大運河的最南段,長239千米,西起杭州,東至寧波,最後經甬江入海。大運河最大的作用是漕運,利用水路,調用物資到首都,會由政府指出目的地的專門運輸體系,漕運的主要物資是糧食。始建於公元605年的皇家糧倉--含嘉倉。經歷了隋、唐、北宋三個王朝。

皇家糧倉--含嘉倉遺址

倉內穀物歷經千年不腐,竟還能發芽結果

據史書記載,唐玄宗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含嘉倉儲量數量佔全國主要大型糧倉數量的近1/2,含嘉倉因此成為天下第一糧倉。

江南富庶,盛產水稻,因此就形成了一套龐大而又系統的漕運管理體系。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船閘的國家,也是最早建造多級船閘的國家,長安閘是現存唯一《國際運河古跡名錄》所記載的複閘例證。船閘也就是水位落差大的地方不宜通航,用類似連通器的原理平衡水位差,屬於工程建築物。清口樞紐是黃、淮、甬三河交匯處的運口工程。解決了黃河泥沙多,難以行運的難題。

清口樞紐

元朝時正中心遷徙移到北京,為了直接溝通北京與江南地區的內陸運輸水道,忽必烈下令開鑿了會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形成了中國大運河的第二次南北大貫通,也就是今天的京杭大運河。而樞紐,源於沿線最具科技價值的節點之一,山東南旺是大運河全段地勢的最高處,俗稱水脊。跨越難度極高,南旺樞紐為會通河帶來了穩定的水源.水脊指河床高,水位淺,難以通航的地方。

南旺樞紐

2014年0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公里,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

編輯:呂亞亞

審核:劉廣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