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隋朝留下糧食讓唐朝吃了50年

在“中國大運河”申遺中,洛陽市佔有兩個遺產點: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160號倉窖。含嘉倉遺址早已寫入中學歷史教科書,而大家對回洛倉比較陌生。回洛倉是大運河上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糧倉,被稱為“大運河上第一倉”。

為配合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2012年1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始對回洛倉遺址進行新一輪考古發掘。回洛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小李村,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是隋煬帝在洛陽設定的“國家糧倉”,其主要功能是為洛陽都城內的皇室和百姓供應糧食。經過1年的努力,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55米的隋朝國家糧倉全貌“浮出”地面,面積約相當於50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內徑10米的大倉窖,東西成行、南北成列,氣勢恢巨集地分布在河洛大地上,整個倉城倉窖大致有710座,是目前已知隋唐時期糧倉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其中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谷子50萬斤。除了倉窖,倉城內還發現有管理區、路線和漕渠等遺址。

據史書記載,回洛倉建於隋煬帝遷都洛陽以後,地處隋唐洛陽城北,是當時供應洛陽城的國家級糧倉。在隋末農民起義中,回洛倉作為戰略要地,被瓦崗軍佔領。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曾參加楊玄感叛亂的貴族李密,進入瓦崗寨,翟讓推其為首領。在李密的策劃下,瓦崗寨眾人公開舉兵叛亂,號稱瓦崗軍。當時隋煬帝在江都,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派兵圍剿瓦崗軍,但由於裴仁基等將領養寇自重,官軍屢敗。後來,李密成功誘降了裴仁基。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瓦崗軍長途奔襲洛口倉。佔領該倉後,建立政權,國號魏,建元永平,李密自稱魏公,分封百官。

公元620年農歷七月,唐朝以李世民為統帥,大舉東征鄭王朝。李世民告訴其部下,欲剿滅王世充,必須佔領回洛倉城,同時截斷大運河,斷其糧道。公元621年農歷二月,洛陽被圍半年之久,並且李世民下令,不許任何人從城中逃出,目的是耗盡城中存糧。王世充派人求救於夏王竇建德。竇建德親率10多萬大軍西援洛陽,水陸並進,與王世充部將郭士衡會師於虎牢關。這時,若迅速西進,可解洛陽之圍。但是,竇建德輕敵,貽誤戰機。當年五月,竇建德中了李世民的計,全軍覆沒。消息傳至洛陽,王世充無奈投降李世民,鄭王朝滅亡。李世民將其滿朝文武全部屠殺於洛河邊,毀其都城的標誌性建築乾陽殿、則天門等,回洛倉城也被棄用。

根據發掘情況分析,倉窖修建初期,先在生土上挖一個外直徑16~17米、內直徑10~12米,寬約3米、深1.5~2米的環形基槽,在基槽內進行夯打,形成堅實的倉窖口,這樣可以防水、防坍塌。隨後,將內層中土層挖去,挖一個深10米左右,口略大於底的缸形倉窖。倉窖挖成後,需要用火燒烤倉窖壁面、塗抹一層青膏泥、鋪設一層木板、木板上鋪一層席,這才算“大功告成”,才能做存儲糧食之用。“隋朝倉窖製作水準很高,糧食保存得很好。根據史書記載,隋朝的糧食到了唐貞觀年間還沒吃完,依然可以食用。”“一個這樣大的倉窖,可以存儲約50萬斤糧食。”

隋朝時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貞觀十一年,監察禦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由此可見隋朝的富裕與強盛。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6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但唐天寶十四年才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時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才有380萬戶,國力差距可以想見。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縱然是真的有什麽“貞觀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勞。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來潮,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全國增加了多少人口?高履行回答說:去年的人口增長,同往年一樣,還是15萬戶。李治又問:那咱們國家,現在有多少人口呢?高履行道:380萬戶。李治掐指一算:嗯,現在有380萬戶,貞觀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長15萬戶,23年的增長人口數目就是360萬戶……不對啊。難道貞觀之治剛剛開始的時候,人口總數不過是20萬戶?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李治有點醒過神來了:大隋開皇年間,有多少人口啊?高履行回答:當時的戶口總數,是870萬戶。李治大驚:你是說隋唐改朝換代時,把全國人口幾乎殺光了嗎?李治尋思了半天,又問道:那隋開皇時,生產的糧食有多少?高履行道:當時的糧食,足夠870萬戶吃50年。李治大驚:當時有這麽高的生產力嗎……我明白了,貞觀之治,就是帶著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夠50年吃的糧食……

關於這段對話,在《資治通鑒》中寫得明明白白,即使我們把這段話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隋唐之戰,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是恐怖到了極點——天底下的老百姓,幾乎要被趕盡殺絕了,余下來的人口,尚不足大隋開皇年間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時代生產,生產出來的足夠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糧食,就構成了李世民貞觀之治的經濟基礎。

就算是大唐貞觀年間的人口並沒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達到隋開皇年間的50%,而這就意味著,隋世紀帝國已經為他們準備了足足100年的糧食。總而言之,史家通過這段記載,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秘密:“貞觀之治”與李世民沒太大關係,任何一個皇帝都可以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礎之上,坐享“之治”的社會福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