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動動手指月入過萬,傳銷式「分享」是個啥?

動動手指,朋友圈轉發微信文章,只要有人閱讀轉發,就能獲取收益,每月進帳幾百上千元,發展下線拿分成,上萬元也不是夢?時下,微信推廣成為商家心目中高效精準的行銷方式,流量變現被信奉為不二法則,在這種生態下,「分享微信文章賺錢」平台悄然興起,吸引了大批有閑暇的網民參與。

題圖:資料圖

記者發現,「分享微信文章賺錢」的平台還不少,它們的運作方式大同小異:用戶轉發精選文章至朋友圈,點擊一次獲益0.1-0.2元左右,收徒或發展下線(邀請他人加入平台)還可獲得獎勵,並提取徒弟的部分收益。而平台則通過對接廣告聯盟程式,在文章中導入廣告鏈接,或直接導入商家廣告,獲取收益。

零成本掙錢的新門道、廣告分包的新模式?謠言製造機、涉嫌傳銷?近日,記者對分享微信文章賺錢平台展開調查,解開「轉發微信文章賺錢」的那些疑惑。

記者體驗

上網也能賺錢,這並不算稀罕事:刷單、刷評價、刷粉絲、刷投票、刷點擊成為不少「有閑網民」的一份工(他們也被稱為「賺客」),而這背後不乏五花八門的網賺平台。「動動手指,轉發微信,月入上千,躺著賺錢」,近期,有市民反映,時不時會看到「分享微信文章賺錢」的廣告,「聽起來挺誘人,難道說閱讀量背後還有這麼一個產業鏈?」

平台:轉發給錢、鼓勵收徒還有排行榜

記者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發現,原來這樣的分享微信文章賺錢平台不下20個,是時下最熱門的網賺平台類型,有專門的網賺網站對不同平台進行測評、排行和精選,甚至附上攻略和教程。記者在手機應用裡下載了幾款分享微信文章賺錢平台,並進行體驗。

其中一款APP,記者憑手機號註冊後進入主頁,跳出「閱讀單價永久提升到0.2元」「平台推出收徒大賽」的彈窗。關閉後可清晰看到,頁面設定了轉發賺錢、邀請好友、新手學堂、我要提現等模塊。作為新手用戶的記者點開新手課堂,「如何賺錢?」「如何邀請好友?」「分享好友為什麼平台給您錢?」「100個好友如何才能月入萬元?」「收益有保障嗎?」「傭金(提現)什麼時候結算?」問答式教程相當於該應用的使用指南。

教程中記者看到這樣一段話,「您的微信朋友圈分享的內容都是有價值的,只是無人幫您開發,所以您無法從中獲得收益;我們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平台內植入了廣告,通過展示網頁就可以獲得廣告收益;您只需要在首頁點『轉發賺錢』,把獲取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即可,就可以分成廣告收益了,一次點擊算0.2元...然後,您就等著收益蹭蹭往上漲,躺著也賺錢!」

此外,該平台還設定發展下線(徒弟)獎勵:成功邀請一個好友成為有效用戶獎勵7元,徒弟轉發收入達1元後獎勵司機1元,徒弟前三次提現分別獎勵司機2元;還可享直接邀請的好友(一級徒弟)20%收益的獎勵,享受二級徒弟10%收益的獎勵。平台還特地開辦了收徒大賽,收徒牛人榜前30名發展的下線人數從22到153不等,他們能瓜分2萬元獎金。(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用戶:養生文章廣告多,查不到產品審批號

根據新手教程,記者點開「轉發賺錢」進入美文列表頁面,美文按照排行、熱點、社會、娛樂、軍事、體育幾大板塊劃分,只要選擇感興趣的美文,再下載內部的「分享小應用」,就能把文章轉給微信好友或轉到微信朋友圈。記者嘗試將一篇「冬季是胃病多發期,胃寒患者冬天這些東西要盡量避一避」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短短幾秒有6次點擊,按照0.2元一次點擊的價格算,除了1元註冊獎勵外瞬間進帳1.2元,賺到5元即可填寫支付寶帳號提現。

排行榜中的文章多圖文並茂,比較簡短,閱讀時間約為三到五分鐘,以養生類文章居多,其中,許多有廣告內容。記者對截至12月1日下午4時的閱讀排行榜前100名的文章做了一個分類統計:養生保健類27篇,新聞類27篇,揭秘類18篇,育兒家居類14篇,名人軼事類9篇,其他5篇。其中,健康類板塊的廣告植入最多,多篇文章植入了某牌消炎止痛貼和某牌醫用冷敷貼的廣告,但記者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官網上未查詢到其審批號。此外,多種養生產品的廣告植入也很多。

健康板塊也是誇大或虛假內容泛濫的重災區:如《公認的八大「鹼性食物」,不管男人女人深秋多吃點越吃越年輕》仍在傳播「酸鹼體質」的錯誤理論;《一瓣大蒜勝過百副葯,專治頸椎病、富貴包,治十個好十個,快收藏》標題誇張內容虛假;《醫生闢謠:軟化血管的偏方只有這幾個是真的》則是為了宣傳一款羅布麻茶。這些存在明顯錯誤或故意引導的文章卻躋身閱讀榜的前列。

答疑解惑

疑問1:「賺客」可以月入千元?

轉發一條一次點擊0.1~0.2元的微利真的能帶來一個月上千元的收益?記者通過一網賺平台的用戶QQ群聯繫到一位經驗頗豐的用戶。「我朋友圈有300個好友,上個月賺了1400元。」在他看來,做得差時月入有幾百元,月入千元並沒有難度,前提是要摸清門道。(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要多下載幾個平台,一個平台賺5元,8個平台不就40元?」他大方地跟記者分享經驗:首先,文章一定要看朋友圈群體,內容是閱讀量的關鍵;其次,平台選擇要多元且謹慎。「原來我在用8個平台,因為廣告太多,鏈接又容易被微信攔截,轉發收益不見漲,就都換成其他平台,一次點擊0.25元,帶廣告的0.1元、0.15元。」

至於為什麼要做網賺,他說:「免費的為什麼不嘗試?不過,如果要我交錢的就不做。」像他這樣參與「分享文章」的「賺客」還不少,記者剛加入該平台用戶群,就有1500人在列,短短兩天又多了百餘人加入。

網路上有不少像這樣的網賺攻略。由於平台太多,為了防止上當,不少「賺客」非常謹慎——收費的平台不做、提現額度太高的平台不做、到帳慢的平台不做、註冊送錢多的平台不做、內容更新慢的不做、公眾號沒認證的不做。為了獲得大收益,還有深度研究朋友圈興趣點、掌握不同時段閱讀規律、加入微商群添加好友等攻略。事實上,這些「經驗」反過來看,也是許多網賺平台的套路所在。

目前,因平台選擇不慎,「賺客」交完押金無法提現的案例並不鮮見。更有甚者,有些地區已出現打著分享文章賺錢平台的名義實施電信詐騙的案例:泉州反詐騙中心在梳理全市警情時發現有打著「朋友圈分享鏈接就能兼職賺錢」旗號的新型詐騙方式,大連出現千人加入所謂的廣告微信群交完押金被拉黑的警情。

疑問2:平台靠什麼賺錢?

由於微信「一傳十 十傳百」裂變式的傳播規律,微信廣告成為商家青睞的一種推廣方式,而閱讀量也成為考核廣告績效的重要標準。粉絲者眾的內容運營方可以通過微信文章植入廣告獲取分成收入的方式實現流量變現。而平台則充當了類似的角色,只不過是通過利益而非內容的吸引力,誘導「賺客」和不明就裡的讀者轉發分享。內容運營的「表」包著廣告植入或分包的「裡」。

廣告分成是這一類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用戶轉發後,一次點擊收入0.2元,但對接廣告聯盟或商家時,平台的收益可以是一次點擊0.5元。其中的差價,扣除開發、運營成本就是利潤。」記者在一份自建網賺平台的攻略上看到上述內容。攻略還提到,聚集流量後,平台甚至可以自己做微商賺錢。

「搭建這樣的平台成本並不高,開發一套源碼大約成本為千元,在淘寶購買源碼也就幾十上百元,包括域名和伺服器,安裝下來成本不會超過200元。」從事互聯網後台開發的薑先生表示。記者在淘寶網輸入「網賺平台名字+源碼」發現,確實有這樣的「寶貝」出售,成交量多的有幾十個。

記者還發現二十幾種網賺平台中,有8家平台都同在某科技公司旗下,而另一家實力相當的科技公司旗下也有不少「賺客」的心水準台。這從側面反映開發難度較低,平台可複製性較強,容易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

微信回應:大力整頓誘導分享,可用闢謠助手識謠

記者了解到,在微信2016年發布的《微信生態安全報告》中提及大力整頓誘導分享,對轉發賺錢、刷分刷榜類行為進行了刪文、限制頁面打開方式等處理。近日,記者聯繫到微信團隊的相關工作人員張斌,他表示,對其他APP內容在朋友圈進行分享屬於分享外部鏈接內容,微信會依據《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範》對誘導等違規鏈接進行處理。(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由於網賺類APP本身含有誘導分享性質,用戶發現相關鏈接可進行投訴,經用戶投訴並核實後,官方會依照規則對違規鏈接進行處理。「沒有一勞永逸的技術可以在海量的資訊自動識別謠言,解決這個問題。」張斌表示,對於謠言資訊,微信通過公眾平台闢謠中心、「微信闢謠助手」等多個系統工具進行處理。

同時,通過微信安全中心、謠言過濾器、騰訊安全觀等官方公眾號,定期展示朋友圈熱度謠言。據了解,截至11月,2018年微信公眾平台已闢謠10.5萬篇文章,刪除公眾號謠言文章近10521篇,並處理105個嚴重違規的公眾帳號。

律師說法:如果大量發布虛假廣告平台和用戶都要被追責

發展下線、收徒、分享收益,「這是不是有點像傳銷?」不少人在了解此類平台運營模式後提出如此疑問。對此,記者顧問了相關領域資深執業律師任女士,她表示:是否是傳銷,關鍵要看上線對發展的下線有無收錢(收押金),有無採取脅迫、欺詐之類的手段,會否影響經濟秩序。「從這幾個平台的使用過程看,暫時沒有發現收取押金、強製下線等行為,更多算是一種商業推廣的模式,並非傳銷。」她說,但不排除其他平台有不合規的做法。

如平台發布虛假廣告是否要追責?依據2016年頒布的《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這些平台及其用戶是互聯網廣告發布者,應當對廣告的內容和真實性進行審核,否則對虛假廣告造成的損失要承擔連帶責任。「用戶作為轉發者,沒有義務對廣告內容進行審核,除非其明知內容為虛假廣告,否則偶爾轉發不需擔責,但幫助平台大量轉發文章,實際上也是在幫虛假廣告傳播,也應當承擔相應的連帶法律責任。」有律師這樣認為。

提醒

1、不要輕易貪小便宜。

尤其要提防註冊、點擊、收徒獎勵特別高的平台,因為平台盈利模式都差不多,憑什麼會給用戶的收益更高?更要警惕收取押金的平台,先交錢再掙錢的風險是極大的,甚至可能被電信詐騙。(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2、不要輕信。

平台五花八門,不乏套路,不要以為看了賺客攻略就可以避免入坑,大量的攻略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套路防不勝防。有些平台在收集大量用戶個人資料、帳戶資訊後,會不會對此進行售賣?用戶在個人資訊安全上也要提高警惕。

3、注意鑒別朋友圈轉發的推廣文章。

廣告莫輕信,產品別亂買,關注報紙媒體權威來源資訊。莫輕信來源、出處不明的文章、資訊和「專家」說法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