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Garmin小課堂 靜止心率和最大心率的科學內涵

很多跑友都知道,運動心率和運動強度、運動性質、能量代謝、氧氣消耗、乳酸積累、肌體疲勞程度與所需的恢復時間等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依據心率數據而進行的運動高效且安全,不少跑友也從配速跑法改用心率跑法來指導訓練。不過,隻測量當下的實時心率數值的意義並不大,更重要的是獲知自己的最高心率百分比,從而判斷當下心率值所處的心率區間。

◎為什麼要測量最大心率?

根據台灣鐵三名將、Garmin總教練徐國峰介紹,通過最大心率和靜息心率來定義自己的心率區間,才是比較科學的做法。他在《馬拉松全方位科學訓練指南》中還提出了計算心率區間的一個公式:運動心率=(最大心率-靜息心率)×心率區間百分比+靜息心率。

根據這個公式,若要計算心率區間,就需要先測出個人的靜息心率和最大心率,而這兩個心率值又要如何測量呢?

◎什麼是靜息心率?

靜息心率,又稱安靜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的心跳數。靜止心率是個人心臟健康的重要指標,普通人的靜息心率在50-70bpm之間,頂級馬拉松跑者和自行車選手的會低至50bpm以下。

◎如何測量靜息心率?

測量靜止心率的最佳方法是,選擇一個睡眠充足、且生活較為規律的早晨,睡醒後坐起來保持安靜,計算1分鐘的心跳數。或者,通過你的Garmin心率設備追蹤心率,1分鐘後表上出現的心率值就是靜止心率值。為確保獲得更具代表性的數據,建議測量三次獲取平均值。

◎什麼是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是指進行運動負荷時,隨著運動量的增加,耗氧量和心率也增加;在最大負荷強度的狀態下,耗氧量和心率不能繼續增加時,心率達到的最高水準。

◎如何測量最大心率?

關於計算最大心率,並不能簡單套用網路上流行的這個公式:最大心率=220-年齡。因為公式只是運動生理學專家從樣本裡歸納出的平均值,對個體而言未必那麼準確。而「最大心率=220-年齡」這個公式的最大弊病就是誤差大,尤其是年長者、精英跑者、身體健壯者。

根據Garmin總教練徐國峰的介紹,常用於測量最大心率的方法有兩種:陡坡測量法和操場測量法。

▼影片:如何測量最大心率和靜息心率?

如何測量最大心率和靜息心率?

陡坡測量法:最理想的場地是5°以上的平整坡道,距離約400米,分五個步驟,跑4趟

第一步:先戴上心率錶慢跑熱身10分鐘(2公里左右)後,手摸脈搏來確認心率表上的數值跟實際的心率相符。

第二步:用八成力(自我感覺)去跑完第1趟的400米陡坡,到坡頂後查看心跳數。慢跑下坡,休息3分鐘,然後跑第2趟。

第三步:用九成力衝上坡(不要用全力),到坡頂後一樣記得查看心跳數。慢跑下坡,同樣休息3分鐘。

第四步:跑第3趟時,用十成力衝上坡(全力以赴),此時得到一組心率值,假設為190 bpm。但還沒結束,接下來還要跑一趟,並且在心理上嘗試突破此次心率值,也就是說下一次的心率目標可以設為191 bpm。需要注意的是,這次到坡底的休息時間延長為5分鐘。

第五步:跑第4趟是為了確保你的心率是不是已經到達極限。如果第4趟的心率值低於第3趟的值,則第3趟的心率值為最大心率。如果第4趟測的更高的數值(說明第3趟未用盡全力),就要依前一個步驟再跑一趟,直到再也跑不出更高的心率值為止。

操場測量法:如果沒有陡坡,可以選擇400米的操場,跑步距離為800米。

這個方法的測量步驟與陡坡測量法一樣,因為操場是平路,所以距離改為800米。

注意:心臟疾病患者,請勿進行最大心率的實際體測,以及測試時最好有他人在場。

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和靜息心率後,就可以通過Garmin Connect APP設定自己的心率區間。Garmin腕錶的5個心率區間分別對應著依次增強的5種運動強度:暖身區(Z1)、燃脂區(Z2)、有氧耐力區(Z3)、馬拉松配速區(Z4)、無氧耐力區(Z5)。假如今天你要進行有氧耐力訓練,你就要把運動心率控制在有氧耐力區來訓練。

如果你想了解不同的心率區間對應著怎樣的運動強度,如何利用心率數據來指導訓練,可以回顧之前Garmin小課堂的科普貼《Garmin小課堂 比心率值更重要的心率區間 來學習一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