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三角港航一體化:明年年底小洋山北側支線碼頭力爭開建

近日,交通部與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政府聯合印發《關於協同推進長三角港航一體化發展六大行動方案》。《方案》明確,力爭2019年年底前開工建設小洋山北側支線碼頭。

隸屬上海自貿區的洋山港(小洋山島)是滬浙兩省市合作的產物。洋山港行政權歸屬於浙江,經營管理權歸於上海。隨著洋山港的建成與開港,宣告了上海沒有深水港歷史的終結,目前,上海港已經超越香港、新加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貨櫃碼頭。

為加快推進洋山港合作開發,2017年浙滬兩地簽署了《關於深化推進小洋山合作開發的備忘錄》、《關於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協定》。協定明確由上海港務集團和浙江省海港集團以股權合作的方式對小洋山進行開發經營。小洋山北側由浙江省海港集團與上港集團共同組建開發公司,實現兩個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全面加快小洋山北側開發建設。

2018年10月30日,上港集團發布消息稱,為繼續推進小洋山區域綜合開發,董事會同意浙江海港集團以現金人民幣50億元對上港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盛東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盛東公司是洋山港區一、二期碼頭的經營管理方,增資後,上港集團與浙江海港集團分別持有盛東公司80%和20%股權。

2017年12月,全球最大單體全自動化碼頭洋山港四期建成開港,這也標誌著洋山港區南側的開發基本完成。洋山港北側水深歲較南側相對較淺,但岸線能滿足江海聯運要求。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在今年6月曾表示,接下來將加快啟動小洋山北側支線碼頭建設,為江海聯運、提升水水轉運站比例提供有利支撐。

據此前舟山市編制的《小洋山北側港口建設必要性研究報告》,小洋山北側港口的開發定位為洋山深水港區輔助港、長江中下遊轉運站樞紐港和陸域產業配套港,希望通過有效開發小洋山北側岸線資源,著眼於發展中小型泊位,與港區大型泊位實現互動、協作、錯位發展,承接洋山深水港區沿海轉運站和長江內支線轉運站業務,從而進一步支撐洋山深水港區發展國際乾線運輸,以穩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

2017年7月,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曾表示,浙江與上海除了正共同謀劃深化開發小洋山以外,,還在共同研究下一步大洋山的開發利用。

上述《關於協同推進長三角港航一體化發展六大行動方案》確定了六大行動13項主要任務:內河航道網絡化行動方面,協同推進長三角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合力加快推進淮河出海通道建設;區域港口一體化行動方面,進一步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江海直達、江海聯運配套港口設施,加強港口資源整合、提升港口資源利用效率;運輸船舶標準化行動方面,深入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加快江海直達船型研發和推廣應用;綠色航運協同發展行動方面,強化港口船舶汙染防治,積極推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資訊資源共享化行動方面,大力提升海事港口服務效率,推進港航物流公共資訊平台建設;航運中心建設聯動化行動方面,全面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級,推動整合航運指數資源。

《方案》還明確,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安徽、江蘇沿江港口相關碼頭技術改造和錨地建設,增加大型船舶公共錨地數量。2020年年底前,外貿貨櫃港口作業主要單證基本實現電子化,主要外貿貨櫃港口接入東北亞物流資訊服務網絡(NEAL-NET),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