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舶來品:從玻璃器得窺歐洲藝術風格歷史變遷過程

瓷器源於中國,而玻璃器對中國來說,自古就是舶來品。北京藝術博物館與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主辦、上海優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玻璃的藝術—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藏珍品展》曾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展出。本文僅擇展覽的幾個亮點談一些粗淺和認識,請方家指正。

古代玻璃器

圖1

圖2

這次展覽中,有2件為地中海卡普阿地區發現的公元前4—前3世紀的“酒壺”(圖1)和“細頸瓶”(圖2、3)。不透明質地,簡單的幾何紋飾,其質感與色澤同我們平常見到的玻璃器大相徑庭,它們看上去更像是陶器。但與同時代的陶器相比,它們的器形小了很多,簡單的波狀紋飾與同時期陶器上複雜的圖案相比,藝術性也遜色很多。

圖3

圖4

這是因為受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用熔融的玻璃表達紋飾不如在常溫的陶泥坯上繪畫那麽簡單。與追求完美的時代取向相比,這兩件玻璃器皿線條簡潔而得當,樸拙卻不失精巧。公元前一世紀,居住在地中海東岸善於航海與商貿的腓尼基人發明了吹火筒,使玻璃器皿可以通過吹製生產。藍色的“瓶”(圖4)、淡綠色的“執壺”(圖5)。

圖5

圖6

它們的高度分別是8厘米和10厘米,造型類似實驗室裡的玻璃器。淡黃色的“雙耳小罐”(圖6)在形製上有早期陶器的影子,但表面嵌有絲狀紋飾,是那個時代玻璃製品上特有的裝飾特徵。有三層環狀提梁的雙格“香膏瓶”(圖7),陶器的材料絕對難以製作這種形製的器物。

圖7

圖8

總的來看,那時的玻璃器皿常常帶有便於提攜的“耳”、“提梁”,以滿足功能上的需求,體現了以簡單、實用為主的造型取向。尤其“四面凹陷的大酒杯”(圖8)和“花瓶”(圖9),其簡單流暢的造型,讓人想起當代造型簡潔的瓷器。

圖9

中世紀的玻璃器

歐洲中世紀的起止年代大約是公元400年至1400年,跨越了千年左右的時間。

圖10

中世紀早期,教堂的鑲嵌畫與教堂建築本身一樣,是處於巔峰狀態的藝術創作。鑲嵌畫題材主要是對宗教與權力的歌頌。彩色玻璃的使用也讓鑲嵌畫達到宗教所追求的效果——體現上帝與權力統治者的神聖、神秘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彩色玻璃窗的製作費錢費力,此次展覽中,有5件中世紀的玻璃展品,其中的一件為用黑色琺琅彩裝飾的“彩色拚花窗玻璃”(圖10)。與教堂彩色玻璃一貫以宗教題材做裝飾圖案不同,這件花窗玻璃的圖案上繪的卻是采礦工人,頗具世俗味道。

圖11

圖12

在中世紀的玻璃展品中,有6—7世紀製造的“酒杯”(圖11)和“鈴鐺形酒杯”(圖12),可能屬於玻璃品質下降的那個時期。它們的純度較差,淡黃色中泛著綠色。不過,它們的凹凸花紋分布很均勻,給人一種細膩之感。15世紀下半葉的一件“酒杯”(圖13),就是所謂的“森林玻璃”,通透純淨,花紋流暢。

圖13

圖14

另一件被喻為“卷心菜莖”的“酒杯”(圖14),在製作過程中用熔融玻璃做粘花裝飾杯壁,它的造型很富於想象力,表明500多年前的玻璃工匠們對玻璃工藝已操作熟練,並且在製作時頗有創造力。

原文作者:穆朝娜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5年8月刊《透射與折射——歐洲玻璃藝術管窺》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