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醫施今墨:風濕病用藥八法

導讀:

中醫大家施今墨將風濕病分為四大類,並確立了八大治法及其對應常用藥,為臨床治療提供了詳細的指導。

風濕病用藥八法

施今墨先生醫學經驗

(施師曰)一般論及痹證皆以風寒濕辨之,痹而為熱者論之甚少,雖《內經》亦曾言及,如《素問·痹論》篇雲:「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後世頗鮮闡發。在文獻中如駱龍吉、秦景明、尤在涇、費伯雄、俞震等亦曾論及,余認為《醫學統旨》所雲比較恰當,文曰:「熱痹者臟腑移熱復遇外邪,客搏經絡,留而不行,陽遭其陰,故頑痹熻然而悶,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上狀,唇口反裂,皮膚色變,宜升麻湯。」

余對風濕性疾病之認識略述如下。

考其致病之因,不外風寒濕三邪,趁人體正氣虛時而入侵,初在皮表,次及肌肉,再次及絡脈,更次及於筋,最深至於骨,尤以病在關節羈留不去者治之最難。常見帶疾延年,終身受累。故病淺者易治,病深者治之維艱。臨床中大體可分為兩類,即痛痹(疼痛之甚者且無定處)與著痹(自感沉重而痛麻有定所)。以辨證分之,余素主張陰陽為總綱,表、裡、虛、實、寒、熱、氣、血為八綱。若以表裡關係來論,大多風寒從表來,濕熱自內生;初病多邪實,久病則正虛;初病在氣分,日久入血分。

故余將痹證分為四大證候:①風濕熱證候(痛痹、著痹均有);②風寒濕證候(痛痹、著痹均有);③氣血實證候(痛痹多,著痹少,實是指邪實而言);④氣血虛證候(著痹多,痛痹少,虛是指正氣而言)。

01 治法治則

治療之法則,余頗以張石頑所論為然,其雲:「行痹者痛處行而不定,走注歷節疼痛之類,當散風為主,禦寒利氣仍不可廢,更須參以補血之劑,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痛痹者,寒氣凝結,陽氣不行,故痛有定處,俗稱痛風是也,當散寒為主,疏風燥濕仍不可缺,更須參以補火之劑,非大辛大溫不能釋其凝寒之害也。著痹者肢體重著不移,疼痛麻木是也。蓋氣虛則麻,血虛則木,治當利濕為主,祛風散寒亦不可缺,更須參以理脾補氣之劑。」故治痹證不可統以風寒濕三氣同等,其有偏多偏少,隨其症而治之。余之立法為散風、逐寒、祛濕、清熱、通絡、活血、行氣、補虛八法,臨床視證候情況合用各法以治之。

01 各法用藥

各法慣用藥物如下。

散風:羌活、獨活、防風、秦艽、芥穂、麻黃、絡石藤、豨薟草、海桐皮、海風藤、天仙藤、白花蛇。

驅寒:附子、肉桂、乾薑、蜀椒、補骨脂、葫蘆巴、續斷、片薑黃、巴戟天。

祛濕:蒼朮、白朮、赤茯苓、白茯苓、薏仁、木瓜、牛膝、防己、桑寄生、五加皮。

清熱:黃柏、黃連、黃芩、膽草、山梔、石膏、知母、葛根、柴胡、忍冬藤、地骨皮、功勞葉、丹皮、丹參。

圖:柴胡

通絡:蜈蚣、地龍、細辛、川芎、橘絡、絲瓜絡、桂枝、桑枝、威靈仙、伸筋草、新絳。

活血:桃仁、紅花、當歸尾、元胡、乳香、沒藥、赤芍、雞血藤、茜草根、?蟲、紫草、鬱金、血竭。

行氣:陳皮、半夏、木香、香附米、桔梗、厚樸、枳殼。

補虛:人蔘、黃芪、鹿茸、地黃、當歸、肉蓯蓉、狗脊、杜仲、菟絲子、何首烏、枸杞子、山萸肉。

前人治痹方劑多有實效,不再贅述,但用方不宜拘泥,方葯靈活,運用恰當即效。辨證準,立法確,再加針灸、按摩、氣功以及西醫之各種理療配合施用,痹症也為可治之病也。

01 臨床案例

熱痹並非少見,惜在臨床中凡言痹即是風寒濕三氣雜至,故余不得不著重提出以引起注意也。曾記三十餘年前,治一蒙古族婦女,患關節疼痛發熱,曾屢進羌活勝濕湯、獨活寄生湯之類,疼痛越來越甚,日夜叫號,痛苦萬分,而發熱迄不少退。邀余診之,視其唇舌焦裂,脈象洪數,遂予紫雪丹3g頓服,服後疼痛少止,旋改一日二次,每次紫雪丹3g,號叫漸歇,發熱亦見退降,不服紫雪丹改用他葯,則痛再重,發熱又起。於是逐次加重分量,數日間共服紫雪丹60g之多,發熱頭痛均愈,後予理氣活血之葯調理。細察此例在於不知熱痹之理,循例屢進辛燥祛風之葯,火勢日燔,血氣沸騰,大量紫雪丹竟能治療,茲備一格,以供參考。

登場書籍

《施今墨醫學全集》

為了繼承和弘揚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學術成就和臨床經驗,發揮中醫藥在防治疾病、提高人類健康水準方面的優勢,在「施今墨名家研究室」精心組織領導下,得以編纂《施今墨醫學全集》,施今墨先生醫學經驗首次結集出版,內容囊括施今墨醫案、對葯與驗方,為學習和研究中醫藥人員以及中醫臨床工作者必備的參考書。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施今墨醫學全集》,王道瑞◎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全部圖片為出版社在攝圖網所購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