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2位中年程序員:代碼一敲十年,收入雖高前途搖擺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王琳 蘇琦 魏佳 曉通 劉景豐 藍予 閆麗嬌

編輯 | 魏佳

程序員群體曾是低調多金的代表,但最近996話題、甲骨文大裁員等事件持續發酵,讓這個群體成了大眾眼中的“失意中年人”。

年輕時的拚命,換來的卻是中年時的焦慮。收入雖高,但前途搖擺。

30歲真的是程序員邁不過去的坎嗎?曾經夢想著用技術改變世界的程序員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價值?

穿越喧囂,我們採訪了12位中年程序員,聽聽他們的故事和人生。

要點速覽:

我們被固定在“敲代碼”的坑裡,一乾就是10年,再乾別的早已不會。敲代碼已經成了一項流水線般的工作,就像搬磚工一樣。

公司把有創造性的事情全部標準化,每個人負責一部分,還會安排幾個人“備份”,每個人隨時能被替代,我沒有一點安全感。

這個行業根本不存在吃青春飯這一說,關鍵是40歲就要乾40歲該乾的活,35歲就要乾35歲該乾的活,你不能35歲還在乾30歲乾的活。

加班和掉頭髮是肯定的,不敢天天洗頭,生怕哪天禿頂。

我來谷歌快三年,只有一次是真正為了趕進度加班到晚上12點。不過,矽谷的創業公司很羨慕國內的刻苦勁兒,因為對初創公司來說,真的是效率決定生死。

不論是什麽技術,只會把低端的程序員消滅掉。同樣一個東西,普通的程序員和有愛好的程序員都能實現,但是有愛好的會把它實現得更好。

老一代程序員喜歡親力親為,現在的一代多是拿來主義。我們老一輩是木工,喜歡從木頭做成家具,現在的年輕人像宜家,買來現成的再自己搭。新興程序員效率更高,我們這一輩更能追根溯源。

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確實有點吃不消,上個月後背上還起了一大片帶狀皰疹。就算如此,我從沒想過換行業,我會做一輩子程序員,這是一個有技術含量,讓我願意一直打怪升級的工作!

從業十年,從“工程師”變“碼農”

Luke 33歲 入行10年 北京 遊戲行業

10年前我入行時,整個行業一片欣欣向榮,那時候老闆更喜歡稱我們為“工程師”,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成為“碼農”了。

之所以有這個變化,一個是因為工種越來越細化,每個程序員負責的任務越來越精細、單一,時間長了,我們隻熟悉那一個模塊的工作;另外一個,是因為我們自身的知識結構越來越跟不上新技術的需求。

軟體行業的開發模式,是對一個框架的修改和堆砌。說得更貼切一點,就是堆積木。只要掌握了編程技能,一個程序員每天的工作幾乎就是從開源網站上扒一段程序,然後根據公司需要不斷在框架上添加、修改。程序是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我們在開發和維護程序的時候,每天都需要加班到很晚,熬夜是常態,這真是一個體力活兒。

時間長了,我們就被固定在一個“敲代碼”的坑裡,一乾就是10年。這時候,再乾別的早已不會了,敲代碼已經成了一項流水線般的工作,甚至不用動腦子就能完成,就像搬磚工一樣。

出賣力氣,就對身體有很高的要求。對於我們30多歲的程序員來說,已經熬不了夜,思維已經基本固定,但為了養家糊口,要求的工資卻越來越高。

我們長期固定在一個崗位已經形成慣性,上不去也下不來,但這不是我們自願的,而是對我們的一種摧殘。

在這種壓力下,我們也習慣了996的工作節奏。有些時候即使早早做完了工作,看著別人不下班,我們也會拖一拖,至少在老闆看來這樣比較敬業。

兩年前我曾想過跳出這樣的循環,可是當我從原部門離職後,發現再去別的崗位已經成了一個零基礎的新人,而且工資比之前還低。考慮了兩個月,我又回到了程序員的崗位上。

我現在最大的想法就是乾好當前的工作,趁著還有機會拓展自己,延伸自己的技能。以後如果跳出這個行業,不會被技能限制。

有時候很羨慕年輕同事,說辭職就辭職

Bruce 34歲 入行7年 成都 手機廠商

我們團隊15個人,平均年齡35歲以下,只有三個人比我年紀大。

我們公司是出了名的用人“狠”,一方面,公司每年會招很多新人,減少用人成本,讓我們這些領著高薪的老員工瑟瑟發抖。另一方面,為了保持穩定,公司會把有創造性的事情全部標準化,把任務分得很細,每個人負責一部分,還會安排幾個人“備份”,這就讓我們沒有不可替代性,自然也沒有安全感。

做程序員要麽是一直寫代碼,要麽是往上走,做整體規劃。如果工作幾年還沒有升職,確實會很有危機感,我身邊合約到了不續簽的情況很常見,小組的leader也是隨時可以被換掉,或者整個小組被分流。

在這種壓力下,我的工作時長遠超996,沒有時間學習新東西提升自己,更別說健身追劇。雖然看起來我的外表和90後沒什麽區別,但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要掙錢,只能花時間去換。

有時候很羨慕一些年輕的同事,覺得勞動強度大,說走就走。有的換到國企,還有的轉行去做銷售,聽說有技術背景的銷售挺吃香。我也不是沒想過換工作,但這份工作離家近,收入也不錯,還是先乾著吧。

有人說程序員越老越不值錢,我覺得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問題,醫生是越老越值錢,但要花大半輩子爬坡,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

我其實還沒有想清楚未來該做什麽,有時候跟同事開玩笑說,成都的小吃多,大不了以後去開個店賣豬頭肉。

好了,我今天講的話算是很多了,現在要回去加班了。

如果35歲了,你根本get不到年輕人的點

楊光 36歲 從業14年 湖南 遊戲行業

我2004年入行,畢業進入了一家在數據庫這方面僅次於Oracle的外企。當時的待遇還是很好的,一個月工資有5000元,工作965,非常舒服。

在和我同一批次進入的人裡,我學歷很一般,他們都是清華、北大、科大的,但我技術很好,大三的時候就做過幾個數據庫的項目,這是我當時能進入這家外企的根本原因。

也因為這樣,做了半年之後,我覺得沒什麽意思,也沒什麽增長空間了。因為公司夠大,所有的程序我們只能修改,不能做大改變,在我看來這沒什麽技術含量。

而且,外企流程特別多。比如有一次我改一個差不多40多行的代碼,對我來說非常簡單,不到一天就能改完,但我花了一周的時間,大部分都用在了協調和溝通上,這跟我的性格不太相符。

於是,我選擇離開外企,到聯眾做棋牌遊戲,也是這個時候我正式步入遊戲圈。2008年,做了一款知名的遊戲後,我開始從單純的技術人員向管理人員過渡,在遊戲行業創過幾次業,但2018年遊戲行業驟冷,我開始深度思考這個行業。

我發現這個行業特別喜歡年輕人,因為你的客戶是14歲到28歲的人,你如果35歲了,你根本get不到他們的點,這就跟拍電視劇一樣,你讓陳凱歌去拍小鮮肉,他拍不出來。

這個行業變化也挺快的,比如今年流行傳奇類的,明年可能是養成類的,你怎麽讓一個天天打打殺殺的程序員去做溫情的養成類遊戲呢?他沒有感覺的,而一旦年齡大了,學習能力也不如以前。

更重要的是,很多遊戲公司的領導比較年輕,沒人喜歡招一個比自己大的程序員,我自己創業招人的時候也是更喜歡年輕人,我培養1個月就能上手了,而且性價比高。更何況,年輕人可以周六日在公司加班,年齡大的就得回家看孩子。

所以,去年我35歲的時候,選擇離開遊戲行業。我現在開始做醫療了,我的主要客戶是35歲往上的,歲數越大,我對這些人的心態就越了解。

年輕的時候,我們非常崇拜求伯君、比爾蓋茨、麥克戴爾這樣的人,也希望可以靠技術起家,但現在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寫代碼誰都會,最牛的人是要做判斷

田真 30歲 入行4年 北京 互聯網公司程序員

在這個行業4年了,35歲的焦慮每年都會炒一次,說得好像35歲的程序員就不用活了一樣。

但真實的情況不是這樣。

以我個人為例,因為入行的時間有限,我目前的想法是希望自己在業務上不斷鍛煉,爭取到了35歲有帶隊伍的能力,不僅僅是乾一線的工作。這並不是說一線的工作不重要,是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更複雜的精力去解決。退一步講,不管是什麽行業,如果你做了很多年還在一線,那基本上你有點兒不太上進。

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掌握了一個工具、搭建了一個框架、學習了一個語言就會覺得很滿足。但是以後我肯定不會這麽覺得。就好比每次大的項目,最牛的人決定用什麽框架、什麽語言、什麽工具,這決定整個項目的起點。如果椅子搭好的話,後面會省很多事兒,如果沒搭好,後面的麻煩就越來越多,搞不好會浪費時間和精力。

所以在一線工作時要慢慢積累這種經驗,到最後慢慢具備這種能力。這是比簡單寫代碼更重要的能力,寫代碼誰都會,但不是誰都可以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出重要的判斷。

這個行業根本不存在吃青春飯這一說,我40歲的程序員朋友還從百度跳到阿里去了呢。關鍵就是40歲就要乾40歲該乾的活,35歲就要乾35歲該乾的活,你不能35歲還在乾30歲乾的活。

公司肯定是需要35歲以上的程序員的,但肯定不是35歲的一線工作人員。

矽谷的年齡危機遠沒有國內強烈

Joey 31歲 美國 谷歌軟體工程師

在矽谷,沒有公司會把年齡限制寫進招聘信息裡。拿谷歌來說,團隊的年齡跨度很大,二十幾歲的應屆生和四十多歲的博士都很常見。但招人的時候,如果求職者年齡大,HR的期望值相應也會更高,除了問業務問題,還會考察這個人的格局。

在這裡,程序員並不算是“高壓”職業。時間靈活,看重效率,沒有打卡一說,只要按時完成工作就好。我一般是上午9點半工作到晚上6點半,周末雙休陪家人或是去攀岩。有時候因為想把手頭的事盡快做完,我會主動加班幾小時,但來谷歌快三年,只有一次是真正為了趕進度加班到晚上12點。和國內的996兄弟們相比,真的有點“慚愧”。

正常情況下,工程師工作七八年就會帶團隊了。當然也有一些人喜歡純做技術,選擇當技術大牛也沒問題,一樣受人尊重。總體來說,大家的年齡危機和競爭氛圍沒有國內那麽激烈。

一方面,雖然谷歌也像其他大公司一樣會把任務拆解得很細,每個人負責一部分,但是谷歌的文化比較自由,老闆不會事無巨細指揮你怎麽做,而是給出空間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公司內部也鼓勵流動,大家經常換組,嘗試不同的方向和產品,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接觸新東西,不會覺得自己是在機械的重複勞動中慢慢變老。這一點可能和國內公司不太一樣。

另一方面,我們的節奏沒有那麽快,工程師有大量時間可以學習新東西。這也是我覺得996不是一個好機制的原因,一個人的時間全部被工作填滿,如果還做的是重複性的工作,很難有時間提升自己,長期來看很容易被淘汰。

我也會焦慮,但不是來自於年齡,而是關於職業成長。矽谷大部分人都拚命想學新東西,我是數學背景,如果在現在的組裡不能把我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我也會考慮換個環境。我一直提醒自己,要關注更長期的成長,個人價值才會一直上升。

都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這句話暗含的意思是年紀大的程序員加班拚不過年輕人。加不了班就沒有價值?這不成立。年紀大的程序員勝在經驗,如果真的要靠熬時長,只能說明他乾的活兒技術含量還不夠。

我很崇尚個人奮鬥,但不是砸時間才叫奮鬥。不過,矽谷的創業公司倒是很羨慕國內的刻苦勁兒,因為對初創公司來說,真的是效率決定生死。

特別願意招經驗豐富的大齡程序員

何建 38歲 入行16年 北京 零售電商行業

程序員大部分時間都比較忙,一忙就沒有太多時間停下來思考。不深度思考,就認識不到怎麽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便一個人有20年的工作經驗,他的能力也是有邊界的。如果本身是個安於現狀的人,可能會面臨中年危機。

對於被辭掉的外企員工,可能難融入國內互聯網公司文化,這一點也有客觀因素。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做產品,可能三個月就得出一個版本,甚至再過一個月,做兩個版本迭代都有可能。外企在速度上做不到,流程也極其複雜。

2000年-2012年這個階段,技術的更新換代特別快,到2012年之後,技術圈大的革新已經沒有了。包括現在的AI,整個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更多是在應用層面的落地。技術沒有更新,或者沒之前更新那麽快,程序員們更容易陷入安逸。

我自己沒有中年危機,但技術行業確實存在“年齡歧視”,包括我自己招人。我周圍都是90後程序員,但我的偏見沒有那麽深。假如你是85年的,已經有十年工作經驗,我會側重考慮你的工作年限和實際經驗是否匹配。

很多人工作了十年,還不如工作五年的,很可能是一路混過來的。但反過來,年齡偏大,學習能力強,經驗又足夠豐富,我特別願意找這種人,尤其是在工作之餘兼職創業的。這類人眼界開闊,知道創業路上可能有哪些坑,技術基礎扎實的人寫的代碼質量也高,不需要太多額外人員為他服務。

所以說,年齡並不是決定性因素,還是要看這個人本身。

真正的常青樹公司不會大招大裁

張軍 35歲 入行10年 上海 蒹葭(嘉善)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這個行業的人才供應始終是冰火兩重天的,高端人才稀缺難得,低端人才供應泛濫。但真正有底蘊的常青樹公司是不會大招大裁的,寧可提高門檻製造俱樂部效應。

我研究生畢業以後就加入了一線互聯網公司,先後在百度等公司就職,現在也成了一名創業者。隨之而來的節奏和眼界的變化也很清晰,在大公司工作,只能看到一個拚圖的一小塊,但在創業公司,每個人都要是超人,從開發到運維一肩挑,還要參與商業化,更實用主義。

大公司有嚴格的開發流程,從總體設計到詳細設計、編碼階段、提測,然後交給運維上線,中間要花2到3周,甚至是2到3個月,初創公司沒辦法這麽講究,可能頭天拿到需求,第二天就敢上線。

大環境一直在變,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所以最近幾年,我必須保持學習新東西的狀態,要說瓶頸的話,在於技術人轉管理崗,適應起來時間會比較長,所謂“慈不掌兵,義不行賈”,打工者視角切換為leader視角,自己的性格會遇到新挑戰。

我們部門平均年齡大概26歲,年齡代際必然會造成差異,但總的來說問題不大。年齡大帶給我的優勢就是經驗的不斷沉澱,在老技術人眼裡,沒有多少真正的新東西,都是新瓶裝老酒。

年齡本身不會給我帶來危機感,帶來危機感的是經濟周期、行業周期、崗位需要的投入度與自身能夠提供的投入度的差異。

幹了這一行之後,基本沒有上下班之分,只有醒著和睡著的區分。坦率的講,業界對程序員發跡線的消費是有悖科學精神的,禿不禿取決於基因。頭髮掉得厲害的人,可能祖上有一些貴族基因,就像英國的查爾斯王子家族一樣。很遺憾,我發際線至今還行。

我平時加班之後會去夜跑,一周三次,能夠給我提供一個獨立思考時機,整個公園很安靜,感覺很好。

互聯網人是持續學習者,持續奔跑者。目前我隻實現了人生規劃裡的一部分,創業的野心一旦打開,就會一直在這條路上狂奔下去。

我們編程像木工,新興程序員像宜家

孟譽國 41歲 從業16年 上海 ERP軟體公司CEO

軟體行業相對來說比較看經驗,3-5年之後可能就完全換另外一套東西了。新的工具不會用,一脫節就很難跟上去。比如之前說打算盤,打得再好再快,計算機一出來經驗就沒用了。

與其等到人家覺得我不行,不如我自己早一點,在一個新舊替換的時代裡主動選擇創業,掌握主動權,然後做自己更想做也更有價值的事。

我現在自己會帶小朋友,最明顯的感覺是,老一代程序員喜歡親力親為,現在的一代多是拿來主義。打個比方,我們老一輩是木工,喜歡自己從木頭做成家具,現在的年輕人有點像宜家,買來現成的再自己搭。新興的程序員效率會更高,我們這一輩更能追根溯源,相輔相成吧。

年齡還有一個優勢,可以讓你更加冷靜沉穩,不應該犯的錯誤會少犯一些。前幾天有一個朋友讓我去用黑客的方式,刪掉別的管理系統裡面的一個訂單,早20年炫技也好要面子也好,我可能直接願意幫忙,但現在我會跟他說:“技術上我肯定搞得定,但是我真的不能幫你。”

我一直比較樂天,心態比較年輕,之前上班的時候,我是公司請假最多的人。我比較喜歡旅遊、攝影、做視頻,玩吉他和電子音樂合成器,會參加一些公益拍攝活動,每年去海邊潛水幾次。

其實我也後悔,年輕的時候還是玩多了。那時候雖然也自學了不少東西,邊查資料邊摸索,學得特別快,但我覺得可以學得更多。我現在還在研究單片機,買了好多單片機的板和學習資料,但進度明顯慢下來了。

不論是什麽技術,只會把低端的程序員消滅掉。我覺得程序員一定要熱愛編程,完成了一個作品會覺得開心,而不是聽說這行工資高就去臨時速成甚至改行。招人的時候我也會碰到很多培訓六個月就出來做程序員的人,我一般不太會去選這種。

同樣一個東西,普通的程序員和有愛好的程序員都能實現,但是有愛好的會把它實現得更好。

程序員的職業方向也得趕風口

yanyan 31歲 從業6年 北京 手機廠商研發

35歲以上還在做一線程序員的情況其實挺多。

“程序員行業吃的是青春飯”這個說法,要分情況來看。如果在技術方面積累比較好,其實35歲以上的程序員還是比較吃香。但是如果一直寫基礎代碼,沒有比較深的技術積累,一直做到35歲非常危險。

甲骨文不是有個綽號叫中關村最大的外企養老機構嗎?一些被裁的年齡比較大的外企程序員雖然拿到的補償會比較多,但他們最害怕找不到下家。一是工作方向和工作強度跟國內程序員沒法競爭,二是如果35歲以上還是純基層的研發或者寫代碼的程序員,很難找到和原先崗位匹配的工作。

按照一般的職業發展路徑,程序員可以發展成為某一個領域的技術專家,對標阿里的P7、P8,或者是在某一個技術方向上成為資深顧問,另一個方向就是晉升到管理層,負責項目開發或整個技術架構。這個方向不僅需要擅長技術,還要懂項目管理。

程序員行業的職業方向也是得趕風口,幾年前頭條、抖音發展起來,APP開發是熱門方向。最近幾年就是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最火,算法工程師和人工智能開發工程師這方面的崗位比較多。

我自己在職業方向上有時候會焦慮,但是這個行業本來就需要不斷學習新東西,不然被淘汰的概率會比較大。如果再過幾年,職位和收入達不到一個比較可觀的情況,或者晉升的可能比較小,我可能會更焦慮,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方向錯了,或者考慮新的機會。

技術大佬從來不需要考慮年齡問題

Jay 32歲 入行7年 北京 電商平台後台開發

甲骨文裁員的消息,我關注過。互聯網寒冬,哪個公司裁員都不稀奇,我們公司也有裁員。程序員一直是個比較容易焦慮的職業,尤其是技術沒能隨著年齡增長成正比的成長的話,更容易焦慮。

對大部分底層碼農來說,程序員就是青春飯。HR或獵頭找你,也會因為年齡問題拒絕你,我身邊就有同事遇到。但是技術大佬從來都不需要考慮年齡問題。

我們部門同事的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年輕人比例不算大,年齡差異肯定是存在,畢竟大家的生活和成長經歷擺在那。 我們的工作節奏比較緊湊,國內互聯網公司不加班的應該不多。掉頭髮也是肯定的,都不敢天天洗頭,生怕哪天禿頂了。

如果單看收入,目前還算滿意。畢竟程序員起薪就不錯,不管是在什麽城市,肯定都是高於當地平均工資不少。但是如果將工資和工作強度、消費水準放在一起看,那就性價比太低。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換過工作。之前有拿過其他公司offer,後悔拒絕了。

慶幸當初入行早,讓我現在衣食無憂

Nick 37歲 入行13年 深圳 台資公司研發助理

我已經過了35歲,但是我心態很好。

其實不是所有程序員都要累死累活的加班。那些做產品研發的,有明確的上線時間,壓力會非常大,加班也很多,如果年紀大了加不動班,當然會有危險。但像我們公司,主要是幫客戶解決使用我們產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每年只有客戶產品需要量產的5個月會忙一些,其他時間工作強度不算大。大家朝九晚六,周末雙休,還能每周組織一次羽毛球比賽。

我們團隊平均年齡30歲左右,但我觀察,那些40歲左右的人,還是待得挺舒服。一是因為公司管理人性化,不會純考核績效,人員穩定。另一方面是相比於新人,老員工對公司的每一代產品更加熟悉,知道以往的產品有哪些局限、迭代的新品做了哪些更新。讓新人發愁的問題,老員工可能早就經歷過,能迅速能做出判斷。

這幾年,我的工作內容變化不是很大,但是圈子裡的新技術是肯定要去學的。我身邊甚至有朋友跨界開了處理芯片的加工廠,我沒有想要去外面折騰,這可能是因為我入行早,之前積累的收入已經足夠我安居樂業,也就沒有那麽多動力去折騰了。

程序員的收入還是屬於中等偏上,但以現在的消費水準和深圳的房價來說,入行早晚差異很大。我算是趕上了一個尾巴,所以還是要感謝當初選擇這個職業,讓我衣食無憂。

我願意做一輩子程序員升級打怪

老鐵 38歲 從業15年 北京 安全科技公司架構師

我們這行明明是“越老越吃香”,我們有豐富的經驗,是一名架構師,而不是普通的編碼者。

我相信那些被甲骨文裁掉的員工也會被BAT等公司搶著要,當然,不包括少部分在大公司“養老”的人。確實有部分人在舒適區待了很多年,他們可能有十年的工作經歷,卻只有一年的工作經驗,只是從“小白兔”熬成了“老白兔”,肯定要被時代淘汰。

這一行的更新迭代速度太快,我30歲以後,確實認真考慮過未來要如何發展,去報班考pmp(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擠出時間去上課,不斷學習可以抵抗焦慮。

其實我們工作節奏還好,沒有外界說的996那麽誇張,以我們的任務量,只要在工作日每天非常專注、高效地工作6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很多人只是效率太低,拖到太晚。

但可能是年齡越來越大,最近身體確實有點吃不消了。上個月我後背上起了一大片帶狀皰疹,醫生說是壓力太大,導致免疫力低下。

就算如此,我從沒想過換行業,我想我會做一輩子程序員,這是一個有技術含量,讓我願意一直打怪升級的工作!

我現在的階段性目標是成長為一名CTO,或者是安全領域的技術專家,能夠帶領超過百人的團隊完成項目。

這就好比登山,在你堅持爬到崖口,看到一片沒有遮擋的藍天時,你會發現一切都很值得。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光、田真、張軍、老鐵為化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