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花椒入葯大展身手:泡腳治腳氣、熱敷緩解疼痛……

花椒是廚房裡不可或缺的調料,它味道濃烈,又香又麻,南北方都對它「欲罷不能」。其實,在中藥裡,花椒也能大展身手,發揮獨特的作用。在此推薦幾個花椒入葯的驗方,讀者朋友不妨一試。

泡腳治腳氣

足癬,又稱「香港腳」和腳氣。《黃帝內經》記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傷於濕者,下先受之」,這是因為脾主四肢,足居於下,多受濕氣侵襲,濕鬱成熱,濕熱相搏,則會產生疼痛等不適。

用花椒水泡腳可以治療腳氣。每次取大約20~30克花椒,用水煎10~15分鐘,等水溫適合時泡腳20~30分鐘,浸泡後腳上的殘留藥水不必擦拭乾凈。花椒原產川蜀寒濕之地,驅寒燥濕的功效尤其明顯;其性溫、味辛,溫能散寒,辛能通達四末,足部是下肢之末、全身最低處,也是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運行的起始點,花椒恰好歸脾經、胃經、腎經,驅寒燥濕更有針對性。

另一方面,導致腳氣感染的真菌等微生物,在中醫裡統稱為「蟲」,而花椒殺蟲止癢之力強,且氣味芳香,能緩解足部異味,可謂一舉多得。

熱敷緩解疼痛

老年人時不時會被肌肉關節疼痛所困擾,愛運動的年輕人也常感到局部肌肉酸痛。中醫將疼痛歸為「痹症」,《黃帝內經》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所以治療疼痛,需從風寒濕下手。

用花椒熱敷,即有緩解關節肌肉疼痛的效果。取花椒150克、粗鹽1000克,在鍋中炒熱,或置於布包中在微波爐中加熱,熱敷患處。若是在拔火罐後立即用鹽袋熱熨患處,療效事半功倍。花椒驅寒燥濕,性溫味辛,辛溫則能散肢體肌肉腠理中的寒濕之氣。

花椒外敷通常與粗鹽配伍,能增強治療作用。粗鹽作為良好的分散媒介,性質穩重,將其炒熱,以火製之,一改寒涼的本性。其味鹹入腎,滋溫腎水,具有定風的功效,敷於腰部、膝部、肩部、腹部等部位,均能起到保健理療作用,有利於扶正祛邪,促進病體康復。

此方不僅可以用於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對腰酸背痛、關節炎、慢性胃痛、腹瀉、神經痛、畏寒症等均能起到一定效果。

沖飲治胃寒腹痛

炎熱的夏季,很多人貪涼,在冷氣機房裡吃西瓜、吃冰淇淋、喝啤酒飲料……寒涼生冷的東西吃的太多,胃腸難免「找麻煩」。

在此,推薦一個緩解胃寒腹痛的方子:取花椒3克、生薑10克、白豆蔻3克,用150毫升沸水沖泡開,大約5~10分鐘後可飲用,溫服效果最好。瀝乾水後的藥渣包起來,熱敷神闕、中脘穴,也有散寒止痛的功效。

花椒性溫味辛,可溫中止痛,常用於治療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其麻的口感對緩解腹痛大有裨益。生薑性質溫熱,滋味辛辣,可祛風散寒,尤其擅長內傷寒積、外感風寒導致的胃脘疼痛。白豆蔻和生薑同為薑科的中藥,同樣有辛溫的性質,可以行氣暖胃、消食寬中,善治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噯氣噎食、吐逆反胃等疾病。該方對於寒積腹痛,表現為半天打不出一個嗝,肚子裡憋得慌的患者效果尤佳。

擦浴解濕疹瘙癢

夏日來臨,濕疹患者又開始因瘙癢、起疙瘩苦惱了。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於稟性不耐,體內風熱與外感風邪相搏,浸淫肌膚導致的。顧名思義,其中「濕」是主要因素,濕邪黏膩、重濁、易變,所以濕疹病程長,形態不定。

推薦一個解濕疹瘙癢的方子:取花椒30克、苦參15克、蛇床子30克,加水適量煎煮15~20分鐘,取葯汁沐足、擦浴或坐盆,但孕婦忌用。方中,花椒驅寒燥濕,疏通水濕運化,還能殺蟲止癢、止痛消腫。蛇床子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溫腎壯陽,常用於治療陰癢帶下、濕疹瘙癢、濕痹腰痛、腎虛陽痿等。蛇床子燥濕止癢,部位所指乃是外陰、腰背,彌補花椒偏於足下的不足。苦參性寒,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其苦燥濕,寒除熱也。熱生風,濕生蟲,故又能治風殺蟲」;《滇南本草》中也提到苦參「涼血,解熱毒,疥癩」。慢性濕疹多是由於血虛、濕熱逗留,以致風燥濕熱鬱結,肌膚失養。所以,方中添加苦參,裨益尤佳。(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 胡世雲 嶺南中醫館主治醫師 謝敏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