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理財子公司跑步入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者脫穎而出

唯有真正擁有投資管理能力,且可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資管機構才會脫穎而出。

6月3日,國內首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在深圳正式開業運營。據媒體統計,除建設銀行外,目前共有7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包括5家國有大行和光大、招商2家全國性股份製銀行。可以預見,在監管政策的支持下,後續其他股份製銀行及地方城商行與農商行當中的佼佼者,它們的理財子公司也會跑步入場。

提起銀行理財子公司,普通銀行客戶可能有點莫名。但談到銀行櫃台旁邊擺放的寫滿各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小黑板,投資者則不陌生了。無論是銀行自己發行的保本理財還是非保本理財以及銀行代銷的各類理財產品,應該說它們給了最普遍的銀行客戶最多、最常見也最為“靠譜”的選擇。

從服務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此刻銀行嫡系理財公司獨立面世,可謂恰逢其時。其人員構成大多由銀行自己的資產管理部而來,開業後無疑將對其理財資管業務的主動管理能力和專業化程度有所提升。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獨立運作的法人主體,與銀行的風險隔離後,銀行理財子公司一定程度上可以擺脫以往在銀行體系內受到的一些掣肘,做一些以往難以做到的動作。雖然沒了“躺著掙錢”的銀行牌照優勢,同時也放下了在普通客戶看來天經地義的“剛兌”包袱。

從宏觀方面來說,資管新規頒布,鼓勵各類型資管機構推出淨值化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銀行可以設立獨立資管子公司,發行淨值型資管產品。新規使得銀行布局淨值型產品的主動管理意願“被動”上升。但是,與見慣“大風大浪”的基民、股民相比,普通銀行理財客戶大多習慣了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在波動頻繁的淨值化產品面前,適應起來需要一個相當久的過程。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獨立運作,成為最好不過的先決條件。

對於銀行理財子公司來說,自身也有一個產品線上的摸索過程。不排除將來會有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根據自身客戶特點,開幾條高風險高收益的“重口味”產品流水線。雖然同樣是在高風險當中追求高收益,其質量非社會上一些山寨理財所能比擬。

對於許多連分辨各類旁門左道的“理財”“基金”來源都有困難的客戶來說,不管是要低風險保本為先,或是能夠承受一定的損失想搏一把,走進銀行理財子公司基本可以滿足需求,基本不存在被騙的風險。如此一來,良幣有望勝出劣幣,投資者有了更好的選擇。

代客理財領域,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問題。銀行理財子公司對這點也是心知肚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據悉“挖角”公募基金人才的動作已經開始。資本市場二十年,在淨值化運作前後台經驗上,還是公募基金最有“江湖”地位。

不過,由於老百姓對銀行的天然信任,在推出一些風險等級與收益率差別不太大的產品時,銀行理財子公司更有可能“近水樓台先得月”。公募基金20年來積累的領先身位,可能正在面臨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衝擊。

對普通銀行客戶或者基民來說,這種競爭格局的出現再好不過。他們可以權衡比較,好中選優。畢竟,資產管理說到底,還是靠人來管理,並且管理的是別人的錢,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管理人的能力與品性。唯有真正擁有投資管理能力,且可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資管機構才會脫穎而出。

蔣光祥(基金從業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