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夏的崛起,真的阻斷了綿延數千年的陸地絲綢之路

在較長的時間裡,史學界都傾向於將唐朝滅亡之後到蒙古帝國建立這一段時間視作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空窗期。一些史學家看來,自1036年盤踞中國西北的黨項族首領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率軍佔據河西走廊、控制絲綢之路的東段之後,中國古代路上絲綢之路便徹底陷入了癱瘓。其中的重要理論支撐就是西夏統治者對沿線商人課以重稅和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展。

西夏的建立對於宋朝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闊和繁榮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西夏的崛起真的就阻斷了綿延數千年的陸地絲綢之路的暢通嗎?

上圖_ (古代)絲綢之路路線圖

一、西夏時期絲路概況

絲綢之路自開通以來便一直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一座重要橋梁。傳統的絲綢之路,自中國西漢都城長安為起點,經中國甘肅、新疆後到達中亞,然後依次途徑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直達地中海地區,最後以羅馬城為終點,全長達6440公里。

從絲綢之路起點長安出發,經隴西高原、河西走廊到玉門關和陽關的這一段路程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段。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便是發生在絲路東段。

北宋初年,隨著西夏與宋朝對峙局面的形成,傳統絲路被西夏牢牢地把握在了自己手裡。為了延續與絲路沿線各國的商貿往來,除了開辟了一條地形更為崎嶇的青唐道外,西夏的崛起也促進了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

雖然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使陸上絲綢之路的商貿往來量有所減少,但是陸上絲綢之路不但沒有因此而斷絕,反而在西夏的統治下散發出蓬勃生機,一轉唐末以來絲路一度瀕臨斷絕的頹勢。

上圖_ 唐代海上絲綢之路

二、關鍵一步——攻克靈州

在整條絲綢之路上,河西走廊作為連接東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的軍事戰略要地。

在元昊祖父李繼遷的夏州地方政權建立之初,宋朝便與盤踞河西走廊的回鶻和吐蕃政權取得聯絡以共同挾製黨項,謀求合力消滅夏州地方政權。隨著北宋的插手,黨項與三方衝突不斷升級,河西走廊的形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公元1002年,趁宋朝與遼朝在澶淵鏖戰之際,李繼遷乘機“大集番部”率軍攻佔西北重鎮靈州。

靈州的陷落具有極其深遠的戰略意義。失去了靈州,北宋的關中地區便直接暴露在西夏的威脅之下,宋朝西北國防線只得後撤,因此也失去了插手河西走廊事務的能力。

上圖_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

沒有了北宋的威脅,很快李繼遷便開始朝著自己“西取秦界之群藩,北掠回鶻之健馬,長驅南牧”的理想進發。

最後在李繼遷、李德明和李元昊三代人的努力下,西夏最終將河西走廊徹底地統一在了一個政權之下。

元昊對河西走廊的統一,不僅決定了西夏在宋、遼、金和西域各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樞紐地位,而且還把唐末五代以來由於各方割據而切斷的絲綢之路又重新聯繫了起來,對於絲綢之路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上圖_ 河西走廊示意圖

三、韜光養晦——對絲綢之路的經營

西夏疆域極盛時期領土“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幅員遼闊”,面積多達兩萬多平方公里。

儘管如此,但是由於國土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土壤貧瘠的戈壁荒漠地帶,只能採用農業和畜牧業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社會生產力並不發達,建國初期只能一直依附於宋朝。

隨著兩國矛盾不斷升級,西夏便開始利用自己佔據河西走廊的優勢來尋找一條富國強兵之路。正是在此情況下,西夏開始自己經營絲綢之路。

上圖_ 西夏地圖

1 轉手貿易的興盛

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西夏在絲綢之路中大搞轉手貿易。許多商品經由西夏或向東進入宋、遼、金, 或向西流入中亞諸國乃至西亞波斯、大食。

據出土於黑水城的西夏文獻漢文本《雜字》記載,僅西夏從西方購買然後轉手賣給中原的商品就包括乳香、安息香、檀香、沉香、麝香、玉石、珊瑚、瑪瑙、琥珀和玻璃等貴重物品。

而從東方轉賣給西方的商品則主要以宋朝的茶葉為主。

宋夏和平時期,宋朝每年都會給西夏大量“歲賜”,除了錢帛布匹外,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茶葉。

遊牧民族都是以肉食為主,因此需要茶葉來幫他們更好的消化食物,但是他們居住地又不適合茶葉的生長,因此每年都需要從宋朝進口大量茶葉。

上圖_ 遊牧生活

宋朝控制下的青唐道地形崎嶇,更多的時候充當的只是文化交流的任務,大規模輸送商品很不現實。和宋朝聯繫的通道河西走廊又被死死的掌握在西夏人手裡,無奈之下只能高價從西夏人手裡購買茶葉。於是光是憑借茶葉貿易這項收入,西夏每年都賺得盆滿缽滿。

除了轉手貿易之外,西夏本地特產的馬匹、青鹽和大黃等商品也深受絲綢沿路國家歡迎。西夏盛產的青鹽品質極好,價格卻很低,性價比極高,而盛產的大黃甚至還曾遠銷歐洲。

上圖_ 遼 北宋 西夏形勢圖

2 政治文化交流樞紐

除了正常的經濟貿易往來之外,很多國家之間的政治文化交往也是通過西夏來進行的。

在西夏境內,由於局勢穩定,地形便利,“興慶府—夏州—綏州”的驛道是西域各國使節前往宋朝的必經之路,如果沿路內陸國家要想到達宋朝,這條驛道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而對於向遼朝稱臣納貢的河西諸國來說,“由西夏專設的直通遼朝首都南京析津府的驛道則是他們的必經之路”。每年都有大量進貢的使節經由這條道路由西夏前往遼朝。

上圖_ 西夏繪畫

四、西夏對於絲路延續的意義

通過對河西走廊的佔領,西夏牢牢地控制住了絲綢之路東段的貿易通商。通過與宋朝和西域各國的轉手貿易,西夏統治者不僅自己賺了個盆滿缽滿,而且在無形之中還延續了中原地區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加上自己廣受宋朝和西域歡迎的馬匹、青鹽、藥材等本地特產,更是使西夏成為絲路貿易上的一個關鍵節點。

儘管西夏統治者對商人課以重稅,但一個穩定的西夏政府卻極大地保證了絲路沿途貿的安全,使絲路的暢通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絲綢之路上的貿易繁榮了西夏的經濟,而西夏也保護了陸上絲綢之路貿易的暢通。

在絲綢之路的歷史上,西夏對於絲路的維系和發展起著重要的和無可替代的作用,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在西夏的保護下絲綢之路仍舊充當著東西方經濟文化交往的重要媒介,因此西夏對絲綢之路的貢獻是絕對不容抹殺的。

文:舍旃

參考資料:

【1】《宋史•西夏傳》 脫脫

【2】《西夏書事》 吳廣成

【3】《西夏簡史》 李蔚

【4】《西夏與絲綢之路》 李輝

【5】《簡析絲綢之路上的西夏》 徐敏

【6】《西夏對絲綢之路的經營及其文化印記》 保宏彪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