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魏晉時期都有哪些“胡商”?他們都有何經營之道?

“胡”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對西域人的稱呼。自然,從西域穿越荒漠至中原的商人,便被稱為“商胡”或“胡商”。事實上,貫通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胡商在裡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絲綢之路,一個美麗又多姿的名字。然而這條擁有動聽名字的路線上,卻充滿艱險與黑暗。風沙起,漫長的惡劣環境,層出不窮的盜賊,都使穿越絲綢之路的前行吉凶難卜。然而,所有漫長而未知的艱險,都不能阻擋胡商前往中原淘金的渴望。

“涼州為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侶往來,無有停絕。”荒漠那頭,那片擁有絲綢與瓷器的中原土地,迎來了穿梭往返、絡繹不絕的胡商。其實東漢以來,中原大地上已出現胡商的身影。他們穿過河西走廊,輾轉幾次倒手,交替販賣著從西域到中原、從中原到西域的商品。

胡商販運至中原的商品,大多是高級奢侈品。玻璃器、寶石、各種裝飾品,這些商品價格高利潤豐,體積小便於攜帶。而中原的絲綢、香料、漆器、鐵器、金銀器等,是胡商帶回西域的重要商品。一路行來,總是惹人饞涎欲滴。

奴碑、駱駝、馬匹交易,胡商也有涉足。看來,似乎只要能賺錢並相對方便運輸,胡商都會納入自己的經營中。

進入中原,胡商最要緊的事情自然是賺錢。通常,他們以“朝貢貿易”和“互市貿易”兩種方式經營商業活動。朝貢貿易頗受胡商歡迎,在這種貿易中,他們會獲得豐厚的利潤與底氣。他們以各國使節的身份,出現在中原朝廷面前,進行著“進貢”和“賞賜”的中西方商品交換之舉。

這種交換並不等價。中原王朝賞賜的絲綢彩帛、金銀精器等禮品,對胡人來說更具有價值,中原王朝處於“吃虧”的一方。正因為如此,朝貢貿易極具誘惑力,吸引西域各國朝貢者不絕於途地前來“進貢”。事實上,很多朝貢者就是商人,甚至還有商人冒充朝貢者。他們看準中原王朝對奢侈品的追求,在朝廷轉悠一圈即收獲多多,同時,還能讓自己“鍍金”成為官方商人。

當時有北魏世祖批評西域:“有求則卑辭而來,無欲則驕慢王命”。但也有《魏書·西域傳》記載認為:“通西域,可以振威德於荒外,又可致奇貨於天府。”因此故,“北魏和西域諸國的報使往來規模空前,且儘管形式變化,未嘗中斷。”中原持續了與西域諸國的聯繫,“自後相繼而來,不間於歲。”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沒有“門道”的非官方商人。他們通過長途販運、貿易中介者等形式,在民間進行著“互市貿易”。

粟特商人等胡商很善於經營。在往返的商途中,他們在沿途要路和目的地建立起聚落。建成後的聚落,便是胡商組織貿易活動的據點。他們在聚落裡掌握市場動態,樹立商業口碑,推銷轉運商品。這些聚落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治,並擁有各自的聚落首領。

初到中原,有的粟特商人會以“朝貢之名”參與內地貿易。為掩藏自己獲得政治地位的意圖,他們起先“多買賣農產品”,逐漸站穩腳跟後,他們開始積極尋求著庇護,不管是政治勢力庇護,還是依附於官府。

終於,他們在中原獲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到了後來,長居於中原的胡商甚至可以“擅權帷幄”。據《北史》記載,西域的胡賈或其後裔,他們成為北齊的達官顯宦。這一刻的胡商,終於達成自己擁有財富、改變地位的“淘金之夢”。

那麽多的經商日子裡,胡商想達成一次交易也挺不容易,常常要與客戶反覆討價還價。不過憑借自身的吃苦耐勞、鑽營靈活,也憑借中原王朝的政策支持,胡商在中原的經商生涯可謂風生水起。

“重農抑商,胡漢有別。”這是中原王朝歷來施行的政策。不想,這為粟特商人等胡商壟斷絲路貿易奠定了基礎。中原王朝還明文規定:“胡人一經來華就不得歸蕃。”由此,不少粟特商人都不願納入中原王朝的“戶口”,他們“不願籍為編戶之民”,隻以“附籍或客籍”的身份生活於中原,以享受絲路貿易的福利。

追逐利益的胡商,自然也有人做欺詐顧客的事。他們利用生產者與顧客地域遙遠、資訊不明的情況,踏低進價、抬高賣價,從中賺取大把利潤,很快便發家致富。商業味頗濃的胡商,在忙碌的中西商業活動中,還將大量波斯薩珊銀幣和拜佔庭金幣帶入中原。

“西域流通的銀幣”,因粟特商人而成為流通絲綢之路的“國際貨幣”。到北周時,西域金銀幣甚至公開流通於河西各郡。不過,魏晉南北朝時期商業活動的重要支付手段,不是貨幣而是實物支付。相較之,異國金銀幣等貨幣的通行時間,還是太短了。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