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界之外”亮相故宮,呈現中西方珍寶薈萃與文化融合

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中國形象再次成為歐洲造型藝術的流行素材和靈感來源。卡地亞設計師將中國文化內涵、結構和功能融入到珠寶設計當中……

5月31日,“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複特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展覽共設三個展廳,以“精湛技藝”為主軸,沿著時間和主題兩條主線,分為靈感中國、風范見證、時間技藝三個單元,呈現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同卡地亞所代表的近代跨越國界的創作結合。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此次合作展試圖讓藝術靈感與精湛工藝在古老的紫禁城中精彩碰撞。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覽集結了來自卡地亞與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同時也有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卡達博物館、瑞士拉夏德芳國際鍾表博物館等博物館的藏品,共展出了800余件藝術作品,最早展品可追溯至明代。

展覽現場

據悉,故宮博物院和卡地亞聯合鍾表修複項目始於2014年,當時確定了銅鍍金獅馱規矩表鏡、銅鍍金嵌鯊魚皮透花表等六件待修複的古鍾表,由故宮最有經驗的兩名鍾表修複師王津和亓昊楠與卡地亞工坊的四位修複大師組成強大的團隊。歷經三年籌備,整個修復工作基於一套縝密的方案,歷時四個月完成。六件鍾表文物的機芯隨後安然回到故宮博物院並組裝歸位,今天全部以嶄新面貌出現在展櫃中。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繼2009年“卡地亞珍寶藝術展”成功舉辦十年後,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再度攜手,試圖讓藝術靈感與精湛工藝在古老的紫禁城中精彩碰撞。

“有界之外”這一名稱,來源於故宮博物院鍾表修複團隊在與卡地亞進行合作交流時的真實感悟,正是在雙方對鍾表技藝的切磋探索中,回溯時間和歷史的脈絡,激發出彼此對傳統的領悟,也讓雙方的合作不斷突破本來的界限。

“靈感中國”以紫禁城中國古代藝術品與卡地亞中國靈感對話的形式,尋求東西方文明之間某種更高層面的默契、文化共通和情感共鳴。在這一部分展出眾多具有深刻意義的珍寶,卡地亞帶有中國元素的精美珍寶和紫禁城保存的現代藝術珍寶遙相呼應。

《香色綢妝花翔鳳紋皇后吉服》和《天堂鳥胸針》

上圖展示的《香色綢妝花翔鳳紋皇后吉服》和《天堂鳥胸針》。鳳凰和天堂鳥都是中西方神話中具有深刻意義的美好象徵,儘管表達方式不同,但二者的寓意相同,都傳遞出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

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中國形象再次成為歐洲造型藝術的流行素材和靈感來源。卡地亞設計師將中國文化內涵、結構和功能融入到珠寶設計當中,將龍、鳳、團壽、蝙蝠、纏枝花卉等傳統紋樣和中國建築細節,以及漆器、珊瑚、玉石、翠羽等具有中國傳統審美意義的典型材料加以應用,表現出別具特色的中國韻味。

《佛像》

《逆跳指針鯉魚時鐘》是1925年卡地亞的作品。上半部分為表盤。表盤中的指針打造成具有中國傳統意義的龍形,下部分為玉雕雙魚座,海水江崖式的造型靈感來自於中國龍袍的裝飾紋樣,意為江山永固;也有有鯉魚躍龍門之意。由於只有一半表盤,時針不能整圈旋轉,指針在抵達右側位置後會迅速回到起點,由此得名“逆跳指針”。

《逆跳指針鯉魚時鐘》

“風范見證”以皇家風范為主要內容,將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表現清代皇室最高威儀的典型作品和卡地亞展現西方皇家風范的珍寶一同進行展出,體現東西方宮廷在物質文化塑造中的不同之處。

在西方,冠冕一直是最具代表性的權力象徵。在本次展出中,尤為醒目的是英國和比利時的王室冠冕,還有俄國和羅馬尼亞宮廷的項鏈和吊墜,以及印度王公的首飾套件。

下圖所示的卷軸式冠冕。1990年這頂冠冕被一位寶石商人從倫敦佳士得公司購得,原本想要薑將上面的寶石拆下,在卡地亞典藏前總監的請求下,這位商人同意將冠冕轉售給卡地亞典藏,才得以保存。

《卷軸式冠冕》

水果錦囊是卡地亞的印度風格的重要展示。“水果錦囊(Tutti Frutti)”系列誕生於二十世紀初,靈感來自印度的裝飾藝術與傳統工藝,其材料多是紅寶石、祖母綠和藍寶石等色彩鮮明的珠寶。

《水果錦囊》系列珠寶

此單元中還展出了明黃色納紗彩雲金龍十二章皇帝朝服和金《大清嗣天子寶》。

展覽現場,《大清嗣天子寶》

故宮博物院擁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鍾表院藏鍾,與卡地亞的聯合鍾表修複項目已經完成了了6座古鍾表的修複。“時間技藝”從鍾表技藝入手,展現了卡地亞獨具特色和成熟的鍾表技藝。

《銅鍍金嵌瑪瑙規矩音樂表》

《插屏式座鍾》

上圖的插屏式座鍾,從外形上看如同中國的屏風,中間由玉石雕刻而成中國山水畫,正反面指針雕刻成龍型,頗有中國韻味。

此次展覽也是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近年來合作成果的展示,通過展覽,觀眾在欣賞中西方珍寶藝術的同時,能夠領略珍寶藝術所富有的美感,感受技藝與工匠精神的積澱,也能關注到展品背後中西交融的歷史和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