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封高中生的信,揭示當年教育的弊端,今天仍然還在

精彩導讀

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學校、老師,而是孩子;可是,我們卻根本不在乎孩子是怎樣感受教育的;我們曾經受到的教育弊端,今天仍然重複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一天晚上,我習慣性地打開一個經常去逛的論壇。裡面有一封台灣高雄中學三年級學生Austin.Jin的一封信,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封信的題目叫做:“當你用成績定義一個學生的優劣,你已不再把人視為人”。

這個論調,很像是教育學者對教育現狀的批判。我很好奇,一個才十幾歲的高中生,是如何進行這樣的思考的。

難道,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教育情懷的優秀年輕人,對教育的體系的建言;也或者,作者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學渣,是在給自己不好的成績找借口,胡言亂語?

我自己看了這封信,發現都不是——這就是一個成績時好時壞,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興趣的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和曾經的你我一樣。

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當年作為高中生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經歷和思考。只是,經過這麽久的壓迫、習慣、麻木之後,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曾經有過的想法。

到了我們身為父母之後,我們甚至也成為了當年自己討厭的人,說著我們的父母、老師的那些教訓年輕人的話語:

分、分,學生的命根兒,先把成績提高了,說別的都是扯淡;你瞎想啥呢,這是你能解決的問題嗎,好好複習去;啥興趣都得給高考讓路,這沒得商量……

所以,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頓時被激了一下。我覺得,很值得把自己拉回到十幾歲的時候,和這位Austin.Jin同學一起,好好想一想,到底什麽是教育?什麽是好的教育?什麽是適合孩子成長的好的教育?

當你用成績定義一個學生的優劣

你已不在把人視為人

作者 Austin.Jin

高雄中學三年級學生

我看見的未必客觀,也不會反映所有人的情況,我只是,在這裡寫下我看見的、體會到的。僅此而已。

反思:一個孩子,有如此冷靜的態度和理性的思維,至少值得我們認真看看他到底經歷了什麽,思考了什麽。】

一個成績代表成功的世界

時間回到4年前,國中時候,導師對我的評價是這樣的:很會做人,但不用心讀書。

當時我是這樣想的,我只是做好幹部分內的工作、跟老師交流想法、在同學有困難時給予聆聽與一點建言,或許再加個有禮貌,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我只是自然地這樣做,並不覺得那有什麽意義。

我做人如何,對於我的成功與否──成績,並沒有關係。成績差,得到的就是家長的責備、老師的擔憂。在我看來,有資質但不認真的我似乎也是班上問題學生的一員。那句評語,重點還是第二句吧?就是成績不夠好。

小學的補習班,成績好的同學會在全班面前受到表揚,拿著集點卡收集優秀的印章。中學校門外,掛滿了一張張榜單,宣示著辦學的成功。成績好受到老師的表揚與同學的稱羨,也是理所當然。

補習班中,一張張名校學長姐與主任的合照,一片片的榜單貼滿了整面的牆壁。一位位滿級分的學長姐經驗分享,老師表揚學科競賽表現優秀的同學,將醫科視為成績出色的學生理所當然的目標。一個個勵志故事,一張張紅筆改過的考卷。背後都在傳遞著一個核心價值:成功=優秀的成績。

讀書是學生的本分,但沒有人跟我說過讀書不是學生的一切;競爭是必然,但沒有人跟我說過不是每個人都要做第一名。

當我們成為學生的一刻,目標就被定好了:取得好成績,往上爬。

反思:我們都知道,在學校裡,成績就代表著一切。我們現在也知道,在社會上,曾經的成績遠遠代表不了一切。可是,我們仍然會覺得,曾經的好成績,和現在的好待遇之間有某種聯繫。

能力真正強的人,才是這個世界的強者——這裡面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一般,甚至成績差的。而我們的眼睛,都還是去盯著成績,而不去看能力。這個虧,我們曾經吃過,現在,我們還在讓孩子去吃。】

當我說想讀職校,所有人都來勸阻

許多人都喊著讀書不是一切,好像喊著喊著,就會懂得身為人其他方面的可貴。

但當你用成績定義一個學生的優劣、用薪水定義一個人的成功,你已不再把人視為人,只不過是用著一套品管標準審核著眼前的商品罷了。

國三那年,我將一切的精力投入在讀書。並不是自己有所期望,而是來自於他人的期許。當我說出想讀職校的想法,得到的只是詫異的眼神與勸阻。

欺騙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在筆電的前面寫下了:目標雄中。

在好幾個夜晚,我獨自面對著一道道解不開的題目生氣、翻著一頁頁看不懂的詳解哭泣。

每日的行程就是學校與補習班,與同學的交流什麽的並不重要,興趣什麽的只不過是阻力。我不再用心經營人際關係。

曾經熱愛拍照的我,相簿內的照片不再更新;曾經樂在繪畫的我,筆下只剩下筆記的無奈。

幾個月後,我“成功”了,從校排幾十名成為全校第二;從班上第七名變成班上第一,從第三志願的分數升到了第一志願。

公布成績的隔天,經過相隔8個教室的班級,還有同學叫住我表示稱羨。老師一個個給予讚美與獎勵。

我貢獻了補習班牆上的一張照片,站在學弟妹面前做經驗分享。然而,在榮譽的外表下,內心有一份空虛、一份不真實。

反思:我們經常在沙灘上構建大廈,不考慮地基,最後要麽建不高,要麽建得高了之後,轟然倒塌。我們讓孩子學習,不考慮孩子的興趣,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不發現孩子的價值,只會讓孩子累計各種各樣的知識,其結果也會是一樣的。

喜歡文科的,被迫去讀理科;喜歡藝術的,被迫學金融;更不用說喜歡做菜當廚師的,都被趕去考大學學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只為有一個文憑。最後,學得累,工作得累,人生也累。

興趣?我有過那種東西嗎?

享受著成功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高中生活。在無意識中,我已經把成績視為評斷自己與同學的唯一標準。生活彷佛只剩下了讀書。為何而讀?我不知道,也不重要。漸漸地,我封閉了自己的內心,跟他人討論想法的心已不複存在。

興趣?我有過那種東西嗎?班排32的我,又有什麽價值?說到底,人可以用“價值”來形容嗎?拋棄了興趣,失去了自我的我,到底是誰呢?

此刻的我,在計算機前組織著這篇構思許久的文章,左手邊是畫了一半的草圖,計算機存著做了一半的備審作品,新拍的一張張的照片更新著我的相簿。

我很幸運,有個朋友開導了我,讓我看見了忘卻的可能性。有部影視作品讓我意識到設計這行業的存在,讓我有機會正視了自己的興趣。

但是我想,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運。

反思:我們很想讓孩子在讀書的時候,特別單純,不要有其他的任何想法。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也是人,是一個獨立的、有思考能力的人。在他的生命成長的過程中,誰也不能阻止他去尋找自我的價值。

他的自我價值,和我們用來評判的標準,在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一個愛漫畫的孩子,一個愛搞笑的孩子,一個愛幫助他人的孩子,一個愛寫小說的孩子……可以成為有成就的漫畫家、演員、作家,甚至偉人——但是,他們在幼年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這些特質,都會被認為毫無價值。】

“成績”成就了多少學生

又讓多少人陷入絕望?

昨天晚上,與一名好友通了電話,她還是在體制下不知如何生存的學生。對讀書沒有興趣,不知道讀書的理由。在這風氣下,所謂的自信早已被侵蝕殆盡。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如何往前邁進?

這樣的學生有多少?她不是第一個與我訴說的同學。成績代表成功的風氣成就了多少學生,又讓多少學生陷入絕望?當學生被成績所定義的成功遮蔽了雙眼,又有多少人能看見成績之外的可貴?

不可否認的,不論是師長抑或親友,也會倡導所謂的讀書不是一切。誠實、助人、禮貌、貼心,太多所謂的“美德”,人之所以為人,不就是因為這些難以量化的特質嗎?

但,難道舉辦個班級德行評分,辦個模範生選舉,就能反映學生們的心理素質嗎?能用一套標準評分的,那不是人,而只是生產在線的產品而已啊。

現在的社會風氣未必全然是錯的。名校學長姐的分享也許能幫助一些人找到方向;榜單也許能激勵更多人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但我們不能無視為此痛苦掙扎,找不到方向,痛苦著、迷茫著的吶喊。其中又有多少是這種風氣要負責的呢?

作為一個學生,這是我看見的教育,一個成績代表成功的世界。

喊著讀書不是一切的口號並不能解決問題,學生真的體會到了其它事物的價值了嗎?那麽多學子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又是為什麽呢?

若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為何物,聽不見內心的吶喊。請試著,給自己一次機會,面對內心真實的想法。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不是最嚴重的,不知道還什麽都不做才是。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這個答案,往往就在自己身邊。

反思:對於教育,我們太沒有自信了,我們太軟弱了,太屈從於現有的體制了。我們並不是要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去一下子把現有的教育推翻。

而是,我們就是為了自己孩子的真正的能力增加,真正的以後有好的事業,真正的以後有幸福的生活,我們就不要太屈從於那些體系沿襲下來的考試、競爭、淘汰機制。

如果你知道自己孩子真實能力的欠缺(比如英文還不能交流),那麽,就算在學校考了100分,你也不要被假象蒙蔽,沾沾自喜,這是會誤導你的;

如果你知道自己孩子擁有某種真實的能力(比如擅長寫作和演講),那麽,就算學校考試成績不好或者根本不考,那麽,你也不用氣餒,要堅定地肯定、支持孩子,因為這會是他將來安身立命的本事。

這就是我最後想說的,教育的弊端,即便是任何一個身在其中的孩子,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沒有必要去遮蔽。

那,為什麽不去改呢?因為我們都太懶惰,太守舊,太習慣,太不願意變化,這是任何一個體系運行良久之後的臭毛病。

但是,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問題在哪裡,並且,去面對它,這沒有什麽可怕的。只要我們去正視,就會對我們的孩子有益。

就像這個高中生所說的:這個答案,就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的內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