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影像科醫生容易被問到的7個問題,該怎麼解釋?

01

影像學報告中的「結節」「佔位」是癌嗎?

對於疑似惡性腫瘤的患者來說,它是一種初步的印象,確診還需要依賴病理診斷。「結節」、「佔位」等描述性詞語,既有可能是良性病變,也可能是惡性病變。並不總是「癌」或「惡性腫瘤」的代名詞,更不是最後診斷。

02

影像報告中的「血供豐富」的描述,是癌的表現嗎?

外科醫生手術中可見到癌灶的周圍有很多為它供血的血管,這些血管常扭曲、粗大、畸形,就像蟹足一樣。因此,在影像報告中,可見到「該佔位病變血供豐富」、「病灶內可見豐富血流信號」的描述,這常常是懷疑癌灶的重要依據。

但是,許多良性病變,例如甲狀腺腺瘤也會有豐富的血流信號,這些描述並不能說明這個病灶就是「癌」。反之,癌症早期,腫瘤的體積較小尚未形成腫瘤血管,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常不能顯示出腫瘤的血供情況。

03

做完CT和MRI後,為什麼醫生還要求我再增強掃描?

CT或MRI檢查使用造影劑進行增強掃描有助於了解腫瘤血供,有助於區分腫瘤與周圍淋巴結及血管、軟組織,以幫助臨床判斷腫瘤的性質。例如肝囊腫沒有血供,注射造影劑後也不會強化;肝血管瘤顯影早、排空遲,持續時間長,像血「湖」一樣。原發性肝癌則表現為快速強化,快速消退。在進行胸部檢查時,只有進行增強掃描標識出血管,才能將食管、氣管、淋巴結等區分開來,顯示出腫瘤侵犯的範圍,明確分期,指導後續治療。

04

PET/CT檢查在腫瘤診斷中有什麼作用?

PET/CT是將PET和CT整合在一台儀器上,組成一個完整的顯像系統,被稱作PET-CT系統。患者病人在檢查時,經過快速的全身掃描,可以同時獲得CT解剖圖像和PET功能代謝圖像,兩種圖像優勢互補,在了解生物代謝信息的同時獲得精準的解剖定位,從而對疾病做出全面、準確的判斷。

PET/CT在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尋找腫瘤的原發病灶、明確分期、療效評估、早期鑒別腫瘤複發、殘餘病灶和壞死、瘢痕,對腫瘤進行再分期、放療靶區的勾畫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05

身體有沒有癌,用PET/CT一掃就看清楚了是這樣嗎?

PET/CT結果的判斷需要結合病史、影像學表現等綜合考慮。雖然PET/CT檢查的準確率很高,多在90%以上,但也會存在假陰性結果(遺漏病變)或假陽性結果(「無中生有」)的可能。

06

骨掃描「發現異常濃聚灶」,這是「骨轉移癌」嗎?

骨關節炎、骨折等外傷後,部分良性骨病、骨髓炎、骨惡性腫瘤等情況,在骨掃描的檢查中均可表現為「異常濃聚灶」。因此在判斷「異常濃聚灶」是否為骨轉移時,還需要結合部位、病史、外傷史、濃聚灶數目及影像等綜合判斷。診斷骨轉移或骨腫瘤的金標準還是骨病灶的穿刺病理活檢。

07

乳腺X光檢查發現有「鈣化灶」與「癌」有關嗎?

儘管對乳腺X光篩查還有一些爭議,但多數專家認為其功不可沒,是一項重要的乳腺檢查項目。至於檢查中發現的鈣化,並非惡性腫瘤所獨有,也可見於良性病變。在X光檢查中,鈣化灶從形態可分為典型良性鈣化、可疑鈣化、高度惡性可能的鈣化。不論哪種鈣化形式或分布,都需要結合其影像學和其他表現綜合判斷,最終的確診還是要依靠病理檢查。

這些問題,你被問過幾次?還有什麼問題是患者每次必問的?歡迎留言一起「吐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