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肺癌檢查都有哪些方法?

放射學檢查。放射學檢查是診斷肺癌最常見、最基本的手段。包括胸部透視、X線X光、螺旋CT掃描等多種方法。通過放射學檢查可以了解肺部腫瘤的部位和大小。普通X線X光可以顯示腫瘤的密度、邊界、胸膜改變、中心液化等特徵,一般將X線平片作為初步檢查手段,進一步檢查再做胸部CT掃描,再了解病變的位置、與周圍臟器的關係。胸膜小結節或少量胸腔積液、節段性肺不張、縱隔各組淋巴結腫大、肺部微小轉移灶等方面,胸部CT掃描優於普通XX光。

痰細胞學檢查。多數原發性肺癌患者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並可判定癌細胞的組織學類型。因此痰細胞學檢查時肺癌普查和診斷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但陽性檢出率只有50%~80%,且存在一定假陽性幾率。此方法適合於在高危人群中進行確診。為了提高檢出率,從咳痰起始就要重視,要從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而不僅僅是唾液口水;其次要在痰液新鮮時就挑樣塗片固定,然後染色讀片。目前薄層液基細胞學技術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痰液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

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的陽性檢出率達60%~80%,通過支氣管鏡可直接觀察支氣管內膜及管腔的病理變化情況。發現腫瘤或癌性浸潤時,可鉗取部分異常組織供病理切片檢查,或吸取支氣管分泌物做細胞學檢查,以明確診斷和判定組織學類型。

經皮肺穿刺。適用於外周型病變且其他方法又未能明確組織學診斷的患者,目前常用細針在CT引導下穿刺,此操作較安全,併發症較少。獲得病理學診斷的概率在惡性腫瘤中為70%~90%,良性腫瘤則較低。常見併發症有氣胸、少量咯血、發熱等。

縱隔鏡檢查。主要用於判斷中心型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範圍。經胸骨切跡上緣做短切口,沿中線切開頸部帶狀肌和氣管前筋膜,然後分離氣管前筋膜,到達氣管隆脊區,能觀察到氣管旁、氣管支氣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腫大淋巴結,通過穿刺吸引或切取淋巴結活檢供病理切片檢查。

正電子發射電腦體層掃描(PET)。應用PET可以更好地判定肺部病變的良惡性以及發現意料不到的胸腔外轉移病灶。胸外轉移病例中無假陽性率,但是在縱隔內肉芽腫病變或其他炎性淋巴結病變時,PET檢查可以出現假陽性。這些病變需要經過細胞學或活檢進一步證實。

另外,還有骨顯像或發射型電腦體層掃描用於骨轉移病灶的發現和判斷。對以轉移病灶為首發的患者,及時的組織學活檢能夠判斷轉移病灶的來源,對確診腫瘤部位有一定幫助。

所有的檢查手段既有其優勢,又各有不足,肺癌的診斷不能單純依靠某項檢查手段,要結合病史、臨床癥狀、血液檢查和各種檢查來綜合判斷,才能儘早發現腫瘤,做出最優化的治療方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