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後果嚴重!手上長了它,千萬不能拔!

最近看到了一則「可怕」的新聞:

一女子因手撕倒刺,致手指邊緣腫脹化膿

不得不進行手術和抗感染治療


最近氣溫驟降、秋乾氣躁,不少人都已經悄悄地裹上了秋褲;為了補水保濕,愛美的女士各類面膜沐浴露身體乳也都輪番上陣···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忽視手部護理

你知道長了倒刺該怎麼辦?


Q1:什麼是倒刺?

所謂「倒刺」,其實是俗稱,在醫學上「倒刺」被稱為「逆剝」

正常情況下,指甲周圍與皮膚緊密相連,沒有一絲空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但有時我們會看到指端表面近指甲根部的皮膚會裂開,逆向脫落,形成翹起的三角形肉刺,這就是「倒刺」。

Q2:倒刺怎麼長出來的?

手長倒刺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秋天。人們通常會把長倒刺的原因歸結為缺乏維生素,安醫大四附院專家提醒,補充維生素可以緩解病情,但缺乏維生素並不是引起長倒刺的直接原因。秋季手長倒刺原因主要在於皮膚乾燥、外界刺激及營養缺乏。


·皮膚乾燥

指甲周圍的皮膚是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的,指甲下面的皮膚得不到油脂的滋潤,相對於其他地方的皮膚,這塊地方更乾燥。因此,在乾燥的環境中就易出現缺水的表現,更容易長倒刺了。

·外界刺激

經常做家務的女性,長期接觸水和洗潔精、洗滌劑、洗手液等洗滌用品,或者洗滌用品放得過多,手上就容易長倒刺。這些洗滌用品去油能力強,會洗掉皮膚上的皮脂,導致皮膚缺乏保護,水分蒸發掉,不僅會起倒刺,還容易起濕疹。此外,經常摩擦、啃咬指甲的人,尤其是一歲以後的寶寶,也容易手長倒刺。

·缺乏營養

皮膚太乾燥,角質層有裂紋致使倒刺增加,並且久不好轉,就與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關。特別是對幼兒來說,如果日常飲食中缺少維生素C或其他微量元素,可能會通過皮膚表現出來。

Q3:如何正確處理倒刺

這種「倒刺」本來只是皮膚淺表層的損傷,但常有人拔撕倒刺,甚至嘴咬,由於甲上皮的結構是向下和向後連接,撕下倒刺會造成進一步撕裂,倒刺越撕越大,越撕越深,造成皮膚深層的進一步損傷,引起出血及感染。


倒刺一旦感染,很快會波及甲溝而引起甲溝炎,使局部紅腫疼痛甚至化膿;如不及時治療,可進一步發展為甲下膿腫和膿性指尖炎,前者要拔甲,後者要切開指尖引流排膿,才能得到治癒。

手上長有倒刺,不能撕拔扯咬

避免損傷皮膚,造成感染

如果發現手指上有倒刺切不可撕扯,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溫水浸泡有倒刺的手約5分鐘,等指甲周圍的皮膚變得柔軟後,再用指甲鉗或小剪刀在倒刺的根部將其剪掉即可。

在剪除倒刺前,指甲鉗或小剪刀可先用酒精消毒,倒刺在剪掉前與剪掉後也需塗上碘酒。如果倒刺周圍發紅或出現了化膿,則很可能是出現了感染,最好到醫院就診。

對於倒刺的預防,一方面是家長不要讓孩子不自覺的的撕咬指甲,如果皮膚乾燥需時常塗護手霜或維生素E霜。在外部滋潤手指的同時,還可考慮補充維生素A、E、C以及微量元素鋅、硒等,比如多食用胡蘿蔔、哈密瓜、蛋、牛奶、杏仁、海帶、紫菜、海魚、綠色蔬菜等。

做家務或勞動時戴橡膠手套,這樣可以減少洗手次數,也減少了皮脂的丟失,皮脂是人體最佳的保濕劑。對於物理摩擦和不可避免的洗手,應當在洗手後即刻塗抹護手霜,以保護濕潤的角質層。

來源:安徽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