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李小加:IPO金額冠絕全球的港交所 做對了什麽?

騰訊新聞《一線》 達沃斯報導組

衝鋒衣、圓筒布包、防滑靴——名商巨賈扎堆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以這樣樸素的打扮,出現在達沃斯小鎮上。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他所代表的港交所大刀闊斧改革,放行同股不同權架構,允許沒有業績的生物醫藥公司上市,拿下了IPO金額全球年度第一的成績。

這也是自2010年上任港交所行政總裁以來,李小加推動港交所做出的最大變革之一。此前,他歷經了“滬港通”、“深港通”以及“債券通”,推動了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但成績背後也有異議。赴港上市的眾多明星新經濟公司,在IPO後轉頭向下,股價跌破發行價,折射估值泡沫和交易量縮減。而內地新推出的科創板,更被視為港交所的直接競爭對手。

瑞士時間1月23日晚間,針對種種問題,李小加在與騰訊新聞《一線》的對話中,詳述了自己的想法,以及港交所下一步的制度考量。

達沃斯首秀

已經舉辦49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對於港交所而言,卻是第一年。由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和李小加帶隊的港交所代表團,希望利用這一平台,各國介紹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市場所帶來的潛在機遇。

李小加對騰訊《一線》表示,以前全球化進程非常順利,在全球共識的帶領下,世界經濟越來越共通相連。同時,作為中國對接世界經濟的前哨,香港更多地承擔了國內資本和人民幣國際化的作用。

“不過,從近一兩年開始,全球化變成了被質疑的方向,最重要的經濟拉動火車頭中,也出現了非常大的分歧,全球都充滿了焦慮,沒有方向。”李小加表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市場,需要承擔起橋梁的作用,“比如說了解焦慮背後的具體原因,把差異衝突能夠消化掉,拉回到能夠共通的頻道上,找到求同存異的基礎。”

建好橋梁迎接更多互聯互通

港交所的橋梁作用,在過去幾年中,因為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更為凸顯。李小加在對話中,甚至笑言自己最關心的就是修好橋梁,建好底層基礎設施。

他表示,只要能把橋梁建好,橋上面的交通狀況如何就不用太在意,因為基礎設施意味著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正在推進中的將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到港股通投資標的等。

此前的2018年12月9日,滬深港三大交易所齊發公告稱,已就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納入港股通股票範圍達成共識,預計2019年年中生效實施。

李小加解釋,“預計2019年年中生效實施”意味著兩個問題,第一,同股不同權標的在2019年7月份之前不會被納入;第二,希望具體的細則能在2019年7月份之前推出。

而對於互聯互通擴容問題,例如交易所債券納入滬港通和深港通,李小加回答,“方向上yes,困難度上沒有,但時間要看內地監管。”

此外他還透露,港交所將採用區塊鏈為北向通做技術支持。

有企業上市要到港交所拜碼頭 我說不用

“有些公司上市前要到港交所拜碼頭,我就告訴他們,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我們不會給任何人設卡,也不會給任何人綠色通道。”

在回應交易所吸引公司上市問題上,李小加如此表示。他認為,“交易所最需要關心的,是交易所自身的市場結構,制度建設”,交易所構建的市場生態,如果能夠達到擬上市公司需要的融資等需求,那麽這些公司自然會來。

而對於2018年赴港IPO的明星新經濟公司,在上市不久後跌破發行價問題,李小加表示,他更多考慮的是“(破發)跟我的市場結構有關係沒?跟我的市場制度有關係沒?”,如果有關係,那麽港交所再考慮如何改革,如果沒關係,那就讓市場自己糾偏。

放行同股不同權背後的考量

2018年4月,港交所啟動近年來最大的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創新企業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同時放開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改革之後,港股立即迎來小米和美團兩家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

而在此前,因為這一制度壁壘,港交所錯失採用了同股不同權架構的阿里巴巴。李小加曾在網志中表示,對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麽大事,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大事,錯失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改革開始推進,李小加回憶,當初做這個決定時,“從道理上,同股不同權不是天生應該具有的權利,市場的默認標準就是同股同權。”他例舉,像美國這麽大的市場裡面,也很難說這兩個制度孰優孰劣,美國的市場不禁止也不提倡。

但這就帶來一個不好的結果,“中國公司遠走他鄉上市,我們要高度堅持原教旨主義呢?還是認識到同股不同權在這樣的歷史時段,在這樣的行業裡面,有必要的市場需求,要不要妥協?”在這樣的考量下,港交所開始推動改革。

但李小加也特別提到,港交所的變革不能走入極端,不能過度扭曲。“需要設定一定的框架,這種架構的公司發生問題的時候,交易所能夠有余力扭轉過來,而不是像美股那樣,沒有任何股票都可以有投票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