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菜鳥上線“智能供應鏈大腦”,為雀巢打造可以看見的供應鏈

雷鋒網消息 2月21日,菜鳥和雀巢合作打造的“智能供應鏈大腦”正式上線。

以2016年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為起點,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進行到了第四年。過去三年,我們看到的變化更多來自於門市終端——無人值守、刷臉支付、客流識別、互動大屏等等,而很少有技術關注到供應鏈的優化和升級,如今“智能供應鏈大腦”完美補足了這一環。

對於多渠道銷售的品牌商——尤其是食品品牌商來說,供應鏈管理是生意的命脈所在。傳統的供應鏈方式,品牌商需要根據不同的銷售渠道,設置不同的專人對接管理,互相之間信息割裂。

一個CEO要做決策,往往需要把每個渠道的數據做收集、分析、比對,才能看出不同渠道的商品庫存和銷售情況。如果要在不同渠道之間靈活調撥商品,幾乎難以做到。等數據分析完,最佳的決策時機已經過去。

“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成本較高,要通盤獲取全渠道、全鏈路數據需要不同的部門進行匯總,再從各處需求進行分析調配,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雀巢大中華區供應鏈高級副總裁董明表示。

因為對獲取、分析全盤數據無能為力,很多品牌商家只能透過少數幾項數據做決策,生意不夠精細科學,供應鏈成本難以做到最優。

今天技術有了很大不同,品牌商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段更加快速、全面、精準地獲取消費端、物流引擎端和供應商端的數據,這正是“智能供應鏈大腦”得以構建的基礎。

“智能供應鏈大腦”的三大創新

菜鳥首席數據科學家弘偉向雷鋒網介紹,“智能供應鏈大腦”主要有幾個維度的創新:

首先是數據處理。ERP等傳統軟體中的數據是典型的“T+1”處理,即今天的數據到第二天通過離線數據處理之後才能獲得。而“智能供應鏈大腦”融合了實時數據和離線數據,可以幫助品牌商實時獲取從生產端、倉儲端到消費者的全鏈路數據,並支持多渠道覆蓋,可以打通品牌商在多個平台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

其次是數據分析。企業擁有海量數據後,如果不具備相應的數據分析能力,很容易淹沒在數據的海洋中,無法通過數據獲取洞見。“智能供應鏈大腦”充分融合了菜鳥及雀巢對於數據和業務的理解洞察能力,可以最大限度釋放數據的價值。

最後是供應鏈調整能力。企業的最終目標是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發現問題。菜鳥的技術人員在“智能供應鏈大腦”中集成了許多數據分析優化的AI模型,幫助企業決策倉庫的選址、不同層級的倉庫之間如何協作等問題。

弘偉強調,對於企業而言,能夠精準地發現問題已經非常難能可貴的。菜鳥“智能供應鏈大腦”最大的特點是可視化、智能,以前需要調配大量人力進行數據獲取分析的工作,現在每天起床後拿出手機,全盤供應鏈信息一覽無余。哪些貨好賣,哪裡庫存需要補充,調撥數量多少件,吃個早餐的功夫就能完成決策。

以跨區發貨率為例,假如北京有一張訂單,正常來講最快的途徑是從北京倉發貨給消費者,但有時候北京可能會缺貨,就需要從西安或者武漢發貨給消費者。雖然消費者最終都可以拿到貨,但企業卻為此付出了更高的成本。通過“菜鳥智能供應鏈大腦”問題一目了然,負責供應鏈管理的工作人員也就能更有針對性地決策。

“一盤貨戰略”的延續和升級

“智能供應鏈大腦”並非菜鳥和雀巢的首個合作成果。早在2017年年5月,雀巢就與天貓、菜鳥共同啟動了全渠道一盤貨戰略合作探索。

所謂“一盤貨戰略”是指,雀巢計劃在未來將品牌旗艦店、天貓超市、農村淘寶、零售通等四大平台的貨物整體打通、庫存共享,隨著數據打通,渠道貨品會隨時根據市場需求統一調配。

為了順利耕好這塊試驗田,雀巢首先將貨品切入菜鳥在全國的十餘個中心發貨倉,再由天貓、菜鳥統一根據銷售、庫存等數據合理調配,滿足消費者訂單。

此外,天貓與菜鳥的後台系統時刻都會根據銷售與庫存數據對商家的銷售進行趨勢預測,並定期提供補貨計劃、斷貨預警,雀巢會參考這些數據即時調整補貨機制,優化渠道庫存的配置。

受益於“一盤貨戰略”,雀巢的物流成本下降了近一半,配送時效也有了大幅提升。“智能供應鏈大腦”實際上是“一盤貨戰略”的延續和升級。

“在數字經濟的大時代,企業要走向數字化經營,就需要一個全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菜鳥副總裁王文彬表示,“菜鳥擁有全面的數據和算法能力,智能供應鏈大腦創造性地為品牌商提供全渠道、全鏈路的數據信息,並實時展示數據分析結果。通過菜鳥的數字化能力,可以幫助全球各大品牌更科學、更智能地完成供應鏈決策。”

雀巢大中華區電商副總裁王雷也表示,“新零售時代,品牌商需要反應更快的柔性供應鏈。菜鳥智能供應鏈大腦讓運營數據更透明,讓數據成為商業決策的引擎。在該系統的智能助力下,雀巢的新零售競爭力會不斷增強。”

弘偉向雷鋒網介紹,“菜鳥智能供應鏈大腦”目前在雀巢是首家落地,未來還將向更多商家開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