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小學期末考試“數學難題”刷屏,在美國課堂怎麽解?

前兩天, 國內的朋友轉給我一道北京海澱區某小學的期末考試“數學難題”,說是已經在朋友圈刷屏,因為很多孩子不會做!

這道題有啥難的呢?仔細一看,這道題目考察的是對乘法和除法運算的一個綜合考察,題型算作應用題。一共有14級台階,走到一半,也就是走到了第七級時的高度是119cm,那麽每個台階的高度就是1197。現在問題來了,三年級上學期並沒有三位數的除法運算,很多孩子叫“難”連天,是因為道題目超綱了。

接下來第二題問樓梯的總長度是多少?這是對乘法運算的考察。每個台階的長度是20cm,數一下一共有13個台階,再加上最上面的台階是45cm, 總共就是201345。這裡的難度在於,一會長度、一會高度,而且台階的長度還不一樣,孩子要是沒有對題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真會被弄得雲裡霧裡!

這麽看來,很多孩子在這道題被卡住了,不是因為這道題真的有多難,而是這道題考察著學生兩個方面的能力:1. 理解應用題的能力;2. 運用現有的知識,解答超綱題目的能力。而這兩項能力,剛好不是老師上課直接教的。

那麽,朋友問了:如果這道題出現在美國小學的考試中,他們會有怎樣的解題思路呢?剛好小媛老師在美國小學也教數學,今天就來跟大家探討一番!

應用題:解題策略

美國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學做應用題(word problem),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小朋友愛犯一個毛病:看到題目,讀也不讀,上來就算!如果最近在學加法,他們就把題目中的幾個數加起來,如果在學乘法,就把數乘起來。還有的孩子,看到應用題就害怕,一段段的文字,不管題目難不難,先把自己嚇著了。

這怎麽行?所以,美國老師在教應用題的時候,一定會傳授一套專門針對應用題word problem的“解題策略”:

解答應用題,要完成以下三個步驟:

1. Plan: 計劃一下

2. Solve: 解答

3. Check:檢查

針對每一個步驟,老師特別做了顏色標記,計劃的部分是紅色,因為這一本分要停下來,仔細想,就像交通燈的紅燈一樣。解決的部分是黃色,提醒學生要慢下來,仔細算,就像黃燈。最後的檢查部分是紅色,提醒孩子準備好要檢查了,Ready to Check!

具體怎麽做?

接下來我們就以北京小學的這道數學期末考試題為例,看看美國孩子會怎樣運用解題策略,一步步來算呢?

01

Plan: 計劃一下

計劃什麽呢?計劃自己的解題思路,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看到題目,先問問自己:題目中有哪些已知資訊?需要解答的問題是什麽?以及想要用什麽樣的方法來解答?

數學題中的已知資訊是:1. 樓梯走到一半時的高度是119cm; 2. 樓梯一共有14級台階;3. 每個台階的長度20cm

需要解答的是:1. 每級台階的高度;2. 台階的總長度

數學思維培養的一個好工具是組織圖(graphic organizer),它幫助學生一點點形成解題思路。所以,我們可以讓小朋友把自己的計劃思路記錄在這樣的組織圖上。

怎麽樣來解答呢?第一題問:每級台階的高度,因為走到一半也就是第七級的時候是119cm,那麽每級的高度要做除法:1197=?

02

Solve:解答

接下來是用自己已儲備的知識來解答了,針對除法,美國老師教過各種不同的解題方法,比如在運算“183”時,

1. 可以用分組法:

2. 可以用矩陣法: Arrays

3. 可以用重複減法: Repeated Subtraction

4. 還可以用跳著數數法: Skip Counting

看到這裡,讓我想到我們數學教育欠缺的一點: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183等於幾,我想咱們任何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沒有人會答不出。因為我們從小就開始背乘法表了,三六一十八呀。可是為什麽183=6呢? 很多孩子可能會說..."我運用了乘法的逆運算呀,三六一十八, 18除以3當然就是6啦!”

美國小學的數學教育非常注重學生理解每個運算方法的原理,你問一個美國孩子285的余數是幾時,他可能已經開始在桌子上給你做分組了,28個方塊,分成5個等分的小組,最後剩下3個,那麽3就是余數了。

對於數學運算規律,知其所以然的另一個好處是:如果遇到一個超綱的題目,還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識,想辦法把它解答出來。比如這個1197的三位數除法,乍一看很難,但是依舊是除法運算,換湯不換藥,還是可以用學過的除法運算方法。這時,美國孩子可能會做出個矩陣來:

“這個方法也太笨了吧!” 我想,不少朋友此時在驚呼。但在我看來,雖然方法看起來很繁瑣,卻是對“除法運算”最原始的理解。現代科技這麽發達,我們不乏各種計算工具,再大的數據也能瞬間運算。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真正理解,這些運算背後所蘊含的“數學思維”,這是我們希望孩子能從小就培養的。

03

檢查:Check

最後一個步驟,檢查自己的答案。在檢查時,問自己兩個問題:

1. 答案是不是合理?

2. 答案是不是正確?

在計算完樓梯的長度後,我們可以和高度比一比,按照常理,長度應該比高度長。如果長度比高度還短,我們的答案就不合理了,說明可能哪裡算錯了。

怎樣檢查自己的運算呢?除了再算一次,還有一種方法,用另一種方法來計算,看所得到答案是不是一樣。

比如這個除法運算,我們先用了矩陣法,現在就可以用“分組法”來做檢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