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這出好慘的親子分離劇,你的解釋太重要了

播放GIF

作者 | 青未了

兒園開學第一天,新入園的孩子們「哭慘」了。

9月2日,安徽阜陽某幼兒園開學第一天,上演了一場幼兒園年度「大型災難片」:小班教室裡哭聲一片,孩子們坐著哭、躺著哭、成群結隊一起哭……

這一幕真可謂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娃不同。

每年新生入園季,那就是好慘的親子分離劇。

孩子們入園哭、吃飯哭、睡覺哭、睡醒了還哭……

這聲聲哭泣,把老母親的心紮成了篩子。

朋友說,看完這些,不想送孩子去幼兒園了。

只是,不上幼兒園,不可能,也不現實。

有數據顯示,80%的孩子都會有程度不同的入園焦慮,另外20%的孩子不是沒有,而是癥狀比較輕,或者是用自己的安靜和乖巧壓製住了內心的焦慮。

鐵打的幼兒園,流水的娃。

變的是歲月,不變的是這愁煞人的入園分離焦慮,苦了一屆屆孩子,煎熬著一茬茬父母。

家長們和孩子「難捨難分」的場景,彷彿都是災難片現場。

在一檔親子節目中,有位育兒專家說,在孩子入園時,父母切忌不要流連忘返,回頭張望。

她說,自己初上幼兒園時,媽媽擔心她不適應,就躲在角落裡看,可是不小心被正在做操的她看到了。她張開雙臂,沖著遠處的媽媽喊「媽媽,媽媽抱我」,她哭得撕心裂肺,媽媽也淚流滿面。

老師一把按住她,沒有讓她奔出去。

看見媽媽的那一刻,她的心理建設完全崩塌。

而她的行為,不但影響到了幼兒園的秩序,也影響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心情,於是整個班級哭聲一片。

她說,媽媽的行為,讓她的入園焦慮的時間延長了許多。

播放GIF

入園焦慮這事,其實父母的狀態也很重要。如果父母過度焦慮了,那麼這份情緒就會感染到孩子。

曾經聽一位幼師朋友講過這樣一件事。

她班上有個適應能力特彆強的小男生,從上幼兒園第一天起,就不哭不鬧,甚至還幫助老師安撫哭泣的小朋友。

但奇怪的是,半個月之後,其他小朋友的入園焦慮癥狀基本好了,他卻每天哭鬧著不肯進教室了,這讓老師非常納悶。

播放GIF

找孩子母親了解過才知道,原來這位媽媽自兒子出生,就是自己帶,孩子和媽媽從來沒有分開過。

兒子上了幼兒園後,媽媽每天都感覺心神恍惚,心裡空落落的,每次接兒子回家,她都要一遍遍問:

「寶寶今天有沒有想媽媽?」

「寶寶今天有沒有哭?」

「幼兒園小朋友有沒有欺負寶寶?」

兒子每次都搖頭說「沒有」。

最近一次,帶兒子參加閨蜜聚會,聊起孩子們上學的事情,她竟然哭了:

「兒子就是不貼心啊,看你們家姑娘,每天上學都依依不捨,我家臭小子就是個沒心肝的,壓根不曉得我一個人在家多想他。我想得狠的時候,眼淚就吧嗒吧嗒掉。」

老師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試探性地問這個孩子:「你哭,是因為擔心媽媽嗎?」孩子回答:「我不想媽媽哭。」

研究發現,母親的情緒能被孩子捕捉到。若母親是積極向上的,孩子就會樂觀開心,若母親的情緒是消極的,孩子也會變得焦慮。

若想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父母就要先克服自己心中的焦慮。

播放GIF

情緒是會傳染的,尤其是壞情緒。

焦慮的孩子,也會把焦慮情緒傳染給身邊孩子。

想起來女兒初上幼兒園的情景。

那陣子,學校門口天天上演「哭戲」。原本興高采烈的女兒,一看到其他小朋友跟家長一哭二鬧三打滾,就把我們約好的「開心上學」拋諸腦後,隨之就是崩潰大哭:

「媽媽,我想你怎麼辦?」

「媽媽,我要跟弟弟在一起。」

「我要媽媽,我不要老師。」

好不容易把女兒安撫好,看著她一步三回頭跟著老師進了教室,這時候,身邊的兒子情緒不對了,哇地一聲大哭:「媽媽,我要姐姐,我要上幼兒園。」

結果是,該上幼兒園的跟你鬧,不該上的也跟你鬧,老母親那個心塞啊。

播放GIF

那一陣子,我和鄰居大姐討論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的事件。她得意地向我傳授經驗:

「不就是哭幾聲嗎?誰家孩子剛上幼兒園不哭幾天?」

「我兒子幼兒園的時候,天天扒著門哭,我都是扭頭就走,任他在後面狼哭鬼嚎,反正又哭不壞,再說還有老師呢。」

她的話,讓我心中一陣難受。 這不是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嗎?

有幼兒專家指出,孩子的焦慮會在兩個時間點達到高峰,第一個是在媽媽斷奶去工作的時候,第二個就是上幼兒園的時候。

也就是說,如果把斷奶期稱為生理斷乳期,那麼入園分離則屬於「心理斷乳期」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強,但解讀能力卻很差。

當孩子眼睜睜看著,原本最愛自己的父母頭也不回地轉身就走,他們內心就會有這樣的擔憂: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

入園分離焦慮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但如果簡單粗暴對待,只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他誤以為自己被拋棄了。

播放GIF

《遊戲力》的作者勞倫斯·科恩說:

真正的童年是各種元素的混合,不僅有好奇、興奮和幻想,而且還有恐懼、憤怒和悲傷。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接納和等待,他還需要我們主動伸出援手。

為了讓孩子們的分離焦慮來得沒這麼猛烈,我們可以這樣做。

做好入園前的準備工作

父母和子女終歸要走向分離,孩子入園就是向獨立邁出的第一步。

在這之前,我們要提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作息時間,教會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鞋子,以及大小便的自理。

同時,參考幼兒園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生活規律,讓孩子的生物鐘和幼兒園時間同頻。

另外,還要提前對幼兒園有一個心理的準備,讓孩子在認知上對幼兒園有一個好的印象。這一點可以藉助繪本的形式完成。

再就是,帶孩子參加幼兒園的體驗課,提前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採取「分布脫離」法,嘗試著短暫離開孩子。

但媽媽們要注意,離開時,需要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去向和回來時間,而不是偷偷溜走。

播放GIF

看見孩子的情緒,和他共情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時,請蹲下來,先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告訴他:

「媽媽知道,這是你第一次離開家,有點捨不得, 媽媽也捨不得寶貝。就像上班是媽媽的工作一樣,上學是寶貝的工作,工作完,我們就可以一起回家了。」

如果孩子上了幾天學後,突然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了」,我們可以用啟發式提問的形式了解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比如:「媽媽很理解你,可是你能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給孩子暗示,例如問這種封閉式的問題:「是不是小朋友欺負你了?」「是不是老師不好?」

唯有愛,才能連接到愛。和孩子共情的過程,就是連接愛的過程。

聽見孩子的心聲,看見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才能緩解他的焦慮。

帶著愛放手

訪談類節目《你好媽媽》中,演員小陶虹曾經說:媽媽是定海神針的角色。

她說,孩子和媽媽是同頻的,如果你在一個焦慮的狀態中,孩子也會受到你焦慮的影響。

媽媽的情緒和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

入園焦慮困擾的不只是孩子,還有父母。

只有父母先放下焦慮,才能給孩子以定海神針般的力量,讓他平穩度過入園焦慮期。

《正面管教》一書中說:永遠都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我們不能替孩子去適應社會,不能替他去承受他本該需要經歷的磨練。所以,每一個父母,都要學會帶著愛放手。

播放GIF

你學會放手的那一刻,就意味著孩子有機會獨立成長了。

新生入園是個攻堅戰,祝願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打好這入園第一槍,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作者:青未了,自由撰稿人,兒童心理學研究者,專註情感、家庭、育兒成長話題,願傾畢生所長,寫溫情走心的文字。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