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衡水中學辟謠上市背後:民辦學校過度逐利遭重拳治理

近日,河北衡水中學發出了一份頗富深意的聲明。

聲明稱:“我校與近期網絡媒體傳播熱議的第一高中教育集團在美上市、衡水中學在美上市、衡水中學進軍深圳、深圳衡中文化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招收高考複讀生等信息均無任何關係,更未授權相關集團、公司及其關聯學校、培訓機構以我校名義從事教育、招生及商業等活動。”

限制民辦學校過度逐利近日成為熱點。對於公辦學校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行為,接近監管層的人士介紹,即將開展全面的摸底清理整治。

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的《深圳經濟特區學前教育條例(草案)》也規定,公辦幼兒園不得轉製為民辦幼兒園,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

專家認為,未來,既享受公辦學校輸送的優質教育資源,又握有跨區域掐尖招生優勢的“公參民”學校將得到有效治理,學校之間的競爭將更加公平。

全面規範“公參民”學校

今年3月,第一高中教育集團(NYSE:FHS)在美國上市。此後,衡水中學上市的說法在網上流傳。

事實上,第一高中教育集團的上市主體為長水教育集團,是雲南省內多所以“衡水”命名的民辦中學的舉辦者。

位於昆明的雲南衡水實驗中學是長水教育集團舉辦的第一所民辦中學,其與衡水中學合作密切。原衡水中學校長張文忠曾公開稱:“雲南衡水實驗中學作為河北衡水中學的一所分校,衡中將要為分校負責。”

不過,尚無公開資料顯示衡水中學是雲南衡水中學的舉辦者,長水教育集團的招股書也顯示其與衡水中學之間不存在經營層面的合作。

深圳衡中文化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成立於今年4月,啟信寶信息顯示,其唯一股東名為劉思雨。今年7月,該公司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

“超級中學”衡水一中是一所典型的“公參民”學校。該校官網介紹,其由河北衡水中學與河北泰華錦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辦。

在5月17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稱,公辦學校以品牌輸出方式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產生了較多的問題。“一方面,稀釋了公辦學校本身的品牌資源,加劇教育焦慮,由此衍生出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利用公辦學校的優質品牌,採用民辦學校的收費機制,對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都造成了不公平競爭,擾亂了教育秩序。”

衡水一中的存在是合法的,不久前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允許義務教育之外的公辦學校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但禁止公辦學校取得辦學收益。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規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學校。所以,義務教育階段的‘公參民’學校肯定要進行整改。”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具體而言,公辦學校單獨舉辦,或與地方政府合作舉辦的“公參民”學校轉為公辦學校,而公辦學校與公司、個人合作舉辦的“公參民”學校轉為純民辦學校,公辦學校退出。

一系列信號顯示,對“公參民”學校的規範將不僅限於義務教育階段。

首先,高等教育中的獨立學院是一種典型的“公參民”學校,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轉設方向包括停止辦學、轉為純粹的民辦高校,或者轉設為地方主管的公辦高校。

其次,《深圳經濟特區學前教育條例(草案)》更進一步,規定公辦幼兒園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

這已經突破了民促法實施條例和2020年9月公開征求意見的《學前教育法草案》,後者僅規定,公辦幼兒園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

“這意味著,監管層對民辦教育規範的著眼點是針對整個教育系統的。”上述人士說。這也就難怪,衡水中學極為重視澄清與第一高中教育集團、深圳衡中公司等營利性機構的關係。

劉昌亞在發布會上介紹,教育部將頒布細化文件,全面規範“公參民”辦學。

18年來民辦學校總數首次下降

民辦教育已成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全國共有民辦學校18.67萬所,佔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總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在校生5564.45萬人,佔比接近五分之一。

在近日博鼇教育論壇主辦的“教育新政下的民辦學校”研討會上,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吳華指出,民辦教育對國家教育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

他指出,以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小學和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計算,全國義務教育民辦學校1520萬在校生,共節約了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超2000億元。

“從2002年制定《民辦教育促進法》到2018年,義務教育民辦學校節約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超7000億元。”吳華說。

他指出,這部分經費得以為薄弱公辦學校增加財政投入,從而縮小公辦學校之間(特別是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差距。

(來源: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然而,2020年,民辦教育發展出現了一個重要轉捩點。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從2003年開始單獨統計民辦學校情況,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全國民辦學校總數18.67萬所,是18年來民辦學校總數的首次下降,比2019年減少了4800所。

這是一個重要信號。早在2019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就提出,要“合理控制民辦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規模”。

在今年6月舉行的民辦義務教育專項工作推進會上,教育部長陳寶生指出,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是國家事權,依法應由國家舉辦。近年來,民辦義務教育快速增長,一些問題相伴而生。

在剛剛結束的各地義務教育入學季,民辦中小學的重磅消息一個接著一個。

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公號“四川發布”6月18日消息稱,四川省教育廳等四部門決定暫停審批設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

6月27日,西安市2021年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電腦隨機錄取工作順利結束。西安市教育局數據顯示,全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計劃和錄取人數分別比去年減少1216人、1005人。

廣州市6月28日舉行了民辦初中電腦搖號,與去年相比,今年招生的民辦初中數減少了10所,招生總計劃減少1659人。

遏製過度逐利行為

6月26日,四川眉山天府新區嘉祥外國語學校官微突然發布一條消息稱,“本校一切招生工作已經結束。”這讓已經報名這所新民辦學校的首批學生倍感疑惑。

該校工作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證實,“招生確實已經停止,因為學校將轉為公辦學校。”據報導,這所學校的總投資約20億元。

為什麽民辦教育迎來轉捩點式的發展局面?

“從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乾意見》提出遏製民辦幼兒園過度逐利行為開始,監管層認為民辦教育普遍出現了過度逐利現象。”吳華說。

“目前全國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在校生比例約10%,但是在一些城市以及農村,民辦學校在校生比例達到了30%-60%,這種現象是全世界都沒有的。”在教育新政下的民辦學校研討會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說。

“部分原因是地方政府把市場推給了民辦學校,背後是牟利性考慮。有的地方教育局長退休以後,去民辦學校當董事長,存在權錢交易。”他說。

楊東平指出,一些民辦學校的發展走向了與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相結合,或者謀求上市回報,或者抬高學校周邊房價獲利。

同樣重要的是,“民辦學校並沒有帶來我們期望的教育多樣化和創新性,仍在跟公立學校在升學率競爭的單一軌道上發展。”楊東平說。

在美股上市公司海亮教育官網的首頁,仍醒目地張貼著諸暨校區2020年高考喜報,該校區共8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而整個諸暨市只有12人考入清北。海亮教育旗下自主舉辦和運營管理百餘所幼中小學,遍布12省,在校學生8萬多名。

過度逐利將迎來制度性限制。民促法實施條例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禁止關聯交易,通過國家權威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與高品質。這意味著必須為非營利性的義務教育民辦學校,舉辦者不僅不能“分紅”,也不能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

非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儘管允許關聯交易,但將受到嚴格監管。民促法實施條例規定,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利益關聯方簽訂協議的監管,並按年度對關聯交易進行審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