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腫瘤,要走好中西醫結合這條路


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

2016年11月,廣東省中醫院舉辦「嶺南名醫論壇暨名醫從醫50年慶祝活動」,18名行醫逾50載的名醫齊聚一堂,彰顯出有「南粵杏林第一家」之稱的這家醫院雄厚的實力,18名大醫中便有腫瘤治療名家劉偉勝教授。

出生於1937年的劉偉勝隻比廣東省中醫院小4歲,自1963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迄今已有55年,雖年逾八旬,但依然神采奕奕,行路生風,每周出診3次,風雨無阻。作為聞名遐邇的惡性腫瘤治療專家,劉偉勝的號總是放出即被「秒光」,一號難求,多有跨江過海而來的病人因為掛不上號求他加號,劉偉勝體恤其中難處,常加班加點工作。

事實上,擁有多重身份的劉偉勝工作遠不止這些,作為主任導師、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國家人社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任命的第二、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全國中醫腫瘤學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傳統醫學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醫內科學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委員(原主任委員)及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的工作量並不比年輕醫生少,但劉偉勝樂在其中,每一重身份都認真對待。

可以說,劉偉勝是看著新中國的醫療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成功的喜悅與歷程的艱辛交織其中。總結自己行醫生涯,劉偉勝如是說:「我長期工作,所到的部門都是新的,從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再到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都是從無到有,困難很多,但是我從來沒有因為有困難而不去做,總是迎難而上,從不退縮。」

正是這種從不退縮的精神,讓劉偉勝卓然成為醫學大家,成為百姓心目中懷有仁心仁術的精誠大醫。

01研究呼吸系統疾病

談起與中醫的結緣,劉偉勝笑言更多是出於生活所迫。與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樣,劉偉勝少時家中經濟條件不好,甚至不能負擔他升學讀書。「當時的情況是,沒有助學金的話,我即使考上大學,家裡也負擔不起學費」,劉偉勝回憶。在此情形下,他聽從老師的建議,選擇讀中醫,因為那時候的中醫學院都是費用全包,不會有什麼衣食之憂。

劉偉勝考上了廣州中醫藥大學,在那裡開始了6年如饑似渴的學習生涯。4年學習中醫理論,2年學習西醫,劉偉勝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踏上行醫之路做好了準備。

1963年,劉偉勝大學畢業,被分配至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開始了他的實戰。有一次,劉偉勝在急診值班,進來了一位腹痛的病人,根據癥狀,劉偉勝診斷為急性闌尾炎,當機立斷將病人送進手術室。

當時的觀念普遍認為中醫診斷手段落後,耗時長且難確診,隻適宜問題不大的普通疾病,劉偉勝此舉令醫院上下頗感吃驚,而結果證明他的診斷是正確的,「其實,我們借鑒西醫的診斷方法,對這些癥狀明顯吻合的疾病,一般不會出錯。」劉偉勝說。從那時起,中醫生也必須具備西醫知識這樣的觀念已經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

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當了5年的內兒科醫生後,因為家庭原因,劉偉勝調回廣州,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任職,與鍾南山、侯恕、余真一起進行「新醫科」的建設和研究工作,這便是當年名震一時的「新醫科」四人組。

1972年,國家發布文件要求對「呼吸四科」(即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感冒)進行突破研究,四人組被安排接手這個光榮的國家任務。

四人組中只有劉偉勝是學中醫出身,負責從中醫角度切入進行藥物研發,自己親自上山採藥回來熬製。他跑遍了醫院的所有相關科室,了解各種不同的藥物,「這對我後來開方有很大幫助。」劉偉勝說。

四人組每年還組織送醫下鄉,專門研究慢性支氣管炎。那時候醫療衛生條件差,劉偉勝回憶起來也不免感慨:「我們為研究慢性支氣管炎用了很多土辦法。在病房裡,拿一把竹籤給病人,晚上8點後咳一次放一根,第二天早上由護士清點。」

除了國家任務,還有醫院科室的常規工作,劉偉勝一周都難得回一趟家。他記得有一次下班回家,備好材料把鍋放火上後,一倒在床上就立刻睡著了,結果鍋裡的雞從燒熟到燒糊,再到燒乾成黑炭發出濃重的氣味,直到鄰居緊張地來敲門才沒有釀成大禍。

付出就會有回報,1978年,「新醫科」四人合著的論文《慢性支氣管炎分型診斷和治療》獲得全國科學大會一等獎,劉偉勝在此期間研發的幾個中醫方劑至今仍在生產使用。


▲劉偉勝為病人診治


但在劉偉勝看來,在呼吸研究所工作的這18年裡最大的收穫並不只以上這些,而是醫術水準得到極大提高,在中醫和西醫的互相切磋、互補的過程中,「我摸索出一條中西結合的道路,纖維支氣管鏡、TCU重病監測等西醫技術就是在這個時期學習和積累的。這些知識和經驗,對日後我在腫瘤科繼續運用中西結合的方法進行診斷和腫瘤監測有極大幫助。」

02創建腫瘤科

1985年,劉偉勝來到廣東省中醫院,再次開始了一段從無到有的創業歷程。

因為醫院的發展需要,劉偉勝沒有去呼吸科繼續他的老本行,而是被安排到了急診科。他沒有抱怨,繼續迎難而上,發揮自身所長,帶領科室醫生將呼吸機、支氣管鏡、血氣分析這些現代醫療技術運用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劉偉勝用支氣管鏡診斷出一名肺癌病人,是廣東省中醫院首例。「那是廣州市一個電機廠的工人,在很多醫院沒把病看好,到了我這兒才確診為肺癌。受醫療水準的限制,不少肺癌病人被當成肺炎在治,生存率極低。我因為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做成了。」劉偉勝說。

或許正是因為劉偉勝有這樣的積澱,當1992年廣東省中醫院準備籌建腫瘤科時,醫院領導一下便想到了他。「院領導找到我說以後你別乾急診了,也不要去呼吸科了,你就去籌辦腫瘤科。」劉偉勝回憶。

「剛建科的時候是真難,」劉偉勝笑道,「醫院也困難,給我們的支持就更少了。我帶領四個醫生,十二個護士親自搞衛生,搞得累了想給他們買便當,但當時連這點錢都沒有。」

投身於一個新的治療領域,劉偉勝深感學習的重要:「由於本身專業的關係及既往的積累,我對肺癌的診斷有水到渠成的感覺。但真正完全搞腫瘤專業後,必須重新學習有關腫瘤的知識。不管是中醫的,還是西醫的。」

有兩位前輩及其相關專著給了劉偉勝很大的幫助:中醫大家孫秉嚴在其著作中詳細論述中醫腫瘤的辨證論治,從臨床病案到經驗用藥等都給了劉偉勝很大的啟迪。

西醫方面是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湯釗猷院士的相關論著,從基本的診斷操作技能,到疾病的診斷,腫瘤病理,相關藥物的藥理研究,腫瘤的分型研究等方面都有論述。「我從孫老及湯院士的書中學到很多東西,基本上就是白天上班,晚上看書,碰到病例,隨時翻閱,真正的是活到老學到老。」劉偉勝說。


▲活到老學到老的劉偉勝


劉偉勝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有一老人,因與兒子吵架喝醉酒出現嘔吐誤吸入肺,伴咳嗽發熱胸痛。急診接診考慮肺膿腫可能,完善X光檢查後行胸腔穿刺抽液術,明確診斷為肺膿腫,治癒出院。半年後,患者再次因胸痛來診,複查X光提示原肺膿腫的地方出現腫塊,診斷為肺癌。

「後來在湯院士的書中找到肺癌伴肺膿腫的病例,提示這是一種可能存在的現象。假如我早點學習到湯院士的這些經驗,就可能早半年診斷出來,或許會給患者贏得更多的治療時間。由此可見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更加深了對湯院士的崇敬之情,並進一步堅定了學習的信念。」劉偉勝感慨。

正是由於這種迎難而上不斷鑽研的精神,讓劉偉勝成為一個廣受病人信賴的腫瘤治療大家。「有些病人會拎著禮物來看病,說是被我治癒的人送的,而之所以前來找我看病便是看到了我的治療效果。就在前不久,一個老人家拿著兩隻雞兩箱荔枝放到我這裡,說是從化一個我治好的肺癌病人拿來的。以為大限將至的他用了我的藥方,幾年之後痊癒了。我仔細想了想,確實是有這樣一個病人。」劉偉勝笑道。

劉偉勝有很多堪稱奇蹟的病例。有一個在讀幼兒園的時候便被診斷為腦腫瘤的小孩,沒有醫院敢為他做手術,因為手術風險太高——成功率只有2%。在吃了劉偉勝開的藥方之後,病情穩定了下來,人瘤共存了20餘年。「前一段時間他還來看望過我,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跟正常人沒什麼兩樣。但是腫瘤還在,只是縮小了些。」

從1992年到現在,經過20餘年的發展,如今的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已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省中醫藥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重點專科,為國家中醫臨床腫瘤研究基地科研協作部門。依託先進診療設備、齊全的專科、雄厚的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中醫藥和中醫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優勢,每年吸引大量國內外腫瘤患者前來就診,年門診量十幾萬人次。這個成績,是與眾多像劉偉勝一樣的大醫辛勤耕耘分不開的。

03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

在劉偉勝50餘年的行醫生涯中,有一個越來越明晰、堅實的觀點:治療腫瘤,中西醫結合最適宜,發揮的療效也最顯著。

他倡導帶瘤生存,在這一點上,中醫有西醫所不及的優勢。「你要了解腫瘤的治療,病情發展到了中晚期的時候,病人只能是帶瘤生存,但是可以過得比較舒服,甚至可以跟正常人一樣,也可以長壽。」劉偉勝說,「並且,中醫治療腫瘤費用相對較低,現在有得了肺癌的病人,西醫可以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花去十幾二十萬,效果也未必好,中醫一般不會有這麼高昂的費用,因為葯不是那麼貴,效果也並不差。」

劉偉勝肯定中醫藥的療效,也強調癌症治療必須中西醫結合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廣義的中西醫結合不單體現在中醫、西醫根據病人不同階段的需要,以各自優勢的手段,合併起來治療腫瘤,同時亦體現在中醫師本人要中西醫學識兼備,因為他最強調的是:正確診斷。正確診斷是正確治療的前提,中醫師有西醫對腫瘤分期的知識,才能做到辨證論治、辨病論治。「沒有正確的診斷,你能說你治好了什麼病嗎?咳痰喘熱四大癥狀是所有呼吸系統病都可以出現的,肺結核、肺炎、肺癌都會有這個癥狀,那你治好了什麼?是不是真的治好了?」

中西醫結合既是正確診斷的需要,也是國際學術交流的需要。「如果只是講純中醫,西醫根本聽不懂,所以要拿出他們看得懂的材料來,要想做到這一點便必須懂得西醫。」劉偉勝說,「中西醫有交流,就不會互相排斥,這樣有好處。不然的話,中醫講西醫不好,西醫講中醫不好,始終都結合不起來了。」

秉承這樣的觀念,劉偉勝汲取眾家之長,中西醫理論相互融合,最終得出了為廣大肺癌患者帶來相當好療效的消積飲一方。

聽劉偉勝介紹組方過程,可以感受到他為戰勝肺癌病魔而辛勤鑽研的執著:「首先是根據臨床經驗指導選葯。結合中醫理論知識,中央型肺癌辨證屬葦莖湯證,所以我就以葦莖湯為基礎方進行加減選葯。

第二是吸取各家的經驗。通過閱讀中醫藥文獻以及大量中醫腫瘤專業醫生的經驗體會,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以及蜈蚣、蠍子也納入消積飲的組方之中。

第三是從西醫的免疫學理論進行中醫的辨證組方。西醫認為,腫瘤疾病的發生跟人體的免疫功能相關,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容易得腫瘤,那麼我們就要給他們提供免疫支持。我跟鍾南山做過實驗,提示淫羊藿有提高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所以把淫羊藿加入到消積飲中。

第四是從併發症論治加藥味。腫瘤病人容易轉移複發,如骨轉移等。中醫治療骨轉移,早期採用活血化瘀法,晚期採用補腎固本法。而大黃在中醫中不僅有排毒的功效,同煎時更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大黃也是消積飲的重要組成藥物。」

消積飲已經在臨床應用十幾年,在治療中晚期肺癌方面顯示了較好的療效,為無數病患帶去福音。「有很多病人來我們醫院就專為這個葯而來。」劉偉勝笑說。

如今的劉偉勝早已桃李滿天下,在長年的帶教過程中,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令學生受益良多,培養了眾多的博士碩士。

廣東省中醫院重症監護科的主任醫師韓雲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劉教授是接觸眾多專家中最容易相處的一位,師生之間更多是朋友的關係,跟他溝通沒有壓力,對我們很多生活上的細節也很關心。而且對病人非常之好,他在分院的專家門診一個星期只有一次,很多病人慕名而來,他總是有求必應,應診至下午一點兩點,還加班加點。自己身體也不太好,有時還要住院,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後輩學習的。」

而劉偉勝認為,選擇自己的學術繼承人,最重要的是要熱心於中醫事業。「如果一個人不想學中醫,那無異於牽牛上樹,上不去啊。」劉偉勝說,「中醫是經驗醫學,要想將這些學術思想傳承下去,就必須有那麼一個人,長期跟在我身邊。中醫好多事情並沒有一定的規律的,要自己去摸索。」

劉偉勝說,如今熱愛中醫的年輕人還是很多的,他便遇到不少,「不過有好多最後沒有留在我們醫院,但是我想不管他們在哪,都能為中醫的發展做出貢獻,將來還是很有前途的。」

「想做一名好醫生」,是劉偉勝學醫時候的夢想,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個夢想依舊沒有改變。

歡迎分享此文,

讓更多人了解仁心仁術的精誠大醫

轉載:廣東衛生在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