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證券研究院 | 熊市行情下長線投資正當其時

       央行地方支行金融研究人員、財經評論人士 騰訊“證券研究院”特約作者 楊航

       截至9月19日滬指較1月末高點下跌23.9%,A股已進入熊市區間。但在筆者看來,自創立以來A股一直上演著從谷底到高峰的周期性運動,在當前的熊市下A股已遍地便宜貨,長線投資正當其時。投資者只有保持對中國經濟及股市前景的信心,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歷史上的前四次熊市

       當前申萬A指整體性PE僅為14倍左右,為A股歷史上少有的大底,僅高於2008年和2012年熊市期間,短期內A股或許仍會下跌,但從谷底到高峰的交替性運動是所有股市的運行規律,由於估值已相當便宜,長期視角下A股上漲的概率已相當之高。海通證券研究表明,過去當A股及各板塊處於當前估值水準時,長期持有的正收益概率都是相當大的,見下表。                       

當前估值下長期持有A股各板塊的正收益概率

       從歷史經驗來看,2000年以來A股共經歷2005年、2008年、2012-2014、2016年1月及當前共五次熊市底部。目前A股面臨的困境與以往大為不同,儘管不能機械地依據歷史來推演,但鑒於目前巨集觀經濟韌性及A股發展基礎的良性演化,有理由對A股長期前景保持信心。

       中國經濟的抗衝擊能力

       今年以來A股跌跌不休的主因在於國外因素造成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悲觀,以及去杠杆導致資金面緊縮。但中國經濟的抗衝擊能力表明投資者悲觀過度,資金面也正處於改善之中。

       我國經濟抗海外衝擊的能力要強於以往。由於眾所周知的國外因素衝擊,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導致A股不斷走低。但股市情緒總是在過度悲觀與過度樂觀之間搖擺。當前中國經濟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度與過去相比已大幅降低,如2007年淨出口佔我國GDP比重超10%以上,而在2017年已降至1.4%的低位,表明我國經濟抗海外衝擊的能力已更強。周小川指出,海外關稅提高僅會拖累中國經濟增速0.5個百分點,通過出口目的地多樣化,我國能顯著降低某一海外市場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因此A股的大跌表明投資者情緒悲觀過度了。巨集觀經濟的韌性將為上市企業業績提供支撐。

       資金面前景改善可期。資金面鬆緊是股市漲跌的直接推手。由於去杠杆推進,流動性緊縮也是A股不斷走低的重要原因,但流動性鬆緊在任何國家都是周期性的,不會永遠呈現單一的寬鬆或緊縮局面。目前貨幣政策已轉向寬鬆,但由於監管限制和銀行風險偏好低,銀行對外投放資金的意願不強,近幾月社融規模增速處於2015年以來最低水準且仍未有起色,出現了寬貨幣但緊信用的局面。監管當局在促進銀行加大資金投放方面已作出許多努力,如銀保監會就召開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會議。持續的貨幣寬鬆終將帶來信用寬鬆,從而改善股市資金面。

       A股長期發展基石不斷優化

       監管制度與股東回報是股市長期發展的基石。當前A股監管制度正處於不斷改善的進程中,A股股東回報也在逐年提高,這將為A股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監管制度不斷優化。監管制度落後是A股過去難以真正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曹鳳岐認為,我國股市是先打球再畫邊界的發展方式,即先發展後規範,在這種情況下A股制度待完善太空會很大。近年來我國股市監管制度向發達國家看齊的趨勢十分明顯,如2016年證監會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推出減持新規,一定程度上遏製了A股熱衷於圈錢套現的文化;鑒於股票回購對美股上漲的推動作用,證監會也正推進《公司法》回購規則的鬆綁,鼓勵股票回購;加強股市新陳代謝的注冊製與退市制度等規則亦在推進之中,這有利於鞭策上市公司成長,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隨著監管制度不斷改善,未來A股發展基石會越來越牢固。

       重股東回報的局面正在形成。股東回報低是A股習慣性低迷的根本原因,如2006-2015年十年時間裡A股對股東淨回報(即分紅+股票回購-融資)為-3.9兆人民幣,相當於股民每年都要投入3900億人民幣到A股中卻得不得任何回報,而同期美股對股東淨回報則為5.9兆美元,年均5900億美元。監管層早就意識到現金回報是資本市場正常運轉的基石,A股低分紅的局面正在改觀,據滬深交易所歷年對上市公司年報的整體性分析報告,2014-2017年,滬市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分紅公司家數佔比分別從32.12%、66.96%升至37.92%、74.47%,深市股利支付率及分紅公司家數佔比則分別從28%、72.29%升至44%、76.86%,且許多常年不分紅的鐵公雞近年來在政策壓力下亦開始分紅,可見A股重投資者回報的局面正開始形成。隨著A股現金回報的提高,A股健康發展的基礎有望進一步夯實。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一切有關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準確資訊,請以交易所公告為準。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