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媒體:股市一出問題就拿基本面正常說事 真瞄錯了靶

  中國股市異常波動背後:我們離穩定的市場預期還有多遠

  來源:經濟觀察報

  滬指19日下跌 3.78%失守3000點整數大關,創兩年內新低。當日晚間,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

  我們認同易綱行長對中國經濟的判斷。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中國經濟遇到各種衝擊,還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更新壓力。即使如此,整體經濟增速仍保持在較快水準,對於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來說實屬難得。

  這尤其令人困惑——一旦資本市場發展遇到難點和障礙,我們都會想到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尚屬正常。資本市場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依然不能匹配其應有的地位。談到股市僅僅拿基本面來說事可能真的是瞄錯了靶。

  毋庸置疑,現在A股市場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大都是中國在各個產業領域裡的龍頭公司或者優秀公司,整體而論,它們在過去30年的成長性超過了中國經濟增速,但是A股市場的巨集觀大局,並沒有能夠真正反映其在經濟中應有的地位。用另一種表述來說就是,市場中的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這說明市場很大程度上還沒能有效提供資源配置功能,讓這些公司的估值最大程度合理化。

  2015年,中國股市經歷異常波動。過去三年來,監管層為修複投資者信心,夯實市場基礎做了大量工作:化解IPO堰塞湖、完善發行體制、嚴格退市新規、加強上市公司一線監管、重拳打擊市場交易亂象……市場監管轉向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常態化監管,傳遞著監管者的反思和對自身的重新定位。我們感受到監管者希望改善A股市場的迫切——正在切換動力與引擎的的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

  然而當這種迫切和現實需要體現在另一面時,傳遞的信號顯然要複雜很多。比如說,近期監管層通過綠色通道和特批的方式,迅速引獨角獸企業回A股市場,放開CDR發行,而在此進程中,證監會卻也明確對新經濟公司的高估值泡沫提出警示。

  問題在於,市場是否真的理解和接受監管層的“苦心”?這些做法到底怎樣影響了投資者和市場的預期?中國資本市場並不是上市幾家優質公司就能改變的,資本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場所,公平、公正、公開是市場的基石,特批上市如果能拉回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我們對監管層之於市場超常的判斷力必須點讚。

  坦白地說,三年過去,投資者的信心並沒有很好地恢復,追究起來原因很多,預期始終不穩定恐怕也是客觀存在。對股市而言,很重要的一條是預期管理,我們應該關注市場情緒和信心如何調整,否則對風險的評估也可能出現錯判。預期管理的根本在於長效機制和穩定的規則政策。只有確定的規則可以幫助市場和投資者建立穩定的預期,有勇氣面對市場本身的不確定性。

  穩定的預期,就是要讓市場去決定本該由市場決定的事情。就拿新經濟公司的估值來說,幾天前,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有關估值是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協定,港交所不會干涉,也難以干涉。那麽,到底是證監會認為沒有泡沫的估值合理,還是港交所任由市場博弈確定的估值合理呢?事實上,當估值合理與否需要監管者判斷時,就很難管得住那隻“看得見的手”。這種情形既可能出現在新經濟公司上市前,也有可能出現在上市後。若果如此,市場預期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穩定的預期,意味著監管中立和對“三公”原則的捍衛。市場可以分層,但對市場來說公司不該分等。不能說獨角獸企業就一定該在A股市場享受資源傾斜。如果真覺得這樣的企業可以改善A股市場,那麽就該有長效政策,應該條件滿足者入局,不是特例者入局。只有這樣,投資者也才會有穩定的預期,不會對市場未知產生恐懼,信心才能恢復,市場也就會成熟。

  正所謂成熟的市場賺人心。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