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活設施並不發達的古代,古人洗不洗澡?

說到古人洗澡,首先爭議的是古人到底洗不洗澡?不愛洗澡的最佳代言人是康熙皇帝的保姆蘇麻喇姑。蘇姑娘一年就洗一次澡,這與她早年生活在蒙古草原有關,畢竟草原上洗澡是件奢侈事。以至於蘇麻喇姑養成了不愛洗澡的習慣,即使住進紫禁城有了洗澡條件仍保持不洗本色。

事實上,古代早期典籍中關於“沐浴”的記載,以及將自我清潔搞得極具儀式感,都是針對皇家貴族們的。老百姓洗澡並不普遍,主要是受製於生活條件。稍微動腦想想就明白了:洗澡首先要有水,還要有熱水,古代老百姓用水可不像現在居民使用自來水這麽方便,走個十裡八方地去打井水或者河水,是很常見的。燒水還得使用燃料,常見的是柴禾或者牛糞,這些易耗品古人得來要費力氣,說到底還是資源太少。

如果是冬天洗澡,對房間的取暖又有要求。萬一洗澡感冒了,在那個缺醫少藥且平均壽命不長的年代,洗澡洗掛了實在是不合算。這麽想想,還是別洗澡了吧。實在要除垢,最好是在氣象熱的時候下河洗浴,享受大自然的free饋贈。所以蜘蛛精們只有下河洗浴了。

圖1 南宋 佚名《槐蔭消夏圖》

古代最有名的澡堂子當屬唐代的華清池。白居易在《長恨歌》裡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華清池是皇家禦用湯苑,體現了皇家洗澡的高規格。楊貴妃在華清池的浴室叫“海棠湯”,是唐明皇送給愛妻的禮物。這是一個海棠花瓣形狀的浴池,底座上邊接噴頭,下邊接陶水管,引的是驪山的溫泉水。當時溫泉水量足夠大,出水時水花四射,相當於淋浴。據說愛美的楊貴妃每次洗澡時還將池內灑滿花瓣,讓室內芬芳四溢。海棠湯外面還有個飛霞亭,專供貴妃晾頭髮的,算是洗浴配套設施。

今人洗澡只是清除身體汙垢,放鬆身心,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天天洗浴。古人洗澡比較難得,所以意義遠勝於今。

圖2 《浴馬圖》古人在河邊洗馬和沐浴

首先,今人說的“洗澡”所包含的內容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在古代是指“沐”(洗頭)、“浴”(洗身體)、“洗”(洗腳)、“澡”(洗手)四件事。不過也有種說法,“沐”指洗頭,“浴”指洗身體,所以通稱“沐浴”。

其次,古人對洗澡提到的禮儀層面,自然要搞得極為隆重。西周時將齋戒洗浴作為祭祀禮儀的重要組成,沐浴淨身是對神靈的敬畏。今人參加重要活動也得沐浴更衣,“孔子沐浴而朝”,同樣是這個道理。

戰國時宮廷裡設有專門負責長官洗澡的職務“尚浴”。有人為爭奪這個職務還上演了宮鬥大戲。有一天,韓僖侯洗澡時發現池子裡有小石子。一盤問才知道,原來是“尚浴”接班人想提前上崗,有意構陷現任。

秦漢時有規定: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漢代為沐浴設立法定節假日:全體公務員上五天班,給一天沐浴假。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在洗完澡後撰寫了心得體會《沐浴經》,可惜沒留存下來。

圖3 南宋浴嬰圖(局部),描繪端午節為孩子進行芳香藥浴

最後,古人洗澡還與孝道有關。在家庭裡,晚輩給長輩洗澡、洗頭是孝。有個故事:晉元帝司馬睿的太子司馬紹聽說老爸要洗頭,特別上表祝福“吉日沐頭,老壽多宜。”晉元帝說頭上“大垢臭”,大洗了一番。司馬紹馬上體諒到洗那麽一頭又長又臭的頭髮很費勁,趕緊問候父皇龍體是否著得住。因此,司馬紹博得了“性至孝”的美名。

洗澡這件事走進尋常百姓家還是到了宋代公共浴室的興起,即“香水行”。宋代的浴室沒有蓮蓬淋浴,其余和現代的差不多,配備有搓澡、修腳等服務項目。王安石是個不愛洗澡不講個人衛生的典型。他上朝時,身上養的寵物虱子爬到胡須間亂跑,把宋神宗雷得不禁笑出聲來。他有兩個好朋友為了幫助王安石改善外在形象,經常邀請他到寺院去高談闊論,聊完大天順便泡個澡吧,王安石也不好推辭。趁泡澡,朋友們把他的髒衣服收拾走了,換了乾淨的新衣服給他。這樣以來,王安石外在的邋遢形象有了很大改觀。

圖4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和王安石不愛洗澡相反的是同時期的蘇軾。老蘇很喜歡泡澡堂子,還寫了兩首《如夢令》抒發感受: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自淨方能淨彼,我自汗流呀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到了明代,眾人混泡一澡堂子更成了尋常事。而且價格便宜,一錢即解決問題,所以平民百姓洗澡難的問題終於解決了。一些高級的沐浴這個時期也出現了,“高設木格,人坐格上,其下熾火沸湯蒸之,肌熱垢浮,令童子擦去。”(《萬歷野獲編》)試想這個場景是不是很像烤乳豬?

文:劉櫻姝

參考文獻:《說文解字》《宋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