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肺結核,真的離我們而去了嗎?

現在還有結核病嗎?

現在還有結核病嗎?結核病不是早就被消滅了嗎?

答案是:結核病不是還有,而是還有很多。

在普通人甚至是一些醫務工作者的印象中,結核病是早已被消滅的疾病,似乎離人們的生活很遙遠。

但專家指出,一度淡出公眾視野的肺結核並未消失,結核病仍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傳染病。

結核病可以發生在除了頭髮和指甲外的任何器官,不治療時自愈率低而複發率高,會對發病部位造成嚴重損毀。

肺結核在患者肺部形成結核病變,對肺組織和肺功能造成嚴重損害,使患者生活品質顯著降低,甚至導致死亡。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7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

①結核病是全球頭號傳染病殺手;

②是全球第九大致死疾病;

③2017年全球有1040萬人患結核病;

④2016年有180萬人死於結核病,相當於每天奪走4500人的生命!

結核病是怎麼傳染的?

結核病患者咳嗽、打噴嚏時會產生大量飛沫核。結核桿菌就藉助飛沫核被排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這樣的空氣,結核桿菌就從傳染源進入了另一個人體。

進入人體後,結核桿菌大部分被人體免疫系統殺死。據研究,健康人吸入結核桿菌後,僅有30%可能被感染。

感染結核桿菌後,若人體抵抗力強而結核桿菌毒力弱,結核桿菌仍可被殺死。

只有當人體抵抗力弱而結核桿菌毒力強時,結核桿菌才會大量繁殖,人體就會出現結核病灶和癥狀。發病後的人就會成為新的傳染源而傳染更多的人體。

有研究發現,若不及時治療,一個傳染源可能傳染10~15個健康人。

愛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塵肺患者、吸煙者和老年人等更是易感人群。

在人員密集、通風條件差的人口聚集場所,如學校、工廠等,如果傳染性肺結核患者長期滯留,就有可能造成結核病聚集性發病。

所有結核病都會傳染嗎?

並不是所有的結核病都會被傳染的。

在所有結核病中,僅有肺結核具有傳染性,並且只有痰菌檢測為陽性,正處在排菌期的肺結核患者才具有傳染性。

同時,也不要因為怕被傳染上肺結核就不敢出門,即使與結核病患者親密接觸也不一定感染結核桿菌的。

是否會感染結核桿菌主要取決於痰液是否有結核桿菌、吸入結核桿菌的量和時間、結核桿菌的毒力和被感染者自身抵抗力。

並非所有感染源接觸者都可能被感染,被感染者也並不一定都發病。

肺結核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1.全身癥狀

如發熱、夜間出汗、體重減輕、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失眠、月經不調甚至閉經等。

其中以發熱最常見,多數為低熱,發熱體溫低於38攝氏度,一般第二天清晨體溫可恢復正常。有些患者尤其是早期結核患者甚至沒有任何癥狀。

2.咳嗽咳痰

肺結核患者咳嗽主要是乾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若肺部有病菌感染痰液為黃色膿痰。咳嗽三周及以上,痰中帶血,要高度懷疑有無肺結核可能。

3.咯血

咯血是指氣管、支氣管及肺實質出血,血液經咳嗽由口腔咳出的一種癥狀。肺結核患者咯血量一般較少,為痰中帶血。

4.胸痛

多為持續性、位置比較固定的疼痛,疼痛時像肺部有針刺一樣,並且胸痛會隨著咳嗽、呼吸加重。

5.呼吸困難

表現為呼吸急促、呼吸費力,體力活動後更加明顯。

如何預防結核病?

結核桿菌進入人體難以避免。

只要人體抵抗力強,即使吸入結核桿菌也能將其消滅。因此,下面這三點很重要。

第一,有強的抵抗力對於預防結核病非常重要。

第二,房間要多通風,降低空氣中結核桿菌的濃度,減少吸入可能。

第三,到結核病患者聚集場所要戴口罩。

此外,隔離患者,保護老幼,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也很重要。

很多朋友去看中醫常常會聽說,體內有濕,一些養生節目、保健品也都常常提到利濕、祛濕。然而,到底濕是什麼?濕是水嗎?

水與濕雖然同類,但仍有不同,其最大的區別,就是有形與無形。看得見摸得著的,受一定局限的,諸如河流,稱之為水;而那些看不見的,很難觸摸到的、彌散的,諸如自然界的霧,稱之為濕。

濕邪有何特點?

濕為陰邪,具有冷、寒的特性。在自然界中,想起濕漉漉,或者有大霧的氣象,往往感覺寒冷,人們根據濕為陰邪的特性,來克制陽熱。人體也會用這一招,當氣象炎熱,體溫過高時,就會飲用大量的水,產生大量濕,最終以出汗的方式表現出來,降低了體溫。

但是如果這些濕邪過盛,稽留於體內,會過度克伐人體陽氣。因此,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最傷陽氣。濕邪入侵體內,就會損傷陽氣,導致人體內的陽氣不足,進而出現精神萎靡、疲乏無力的癥狀。

濕為陰邪,容易阻滯氣機,簡單講就是容易妨礙人體氣的流動。濕邪先入脾胃。如同《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濕邪歸脾,易傷脾陽,影響脾胃氣機的升降和運化功能,因此會出現胃納獃滯、脘腹痞悶脹痛、泄瀉,甚至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一天喝八杯水的定量方式不可取。每個人對水的需求量不同,喝過量的水既加重腸胃負擔,又加重濕邪。可以聽從身體的呼喚,口渴時再喝水,每次少量慢飲,並儘可能喝溫開水。

濕氣多了,會有啥癥狀?

濕性重著。濕邪和原來的事物融合在一起,融為一體的時候,就會增重。衣服濕了會很沉,會妨礙運動。在人體中的濕邪是氣中重者,很容易困住肌體,濕邪犯表,則令人頭重身困,四肢酸楚,《素問生氣通天論》雲:因於濕,首如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濕的病邪產物相對渾濁。一個房間裡如果太過潮濕,空氣中就難免滋生各種細菌,就會變的穢濁。在臨床上,濕邪為病,也就常常會使人出現面目穢濁、二便穢濁、帶下穢濁的狀況。

在日常生活中,糖塊受了潮會變得很黏;爆米花放的時間長了,就不酥脆可口,吃起來皮軟粘牙。潮濕的土壤,更容易粘在鞋底和身上。自然界的濕,讓人們認識到它具有一定黏膩的特性。在人體中的濕邪,也表現出黏膩膩的特點。口中黏膩、大便黏膩都是濕邪為患的典型表現。

完整的穀物食用之後沒有被完全消化就被泄出來了,確實棘手。完谷不化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脾陽虛,也就是脾陽不足。陽氣不足,水飲濁膩之品從口而入,寒濕之邪也隨之進入五臟六腑,影響脾胃對於水液的運化,進而產生內濕。諸濕腫滿,皆屬於脾,飲食不節,肥甘厚膩,導致脾虛濕蘊而成消渴,脾失健運,臟腑功能失常,導致水濕瀦留,皆屬脾虛生濕。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濕邪治病隱匿,初起癥狀十分輕微,往往感受到了而不自知。然而,由於濕邪一方面使正氣生化減少,另一方面使正氣無法抗邪,從而造成濕性黏滯,即濕邪為病,纏綿難愈,病程長而易複發的特性。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表達了濕邪難以對付。中醫還形象地將其比喻成如油入面,把油和入了面中,怎樣才能讓二者分離?這確實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所以說,濕邪到了人體內,總是很難祛除,很難治療。

防濕邪的4條建議:

1.減少思慮。思傷脾,脾氣虛弱,不能很好地運化水谷;

2.合理飲食,謹防病從口入,食寒飲冷、肥甘厚味,把水果當飯吃,這些都會讓濕氣加重;

3.適度增強運動,將水濕運化徹底;

4.喝水要喝對方法,儘可能喝溫開水。

如何治濕,那麼,有了濕邪,該怎麼治呢?

中醫治療水濕,秉承了大禹治水的思想,興修水利,讓濕邪順流而下,有地兒可去;還有就是讓氣機流動起來。《素問至真要大論》曰: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可以說,這就是中醫用來治療水濕的大法。

從人體的體質而言,氣虛和陽虛的人容易患寒證。氣虛質的人容易呼吸短促,喜歡安靜,不願多說話;容易感冒;常感乏力;情緒不穩定。可以多吃點補益脾胃的食物,比如黃豆、白扁豆、大棗、桂圓、香菇等,少吃耗氣的東西,如蘿蔔、空心菜等;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劇烈運動;可以按摩足三裡穴,藥物可以選用玉屏風散加減調理。

陽虛質的人怕冷、性格也多是內向、安靜,不喜熱鬧。可多吃牛肉、羊肉、生薑、辣椒等補陽作用的食物,少吃黃瓜、西瓜、冬瓜等;生活上要注意保暖,多聽聽激昂、亢奮、進取的音樂;可以經常按摩氣海穴、關元穴、足三裡穴、湧泉穴;藥物方面可以吃點金匱腎氣丸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