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個胃病患者需警惕:6個胃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

胃癌是指發生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佔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我國是高發國家。胃癌的發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成為癌前病變,這個階段不是癌症,但可能會發展為癌。

萎縮性胃炎

胃癌的發生率和萎縮性胃炎病史的長短和病變的嚴重程度有關。在胃癌高發地區萎縮性胃炎的患病率明顯高於胃癌低發地區。患萎縮性胃炎後,以及胃腺體減少致胃酸分泌減少,胃液的PH升高,胃內細菌量增加,特別是合成致癌物質亞硝基化合物的細菌增加,加之胃黏膜結構和功能異常,長期刺激粘膜,導致正常細胞發生癌變。

胃潰瘍

胃潰瘍本身不是癌前期狀態,癌變一般發生於潰瘍周圍的粘膜,潰瘍邊緣的粘膜反覆損傷、修復、發生腸上皮化生,增加了細胞惡變的概率。

胃腺瘤(胃息肉)

胃息肉在組織學上可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是胃黏膜對慢性炎症刺激的反應,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80%的息肉可以消失。但是對於多發、無蒂和直徑>2cm或者病理學檢查提示有惡性傾向的息肉建議內鏡下切除。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為13%-22%,直徑大於2cm的胃腺瘤,應做內鏡下切以防癌變。

殘胃

因多種原因行過胃大部切除者,殘留的胃組織成為殘胃,發生癌變的幾率為1%-10%,一般在手術後10年-20年,但也可短至5年。殘胃癌一般發生在吻合口的胃測,不向小腸擴散。

胃黏膜腸上皮化生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腸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被腸型上皮所替代,腸型胃癌就是與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有密切關係,腸上皮化生不能直接轉換為癌,需要經過不典型增生的過程,輕度的不典型增生患者,在胃黏膜炎症消退後可恢復正常,而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應結合胃鏡所見粘膜的病變嚴格觀察,定期複查;重度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已屬於早期胃癌,需要內鏡下或者手術治療。

患有上面這些胃病的人就是胃癌的高發人群,應該積極的治療,並且定期的複查胃鏡檢查,以便發現早期胃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衍生健康本文作者微信yesjk64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