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博新疆文物大展 帶你走上發現西域文化之旅

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離開家鄉一次,他最想去的地方是什麽?尤其是一個中國人,那就是神秘的西域。

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喜歡關注西域的故事,關注龜茲古國、精絕古國、樓蘭,也關注鳩摩羅什的傳說……

彩繪騎馬武士俑,唐代,1964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9號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攝影/范立)

公元前138年的漢代,張騫奉命出使西域,這是中央王朝第一次意識到西域的存在;東漢初年的“西域之王”班超,以三十六騎橫掃西域,苦心經營三十多年,功勳卓著。此後的千百年來,西域一直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關於敦煌近百年來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關於小道士王圓籙發現藏經洞,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爭議,戰亂年代常書鴻隻身前往敦煌建立研究所……關於敦煌,關於敦煌學,關於佛教藝術,敦煌太多故事被世人傳頌。

帶著古城的謎團,橫亙在絲綢之路上。西域與敦煌,成為很多人心裡的詩與遠方。人們都立誓要有一次敦煌與西域之旅,去體驗“一粒沙中窺見一個世界,一朵花中欣賞一個天國”!

尤其是近十年來,無論是敦煌藝術大展,還是3D沉浸體驗,亦或是張大千,凡是與敦煌藝術相關,每到一座城市,都能攪動一座城市的文化熱情,點燃一座城市的“敦煌藝術熱”。

這一次,如果你還是去不了西域,沒關係,她又來了!

2019年7月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共同舉辦的“萬裡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新疆各地出土的精美文物191件,其中一級文物近40件,通過“絲路雛形”、“絲路華章”、“絲路梵音”三部分,完整呈現了新疆自先秦至宋元時期的歷史與文化。

想必,這又會成為一次大流量展覽。

因為對神秘世界的好奇,總會牽著每一個人喜歡新疆和西域的人去探究關於那裡的一切。

【可識別海報二維碼訂閱】

巧合的是,今年春節,筆者觀看了一門課程《西域•敦煌藝術發現之旅》,這門課程的主講人是教育部長江學者、考古學家寧強教授,54集的課程歷時500多天精心打磨而成,內容包括9個文明現場、12個考古遺跡、600張珍貴照片……

在30年前,當寧強第一次踏上敦煌那片土地,就被一片蒼涼的風景感動:“當我看著那一片藍天與一望無際的黃沙,莫名其妙的感動,我產生了一種感覺,如果我死在那裡,就進了天國。”他決心前往敦煌,並在至今的三十年來致力於對敦煌與西域文化的深入研究。

近年來,寧強也看到了敦煌文化熱為當地帶來的旅遊事業的“井噴”,僅2018年敦煌市的接待遊客量就已突破千萬人次,旅遊收入115億元。寧強認為,是時候該把敦煌和河西走廊串聯起來了。在他的學術觀點中,西域與敦煌無法分離,理應是一個總體,只有了解了西域,才能更好的了解敦煌,和現在的新疆。

展覽現場(攝影:康岩)

《國家寶藏》第二季

彩繪伏羲女媧絹畫,唐代,1966年吐魯番阿斯塔那42號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絹衣彩繪木俑,唐代,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與寧強教授的課程類似,此次國博新疆大展的展品均為新疆出土的精品文物,門類也極其豐富,其中包括先秦時期的彩陶、青銅器、金器、木器及毛織品;漢唐時期的錦繡絲綢、簡牘文書、官府印信、彩棺、泥俑、錢幣、飾品、各種點心、生活器具,以及佛教藝術品等,《國家寶藏》第二季來自新疆的兩件文物“絹衣彩繪木俑”“彩繪伏羲女媧絹畫”都在此次展覽中向觀眾展示,當然,還有那件讓人看了想偷出來吃掉的出土餅乾。

花式點心 唐代 1972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攝影:范立)

展覽開幕當天,國博策展人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精品文物:

展覽現場(攝影:康岩)

第一單元:絲路雛形

“絲路雛形”部分,展示了新疆境內出土的彩陶、青銅器具和絲織品等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品。

雙腹耳網紋彩陶罐 戰國 1982年哈密巴裡坤南灣墓地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陶罐是當時流行的器具類型,與其它地區相比,新疆的彩陶比較粗糙,應該與新疆地處沙漠戈壁地帶,缺乏細膩的黃土以及清洗陶土的手藝有關。

田園葡萄紋彩陶罐 西周一春秋 1987年和靜察吾乎墓地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新疆彩陶精品上裝飾有葡萄紋,這表明這一地區當時已經出現了最早的園藝種植業。

獸足青銅盤 戰國 1983年察布查爾縣瓊博拉土墩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此盤體呈正方形,寬沿、直壁、平底,盤腿上鑄有抽象的人首,顯示了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水準。考古發現證明,至遲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新疆天山南北已經陸續步入青銅時代。

紅銅鐮 西周 1976年鞏留縣征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銅鐮是收割莊稼的工具,這件器物刃部明顯有使用痕跡,由此可見,這一時期,新疆草原地帶已存在相當程度的農業生產,並受到黃河流域農業技術的影響。

獅形金箔飾 戰國 1977年烏魯木齊阿拉溝30號墓地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獅形金箔飾製作精美,是用整塊金箔捶打模壓而成,造型上看上去像虎,但頸部卻有濃密的鬃毛,因此專家認為這應該是獅子形象。

展覽現場(攝影:康岩)

第二單元:絲路華章

本以為此次看展之行,會像往常一樣,聽完講解員的介紹,看完作品圖注,就覺得自己“知識淵博”了一點點,但“絲路華章”部分的一件展品讓我覺得我似乎比講解員更加懂行。

這一部分主要通過語言、文學、音樂、舞蹈、繪畫、書法、雕塑、飲食等諸多方面,展示西域各民族多元文化兼容的盛況。

在西域“白”姓有什麽特別?

白蘇畢梨領屯米狀 唐代 1928年新和通古斯巴西古城附近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攝影:邵壯)

其中《白蘇畢梨領屯米狀》是唐政府發給屯田軍士白蘇畢梨的糧食記錄,當時的新疆已歸於唐王朝的統治之下,並設有安西大都護府,規定這一帶實行軍屯,收獲的屯米一部分供屯田軍士自用,剩下的上繳儲存,以作它用。其中白蘇畢梨應該是一位白姓龜茲人。

他當然是一位龜茲人。在寧強教授的課程中,他詳述了大量關於龜茲國的故事。作為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大的一個國家,龜茲非常神秘,相關的歷史記載也不多,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龜茲古城城牆

龜茲古城建築遺跡

從公元一世紀到八世紀吐蕃人攻佔龜茲國之前,七百多年的時間裡,龜茲國只有一個王族,姓白。這在西域三十六國,甚至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沒有過的。為什麽白家人能夠統治龜茲國七百多年?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它並不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它有一個宗主國,先被匈奴人控制,後來又被漢朝控制。漢朝滅了匈奴後,漢明帝就指定了白家的人白霸作為國王,以夷製夷。

更多內容詳見

【寧強:龜茲古國——一個家族700多年的統治】

這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看展經歷,對於一個外行人來說,心理的滿足感就別提了。

不可思議的玻璃製品

骨雕鹿頭-漢代-1994年吐魯番交河溝北1號台地28號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攝影:劉桐)

(右)玻璃杯漢代 1996年且末扎滾魯克49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骨雕鹿頭》是“萬裡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中的重點展品,但吸引我的卻是它旁邊的《玻璃杯》,據介紹,這是件漢代文物,寧強教授的課程中,他也介紹過玻璃杯,不過那是幾百年後,阿艾石窟壁畫中出現的。

阿艾石窟藥師佛像

阿艾石窟藥師佛像手持玻璃藥缽,雕花非常特別,像這麽高水準的玻璃器在龜茲國是造不出來的,中原內地也造不出來,應該是在敘利亞。那麽此次展覽中的《玻璃杯》是由哪裡製造的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