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麽樣的電動汽車?

本文由騰訊新聞與億歐汽車聯合出品,首發騰訊新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作者:丁唯一

編輯:張男

國內車市終於出現回暖跡象,曾經一路狂奔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卻依然處於寒冬中。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5月,國內汽車產銷延續了4月的正增長態勢,分別同比增長18.2%和14.5%。但當中國車市整體快速回升的時候,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8.2萬輛,同比下跌23.5%。

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國內車市開始逐步趨冷。彼時,新能源汽車充當行業“火炬”的角色,每月都保持兩位數的同比增幅,成為行業的“增長引擎”。但自去年7月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走向下行道路,其跌幅在今年2月達到了最高的70%。而剛剛過去的5月,已經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下跌的第10個月了。

從“增長引擎”到“銷量黑洞”,中國新能源車市發生了什麽?其真正需求又在哪裡?

01 為何跌跌不休?

新能源車市持續到今年5月的銷量下跌,主要還是去年補貼大幅退坡的餘震所致。

2019年6月26日,新能源汽車迎來史上最大補貼退坡——不僅地方政府補貼金額取消,國家補貼標準也將降低50%以上,整體退坡幅度超過60%。

受此影響,新能源汽車產銷在隨後的7月份出現了三年以來的首次同比下滑。專家似乎對這次下滑早有心理準備,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坦言:“補貼退坡過渡期結束後,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是可以預見的。”

根據過往經驗,過去幾年的補貼退坡都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帶來了明顯的波動。

對於新能源汽車這個亟待成熟卻尚未成熟的市場而言,補貼政策尤為重要。2016年新能源補貼退坡政策啟動,對電動車的續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為諸多新能源車企打開了良性競爭的局面——車企被迫在續航能力上下功夫,以求達到享有補貼的標準。

而新能源汽車居高不下的成本,則是車企對補貼如此依賴的重要原因。即使是規模相對成熟的車企,同樣需要補貼助力。最早入局新能源領域的比亞迪,獲得政府的補貼金額自2011年逐年上漲。九年以來,比亞迪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總額約為84.52億元。

另一個新能源汽車主力軍北汽新能源於2019年實現利潤正增長,但財報數據顯示,其全年利潤之所以能夠一掃前三季度的陰霾,很大程度上在於公司得到了一筆10.41億元的政府補助。而在2018年,北汽新能源共獲得53.7億元的政府補助和新能源補貼,相當於其營業總收入的三成。

補貼大幅退坡,車企尋求生存的情況下,漲價成為其消化退坡缺口的最好方式。即使有車企宣布不漲價,但其終端售價優惠已經大幅縮水。價格的上漲降低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導致銷量下滑。但更重要的是,補貼退坡降低了車企擴大生產的意願。

生產端和需求端同時下降,給新能源汽車業的發展踩下了“急刹車”。

補貼退坡政策實施至今已過去將近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依舊延續著同比下跌的態勢。

持續的下滑,讓人們不禁開始思考,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沒有需求?究竟是誰在買新能源汽車?

目前來看,B端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的主力閱聽人,C端需求依舊較弱。交強險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銷量為106萬輛,同比增長0.7%。但其中個人上險數為45.1萬輛,同比下跌23.2%,

2020年前4個月,新能源銷量前十名的汽車廠家中,有四家的銷量都極其依賴出行市場拉動。以廣汽新能源為例,其旗下暢銷車型Aion S約62%的銷量來自出行市場,佔據全國出行市場同期銷量的24.48%。

壞消息是,出行市場已經快觸碰到天花板了。易觀數據顯示,專車、快車在2019年的交易規模為2116.76億元,環比降低5%。

“疫情影響下,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場,網約車、計程車等B端市場的需求被壓製,新能源汽車市場也面臨尷尬。”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如是表示。

網約車市場需求疲軟,新能源車市的日子也不好過。

02 需求變了

深陷增速困境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是真的沒有需求嗎?似乎也不是。

今年5月,特斯拉在華銷量過萬,以超出第二名7203輛的成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榜中遙遙領先。與此同時,國內諸多的造車新勢力們也在憑借產品力吸引著C端消費者。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造車新勢力的個人購買率為76%。

今年4月,四部委“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的消息,無疑為在溫室邊界苦苦掙扎的新能源車企們帶來了一絲曙光。

但車企們需要深刻認識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能一直依賴政策。而當下熱度最高的造車新勢力品均不是以價格為主要競爭力。

從定價來看,造車新勢力們對補貼的依賴度也並不高。2020年前五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排行榜中,蔚來ES6與理想ONE的售價都超過了30萬元,只有“價格屠夫”特斯拉在反覆調價後,將國產Model 3的價格定在了27.2萬元。

未來智庫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我國中高端新能源汽車份額持續提升,其銷量佔比從2017年10月的6.2%躍升到 2019年10月的25.4%。相較於此前備受關注的佔號神器如今的消費者更願意為一款高品質的“智能電動汽車”買單

智能化恰恰是造車新勢力們的“殺手鐧”。自成立以來,造車新勢力們便將關注點從動力系統變為用戶體驗,試圖以智能、互動和互聯網為標簽構建起獨特的品牌力。

這與行業專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的判斷相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曾給出建議:“新能源汽車產品也要向設計定製化、功能智能化、開發平台化方向發展。”

以智能化做支撐,新能源汽車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西北證券分析師王冠橋在談到特斯拉的FSD自動駕駛時表示:“其能為車輛整個生命周期都帶來收益,商業模式也會發生改變。”在他看來,新能源車企將從一個汽車公司變成“永續的公共事業型公司”。

2020年開年,新冠疫情為汽車市場帶來不小的衝擊。為了救市,汽車消費刺激政策頻頻頒布,傳統燃油車也迎來“限購指標逐步放寬”、“國際原油下跌”等久違的利好。相較之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處境顯得更為艱難。

想要與傳統燃油車正面競爭,新能源車企需要更系統地去了解和把握市場。隨著新能源主力市場的B端網約車日趨飽和,激發出C端市場的真正需求才是未來的方向。

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的市場表現證明,消費者真正需要的不是從油動變為電動的代步工具,而是能夠給予全新體驗的智能化科技產品。

造車新勢力們已經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能否及時跟進,就看各位車企自身的實力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