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書新風尚 你“打卡”閱讀了嗎

打開讀書類公眾號“打卡簽到”,將打卡頁面分享到朋友圈,聽薦書領讀人解讀書本精華內容,與其他書友交流互動……在一些讀書類公眾號推出帶領讀者共讀一本書的服務後,“打卡”閱讀已成為當下讀書新風尚。

1、哪些讀書類公眾號值得看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曾三次參與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的“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評選活動並擔任評委,在他看來,評價一個公眾號的重要標準是影響力:“公眾號評選活動一般會參考新媒體大數據平台清博大數據和微信第三方數據監測平台新榜對公眾號影響力所做的評估。”

據清博大數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其數據庫共有約1900萬個公眾號的錄入資訊,有月活並且打了分類標簽的公眾號約24萬個,其中文化讀書類公眾號約7400個。而新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影響力排名前500的微信公眾號中有67個文化讀書類公眾號,這一數量在公眾號所有類型中排第二位,僅次於時政類公眾號。

“讀書類公眾號總量龐大,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不可避免,但目前看來,影響力較大的公眾號還是很負責任的。想要參與‘打卡’閱讀的讀者,可以在這些公眾號中選一個符合自己口味的。”聶震寧所說的影響力較大的負責任的公眾號主要有這樣幾類:一是諸如國家圖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等由官方機構所辦的優質公眾號,這些公眾號在推薦書籍的同時,還有實力經常邀請文學大家在公眾號開文學課,豐富公眾號內容;二是很多已經公司化運營的常躋身影響力排行榜前列的公眾號,粉絲數很多已達千萬級以上,這類公眾號依托龐大的用戶群推出打卡閱讀、抱團共讀等知識服務產品。聶震寧特別提到很多個人運營的“小而美”的公眾號,他介紹:“有些個人運營的公眾號粉絲量只是十萬級別的,但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可讀性也非常強。”

2、線上+線下,“打卡”閱讀讓讀書有了新體驗

2015年被認為是微信公眾號爆發式增長的一年,很多讀書類公眾號也隨之興起。一直關注知識服務行業發展的葛軍趕上了這個“風口”。“我先是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在讀書這件事上非常迷惘,想讀書但不知道讀什麽書,或是無法堅持好好讀完一本書。”抓住了這個痛點的葛軍很快行動起來。2015年年底,他在自己的公眾號發起共讀活動,提供書單和社群打卡服務,帶領大家每周共讀一本書,近3年來吸引了大量讀者參與其中。據葛軍介紹,他的微信公眾號矩陣目前共有3000萬粉絲,已經開始公司化運營。“我們每個月會通過粉絲投票的方式,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四個維度確定共讀書單,並在下個月為每本確定共讀的圖書提供領讀服務。領讀者是我們從各個領域尋找的專業人士,領讀人會提取一本書的精華內容,並將其拆解,每天早五點和晚五點通過圖文加音頻的方式更新領讀內容。”葛軍向記者展示,目前在其公眾號打開其共讀平台的小程式,就可以看到當前正在領讀的書目是《傅佩榮的先秦哲學課》,讀者可以點擊頁面中的“簽到”按鈕打卡簽到,然後閱讀已經推送過的關於本書的精華解讀和章節解讀等內容。

“以前下班後就會懶人躺,現在睡前總要記得來公眾號打卡,閱讀完當天該讀的內容。雖說沒完全跟上進度,但幾個月下來還是好好看了幾本書。”在公眾號共讀小程式的評論區,網友墨菲寫下了這樣的打卡閱讀心得。

網友陶然“打卡”讀完了《白鹿原》。“一直想好好讀一下《白鹿原》,以前覺得太長,讀了幾次都沒讀下去。這次跟很多書友一起‘打卡’閱讀是種新體驗,我跟隨領讀人的進度一起讀,竟然真的讀完了。現在覺得經典還是要好好讀,讀書和看劇的感受太不一樣了!”陶然如此感慨。

在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周亭看來,讀書類公眾號這種推薦書單、組織讀者一起閱讀、閱讀後一起交流的模式,其實是把讀書會的模式“複製”到了線上。

陳曉山的微信公眾號矩陣目前有500萬粉絲,把線下讀書會搬到線上正是他當初創立公眾號的初衷。大學電腦專業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碼農”,但在業餘生活中,他還是一個讀書會的發起人和日常組織者。隨著微信公眾號興起,陳曉山萌發了辦一個讀書類公眾號以組織更多書友一起讀書的想法。“線下讀書會的問題在於場地有限,又只能組織同城書友閱讀。在公眾號有了一定影響力之後,我自己開發讀書小程式,書友可以在這個小程式中跟著領讀人一起讀書。”陳曉山認為,公眾號薦書其實只是帶讀者泛讀,雖能壯大讀書社群,但很難保證閱讀品質。“與線下讀書會相比,線上雖然方便聚合書友,但弊病在於書友之間、書友和領讀人之間都缺乏及時的互動。”為解決這一問題,陳曉山要求每個領讀人在通過微信推文拆解每本書的精華內容後,都要開一堂一小時左右的線上讀書交流課,目的就是讓領讀人和書友在讀完書後有一個即時交流的過程。“線上效果比較好的課程,我也會再‘搬回’線下,我的線下讀書會活動也一直在進行中。”在陳曉山看來,線上推書是為了增強影響力,唯有線上共讀和線下交流模式相結合,才能真正引導讀者閱讀,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讓從線下被“複製”到線上的讀書會模式重回線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是讀書這一知識服務領域正在做的事情。“公眾號為讀書活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目前我們借助這個平台讓圖書推薦的種類和方式都更豐富,也借此聚集了很多讀書社群,但如何借助讀書社群重回線下,進一步完善讀書服務環節,這是我們正在探索的。”葛軍坦言。

3、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內容和服務

在聶震寧看來,公眾號打卡閱讀的共讀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讀者克服懶惰,也能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為讀者提供一個可參考的閱讀書單和相關導讀,但卻無法幫讀者完成私人化的深度閱讀。

這也正是周亭的看法。她認為共讀模式的出現確實能吸引閱聽人短暫的讀書興趣,但尚不能說已經完成幫助閱聽人培養長期閱讀習慣的目標。“公眾號‘打卡’共讀是通過聽和讀的方式讓閱聽人接受資訊,這其實是在迎合閱聽人渴望輕鬆閱讀的心理。但閱聽人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認真用眼睛去看文字,也很難有閱讀之後的深度思考過程。從資訊傳遞方式的角度來說,這種閱讀方式就可能會存在問題。”周亭認為。

“讀書類公眾號都在探索的共讀模式本身而言,目前也仍有亟待完善之處。對於共讀這種知識服務產品來說,如何更高效地服務用戶,如何面對不同用戶提供與之需求相對應的知識服務,是整個行業都面臨的挑戰。”葛軍說,知識服務其實就是給用戶進行認知搭橋的過程,比如在同樣學習一本經濟類讀物時,理工科和文科背景的用戶接受起來肯定不同,針對兩類用戶就要有兩種不同的領讀方式,而如何為這兩種用戶搭不同的橋,如何為不同屬性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和服務,這正是提供共讀這種知識服務的讀書類公眾號下一步應該解決的問題。

來源: 光明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