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榮耀還是衰亡?解析六大矛盾決定原油期貨的生死

  原油期貨上市運行知易行難,石油人民幣不好嗎?中國掌控原油定價權不好嗎?好肯定是好,但或許是10年甚至20年後才能預見的結局。

  原油期貨上市過程中,不斷有“挑戰美元霸權”等聲音出現,在筆者看來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讀,目前擺在原油期貨面前的是能否活下來的問題。

  相關閱讀

  原油期貨系列報導《原油坎坷路》

  第二篇《以史為鏡!日俄新印阿五國教訓為中國原油期貨敲警鍾

  第一篇《以中國的名義!原油期貨重啟 意欲何為?

  太多的鮮花和掌聲背後,我們必須看到在中國原油期貨頭上,懸浮著六大烏雲,如果不能及時去除這些烏雲,別說原油期貨無法完成黨和人民殷切的希望,就連順暢的幫助實體企業防範風險的功能都很難做到。

  這六大矛盾分別是:

  •         寡頭權利壟斷與市場開放之間的矛盾。

  原油期貨將削弱三桶油操縱市場價格的能力,那麽三桶油自身參與的意願有多強?

  •         人民幣匯率計價與美元計價之間的矛盾。

  人民幣原油期貨事實上就是觸及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在當前貿易戰風險更新的前提下,如何平衡中國之間的關係?

  •         外匯管制與雙軌人民幣之間的矛盾。

  人民幣原油期貨等同於默認海外投資者可以合法做空人民幣,同時存在大量的外匯套利太空,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矛盾的問題。

  •         吸引外資與國內輿論引導之間的矛盾。

  外國投行如果在原油市場上投機或者套保賺取了海量的利潤,提款出境時面臨的輿論壓力如何化解?外匯儲備的底線究竟在哪裡?

  •         原油儲備相對不足與有效交割需求之間的矛盾。

  國內進口商數量偏少,現貨商不願意和“三桶油”做對手。

  •         炒作之風與套保需求的矛盾。

  93年原油期貨失敗的案例、紙白銀放開後中國購買力造成全球貴金屬暴漲風潮,中國作為一個純石油進口國,炒高原油期貨是否合理?

  這六大問題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原油期貨能走多遠,是像新加坡一樣銷聲匿跡,還是想印度一樣偏安一隅,還是最終能完成黨和人民給與的殷切期盼。就讓我們逐一剖析這六大矛盾,為原油期貨照亮前路的障礙。

  在分析我國原油期貨面臨的幾大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美國人為什麽成功?

  事實上美國推出原油期貨的本質目的,是解決自身原油供應問題。

  兩次石油危機的亂象危害迫使美國尋求通過期貨市場解決自身能源定價問題。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4%,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 美國的通脹率高達9%,失業率達到7%。

  美國人痛定思痛發現,兩次石油危機背後,除了OPEC組織本身的減產外,本國石油企業存在故意誇大宣傳危機,石油成產商和進口商聯手製造局部短缺推高油價的嫌疑。在當時美國本土原油生產成本不足3美元,聯合炒作危機後卻能以39.5美元的高價銷售原油。整個石油產業鏈賺翻天而整個美國都是輸家。

  由於現貨市場很難真實反映全市場的供求關係,美國組建了WTI原油期貨,引入金融資本抗衡石油產業資本。由於期貨市場公開透明,可以如實的反應供求關係,猶豫在肮髒的原油市場吹出來的一股清風,眾多飽受油價波動摧殘的企業積極參與。

  WTI原油期貨一炮而紅,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石油壟斷組織操縱油價的歷史。(編著注:凡事都是雙刃劍,在08年金融危機時,任意加杠杆的金融資本充當了產業資本的角色,利用不大的供應缺口將油價炒到147美元。)

  矛盾1:寡頭壟斷與市場開放的矛盾

  從美國成功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原油期貨市場首先是要立足於本國市場。需要有眾多的石油公司,現貨商上下遊產業鏈的生產商積極參與才能發展完善。但這個問題在我們國家有點兒複雜。

  首先“三桶油”的壟斷格局事實存在,由於“三桶油”過於強大,市場中就存在一個明顯的悖論:

  在原油期貨發展階段,如果“三桶油”作為一個整體完全不參與原油期貨市場,那麽這個市場就直接失敗了。但反過來如果完全參與這個市場,那就等同於操縱油價,因為沒有人願意跟他們做對手。

  相應的三桶油下屬的煉化機構等均不具備法人資質,沒有辦法直接參與到期貨交易中來,由此衍生的經營權的問題,協定價格的問題盤根錯節,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並且這些問題解決的症結均非上海能源交易所甚至是證監會可以解決。

  更進一步來講,目前我國成品油定價以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等三地原油價格10個工作日的加權平均價格作為定價機制。將來會否將中國原油期貨價格納入考量範圍?是否會縮短定價周期?

  而一旦定價機制中如果參考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價格,那麽實際上作為最大的玩家“三桶油”有可能會作為一個整體“有意或者無意”的影響油價以“滿足或者不滿足”調價標準。

  因為三桶油不光是最大的原油生產商、進口商、冶煉商還是最大的成品油分銷商。

  此外,阻礙原油期貨最大的障礙就是人的思想與認識,一方面壟斷石化企業內部的部分長官習慣了按照指令生產,並不關心企業具體盈虧,從而天然的抵觸參與套保;另一方面國內燃料油期貨市場萎靡已久,也較為缺乏即懂得原油市場,又懂得期貨市場能夠完美完成套保要求的專業人才。人才的培養和觀念的轉變,遠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壟斷格局未破之際,上海期貨交易所如何鼓勵“三桶油”適當參與原油期貨市場,如何促進國內成品油調價選用中國的原油期貨做基準,如何說服發改委放棄國家管控價格都將是一種挑戰。

  矛盾2:人民幣匯率計價與美元計價之間的矛盾(匯率困境)

  中國的人民幣原油期貨事實上觸及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石油美元。因為石油錨定了美元的價值,所以現在全球的現貨、期貨交易絕大多數都使用美元計價。

  比如說中國,中國越強大就需要越多的石油,而購買石油必須要使用美元。美元從何而來?必須向美國出口商品。全世界都是如此,需要想盡辦法對美出口,甚至“壓低價格獻媚傾銷”從而換取所需的美元。

  全球經濟越是發展,貿易中需要的美元就越多,就越需要向美國出口更多的商品換取外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大大的提高了美元的購買力價值,美國即便什麽也不做,也可以從全球經濟發展中獲益。

  而現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試圖將自己的貨幣推向國際化,將自己的人民幣也與原油掛鉤了。

  長期來看,只要這個市場有效的建立了,就會不斷地釋放出中國元素。中國的經濟數據,中國的供需動向,將逐漸的影響全球市場價格。這就導致全球的交易者都會根據中國的數據來安排自己的買賣與生產,在這個時候中國的價值就已經在衝擊美國的地位了。

  當然了,本身中國的原油期貨並非針對誰,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人民幣的地位逐漸崛起。過去我們的匯率盯住美元,現在我們盯住一籃子貨幣,而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繼續增大中國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跟隨者,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一半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需要找尋自己的匯率價值,一個獨立的匯率價值。

  然而問題是,美國人也許不這麽看。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強硬主義日趨抬頭,並且實際上美國對於任何動搖美元全球地位的行為都持負面態度。

  就比如倫敦洲際交易所上市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本身這個交易所就已經被美國收購了,上市的原油產品從定價到交易到結算全部使用美元。

  對失去美元霸權的恐慌或許會讓美國政府作出一些選擇,阻止或者不喜歡國際金融機構和石油企業進入到中國的人民幣原油市場。

  而這些大型的海外金融機構也存在心理障礙,一方面是對中國這個新興市場的懷疑。另一方面是對美國可能采取的行動的忌憚。

  如何能化解這樣的矛盾呢?恐怕上海能源交易所要有更多的思考。

  矛盾3:外匯管制與雙軌人民幣的矛盾(外匯困境)

  人民幣匯率目前實際上缺乏一個有效的交易市場,然而原油期貨實際上給了外國投資者合理合法做空人民幣的一種工具。

  當境外投資者認為人民幣將要貶值的時候,就會在國際市場做空原油期貨,而在國內市場融資等值做多同樣的原油期貨。

  由於投資者在境內外同時開倉,對鎖了原油價格的波動,因此實際上原油價格的漲跌對投資者沒有任何的影響。

  一旦人民幣發生貶值,內盤原油期貨價格將會上漲,投資者則賣出原油期貨還款,這樣境外投資者就可以實現變相做空人民幣的效果-即主動參與升值貶值。

  能源經濟學家史建勳認為,在當前匯率管制的情況下,原油期貨市場很可能會出現2個外匯價格,一個是央行公布的包含逆周期因子的價格,一個是通過內外原油期貨價比對形成的價格。這會形成套利太空,並破壞外儲和外匯管理體制。

  舉個例子:央行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6.5,但是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是60美元一桶,我們的原油期貨價格折算後是450人民幣一桶,通過原油可以簡略計算出匯率是450/60=7.5,扣除兩個交割地點間的運輸費等費用,也到不了7.3。這就尷尬了,會給央行的外匯定價帶來壓力,破壞外匯管理的大局,給巨集觀調控帶來被動局面。

  也許有一天,離岸人民幣不再成為了市場認定的自由匯率水準,而原油期貨背後所代表的匯率水準才是。

  一旦涉及到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甚至是上期所、證監會、外管局乃至央行,誰能對兩個匯率價格的局面負責呢?

image

  此問題的核心在於:“人民幣匯率並非由市場定價”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上海能源中心能夠解決的,如果因此原油期貨出了問題,這口鍋到底誰來背呢?

  矛盾4: 吸引外資與輸不起的外匯儲備之間的矛盾

  原油期貨市場引入海外投資者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海外投資者在市場中賺了錢,到底能不能拿走的問題。

  理論上,現在國家應該希望能出現一個投機屬性最強的海外機構,賺上一大筆錢並提現,國家通過對付這筆投資,達到類似秦朝商鞅變法時“立木為信”的效果。

  但是誠如上述之問題,不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下,套利投資者賺到的錢,是不是要兌付?會不會是一個兌付的無底洞?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需要監管部門、外管局等一同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

  如果因為數量巨大而延遲兌付,則將嚴重影響原油期貨的公信力,與建設原油定價中心的初衷相悖。建議監管部門盡早細化規則,約定好什麽可以兌付,什麽不能兌付,提前約定總好過亡羊補牢。

  坦率的講,匯率的市場化必然是未來的方向,而投機者的套匯行為最終也更能讓匯率走向均衡匯率,但是由此帶來的問題,誰來協調解決。

  讓我們假設這樣一種極端情況:在2016年匯率市場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央行選擇了保外匯儲備的選項。那麽如果再次出現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度波動,外匯儲備再次跌破3兆美元,甚至2.5兆、2兆美元大關時,央行和外管局是否有勇氣去兌付海外投資者的盈利呢?

  最後需要擔心的就是輿論導向問題了,當今時代自媒體廣泛發達,雖然上期所和能源交易中心做了大量的媒體工作。

  海外大型機構參與中國原油市場套保或者投機,按年賺取上百億美元也屬正常。但是如果自媒體配上諸如《帝國主義原油期貨狂砍中國100億美元 誰來買單?》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怕是仍會引起國內輿論的反響。

  如何加大投資者教育力度,通過媒體管道向廣大投資者和民眾普及相關知識呢?我想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至此,六大矛盾已經解析有四,剩下兩大矛盾以及對如何應對化解危機的思考,連同新浪期貨對三位期貨業頂級大佬的專訪將在明日系列訪談第四篇中為讀者呈現。

  責之深 愛之切,筆者深切的希望中國的原油期貨能夠想辦法克服上述之困難,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周恩來曾慷慨激昂的表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今中國已經上了複興之路,我們實實在在的在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當前無疑是推廣石油期貨最好的時間視窗,一方面國際原油供求傾向於買方市場,中國的話語權增加;另一方面美元逐漸式微,美聯儲連續加息將減少全球美元的供應,導致市場對替代貨幣的需求增加。

  新任央行行長易綱同志,就大力支持人民幣走上國際化。人民幣作為後起之秀是否能夠“驅逐”美元走上區域結算貨幣之路呢?讓我們一起砥礪前行,為中國原油期貨的崛起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羅思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