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晉生:原油期貨挺近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中國原油期貨距離掛牌上市不到3天了,新浪財經已經對中國原油期貨的重要意義、國內外處境都進行了深度報導,而專家學者又如何看待原油期貨呢?近日我們邀請到了資深期貨專家、前中國證監會期貨部處長巡視員張晉生進行詳細解讀。

  新浪財經:第一個問題就是原油期貨那個遠期定價是怎麽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的,如何公眾普及這個問題?

  張晉生: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個是原油的衍生品市場會揭示遠期價格,大的機構、企業、投資者會根據供求關係(但是這個供求關係肯定是個變量,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變化)來決定遠期價格。

  遠期價格對企業很重要,因為很多石油企業有很多長期的固定客戶,從企業的內部核算來看,也需要一個遠期價格。延期性使得企業不光是按計劃安排生產,更重要的是,企業可以和下遊客戶簽訂長期合約,這是至關重要的。對於一個生產企業來說,有沒有長期合約是他的經營能力、持續能力的關鍵一環。我們說,“有沒有長單啊”,就意味著長期合約。

  如果沒有遠期價格,沒有第三方價格,很難形成遠期合約。遠期合約包括10年和15年的遠期合約,但是這些遠期合約簽訂之後有買有賣,價格可能有周期性的波動,可能訂單有人虧了有人贏了,過去沒有遠期價格和遠期市場的時候,就擔心風險太大了,我不做這生意。

  但有了遠期市場以後,就可以從遠期市場對衝,對買方賣方來講都不會相互賴账,他會向市場去對衝,市場給他提供一個機會,所以這個長單和這企業具備長期、持續、穩定成本和利潤的可能性就會出現。比如上市公司的要求有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就會出現這個狀況。這個遠期合約時獨立於遠期價格的。這是對於生產企業和加工企業的好處。

  第二個好處就是,企業會轉換經營方式。中石油、中石化是競爭的,如果沒有遠期市場和遠期價格,這個競爭就是相互的、一對一的。因為除了遠期價格之外,其長期價格、第三方價格,他們的競爭模式發生了變化,有了衍生品之後,他們就不會考慮成本因素,使得企業開始追求規模,有利於產業的集中度提高集中度,這是我覺得最大的一個好處。

  第三個方面,因為原油屬於戰略性產品,就是說它既牽扯到國家的戰略這個經濟的發展,又長期發展,又牽扯老百姓,這就是國計民生了。

  而且他還有其他的衍生價值,你比如和美元掛鉤的利率問題,美元是支撐過去靠黃金,後來和石油掛鉤。現在中國貨幣要強勢起來,就必須用這個東西。在國際上找你的價格、找你的匯率價格,所以我覺得這個第三個就是國家在貨幣政策建立話語權,確定人民幣的有效匯率方面,這個東西是非常有用處的。因為它這個,上至國家戰略下至村民,它的影響非常深遠,其它任何品種除了糧食大宗商品糧食之外,也就石油屬於這種產品。有了衍生品以後,揭示遠期對你的政策研判方面非常有好處,這是對國家巨集觀方面的好處。

  新浪財經:那麽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講有什麽好處嗎?

  張晉生:對老百姓來講,我做一些投資啊,我可以確定有了這個原油期貨以後,將來會推出固定的價格的加油卡,降低開車的成本啊等等這些東西。

  但這個衍生品上從來都是小眾市場。你要說想讓廣大老百姓想得明白,認為這個東西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是很大的,這個也不盡然。因為在全世界的油的價格,大部分政府是管制的,在管制裡邊定價裡面,其實衍生品佔的權重並不是很高,他和現貨有很大的關係,一般都選擇五六個因素,甚至更多的因素來定價。

  所以這個就必須和老百姓說明白,不是原油期貨漲,別的就都漲了,不是這樣的。其實我們國家定油價也有很多因素,它有個模型,模型裡面有我們自己的產量,產油的加工成本,然後國際原油市場價,它是多種因素的不同的權重構成的模型,不是唯一的就是遠期價格,這是肯定的,但是這個原油期貨影響力確實是比較大的,尤其你國家如果說原油依賴度越來越高的話,衍生品的價格在裡面佔的權重會越來越大,因為你不可能讓企業虧,但也要遏製這個價格,由國家戰略儲備,不能讓它太高,影響到老百姓。

  新浪財經:三桶油在參與原油期貨市場的過程中應該扮演什麽樣的角色?會不會操縱市場?

  張晉生:因為三桶油它的體量比較大,我們國家體制改革以後,中石化中石油改革是一個行業的改革,走到現在,集中布局到這種程度,他們在國內影響力比較大的。但是隨著我們國家原油期貨的出現,那麽期貨市場和境外油的市場之間就會大量的套利出現,這種出現就使得這個市場不斷地深入,就是說我們國內的定價更多的受到國際上的製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你過去是一個中國國內的市場,三桶油要想操縱市場,它更容易一些。當然也會演示給市場以後打破這個東西。

  實際上你說三桶油,你說在生產企業它的對衝套保,它在市場的整個佔的份額是很少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它的持倉很小,佔市場份額大部分的是投資者和機構的持倉,而且和國際上聯繫以後,兩個市場的價格會靠得非常近,相當於整個工業關係過去和國內供給有關,現在和國際上供給就具有更加深密的聯繫,更不容易操縱。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國際三桶油加起來很大了,放開了以後,和國際上接軌以後,那就是整個美油歐油等一大堆油還有荷蘭殼牌石油都在一起,它的競爭更充分了,更成熟了,被操縱的可能性就越少了。

  所以海外的進來以後也一樣,大量的資本進來也想操縱這個市場,但是呢,一個是靠監管靠透明度,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市場越來越大了,大了以後操縱起來就相對比較難了。

  過去我們的市場就像個湖,現在通過這種合規市場對接,越來越緊密地變成大海,一個萬噸油輪,開進內河很擠,但是開進大海裡在二三十萬噸的船面前都是很渺小的。

  所以這個整個對開放、對提高市場的競爭度,對企業的國際化,對企業的完善,這個經營機制都是有非常大的好處。 放心好了,沒有期貨市場,反而容易操作,有了期貨市場實際上來講就可以遏製操縱,而且它的透明度會很高。

  原油期貨推出以後,那今後發改委有沒有可能會根據這個來調整成品油的價格呢?。

  張晉生:我剛才說過,因為成品油決定價格的是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參照全世界的油價的。全世界大部分國家政府都控制油價,因為這涉及了民生,而在控制油價過程中,它不單獨考慮國際市場的油的價格,也不光考慮衍生品的價格,我們不能有個誤區。

  成品油和現貨有關,你比如講可能和英國北海石油、中國的石油現貨價格和這個中東油船到港的價格等等一系列數據的采集,也考慮到你自己國產油管成本。它是一個模型,而衍生品價格在裡邊權重就佔有一部分,但不是絕對的,但是老百姓會產生誤區,國際油價降了油價怎麽不降,但是這種采集數據不會是按照某一天,它一定按照一個均價一個平均價格一個權重來調整價格,期貨價格肯定是影響油價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新浪財經:90年代曾經有過原油期貨,但是那次推出為什麽失敗了,最後還取消了呢?

  張晉生:這應該說是三個因素了,一個來講呢,當時價格沒有完全放開,還是雙軌制價格。另外一個來講,我們和國際市場的接軌也沒那麽緊密,而且當時國內沒有那麽多車,雖然供給少,但消費也少。 所以說當時,在市場不完全充分的條件下,去推一個原油價格。那麽應該說企業的參與程度也比較低,因為當時油的壟斷性更強。這樣一來,就變成散戶炒來炒去,機構參與的不多,甚至很少。當時我們的油推出以後,也有大概六家交易所推這個油吧,包括南京上海北京等等,一共我記得講了六家在那炒來炒去的。另外呢,石油系統的企業也不太願意參與,也不太願意放開,因為它的監管集中度比較高,這就使得它基本上和國際市場的油價沒有接軌,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夭折了,就沒有太成功,原油和其他的品種也不太一樣,因為它比較大一些。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當時呢,我們從當時的體改委也罷紀委也罷,從原油推出來講,它的欲望不高,因為它這個集中度相對比較高,當時的油田屈指可數,就那麽幾家,原油進口也很少,自給自足,那這種情況下來講,它的計劃經濟欲望就很強,市場化的程度就不是太高。所以說當時來講,像90年代從92到95、96期間,就三四年的時間,中國人有私家車的很少,大家對油還沒有這麽一個概念,所以我覺得就當時推出的這種時機,無論從國家層面,從行業產業層面,從企業層面,都準備不足。

  另外就是國際化的訴求也不高,所以就導致當時來講這個品種,因為這個品種同時也太大了,整個期貨市場的存量資本就那麽點,幾百億,想支撐整個油的市場就很難。原油是個大品種,戰略性品種,它需要期貨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原油整個市場的價值,比鋼鐵、有色、農產品等都大太多了,這是當時失敗的很重要原因。

  但是那次推出這個石油應該說是個大普及,給政府也上了課,給企業產業上了課。很多的人都認為這是個發展方向,只是個時機問題。對投資者也有一個普及的價值,因為當時油推出的時候是會員代理製,現在很少人了解那段時間,會員代理就意味著會員大部分都是企業,我們後來稱之為叫經營機構,企業可以代理客戶,你只要是交易所會員,對這個企業來講,它是會員,他代理客戶,他首先代理的就是他自己的下遊。那這樣的話對普及期貨市場知識,培育這個市場還是起到一定作用。

  新浪財經:原油期貨上市之後,如何挺近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呢?

  張晉生:是這樣,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過程,長遠的戰略。因為美元過去和黃金脫鉤以後,逐漸和油掛鉤,油呢就是中東油。那麽大家知道石油美元,那麽現在美元應該說是逐漸的在弱化,但是另一個貨幣除了歐元之外就是人民幣的崛起,尤其我們進入了一攬子貨幣之後,進到這個框裡邊,過去可能先盯著美元,再給它調整,那麽你大到一定程度就想起來了,你這個貨幣進入一攬子貨幣以後,你就必須尋找你自己的獨立的一個匯率,一個價值,那就要不能和美元盯那麽死,這個時候呢,石油在裡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因為這個遊戲規則不是我們定的,是美國人定的。美元和石油是掛鉤的,因為這個品種是美國能夠操控,能夠控制住的中東油,你看中東油的戰略價值。那麽在這種情況下,你人民幣要想尋找自己的一個價值,一個匯率價值,一個合適的價值,這就和你的經濟發展有關。

  新浪財經:那麽對我們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會不會造成一定的波動?

  張晉生:決定匯率的是四個因素,一個因素是你的外匯儲備;第二個因素是貿易的逆差和順差;第三個是每年投出去和引進來的資金的淨額;第四個是熱錢。這四個因素裡只有熱錢是不可控的。所以各國銀行都在抓緊對熱錢的控制,擔心他對匯率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但是石油其實和前三個因素都有關係。因為中國在海外大量的進口油,歷史上佔的份額很大。外匯儲備又和這個有關係,可能你儲備是美元,美元和歐元是對立的關係。就美元來講,大量的買美債都會和油有關,這情況下來講,應該說我們推出這個市場,一開始會跟境外的這個石油價格會和美元有更貼近的東西,但最終包括中國是最大的消費國,會不斷地釋放中國元素,慢慢就會發現,當中國的市場對中國要素更明顯的體現出來,體現了中國因素,不是靠出口轉內銷,而是自己的東西,包括我們交易所公布的一系列的數據,這都是你的主權數據,那麽這樣國外根據這種數據來決定他的買賣,在這種時候你會發現,中國這種要素逐漸會衝擊美元的要素,我們的匯率就可以慢慢找到自己的應有的位置。

  在這過程中,實際上會間接影響人民幣的匯率。那麽實際上最後的結果是什麽概念呢?就是人民幣未來不見得和石油掛鉤,但是可能和一攬子大宗商品掛鉤。但是反過來講,這個人民幣匯率的改革進程中,開放進程中,這一步是必須要走的。這是一個間接的支持你的人民幣走向一個強勢貨幣,走向國際的一個必由之路。

  全球的其他央行肯定也會逐漸的調整自己的儲備的幣種,中國也會逐漸的一樣的,歐盟的歐洲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都選人民幣作為一攬子自己的外匯儲備,但只能範圍很小了,中國也會一樣互換他們的貨幣,互換協定等等,這都會影響人民幣的匯率。但是這個東西來講,因為石油是美國掛鉤掛的比較死的。中國擠進來,美國對石油的影響,美國可能佔了90%的份額,但中國不斷往裡挺,美國在不斷的縮減這個份額,縮到一定程度中國會替代,找出一個自己的一攬子替代法。

  這就是四個要素裡,前三個都會受到石油衍生品價格的影響的原因。但這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一個國內大的企業參與,也需要境外的大的機構來參與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責任編輯:羅思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