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05電影網專稿 許鞍華,拍了40年的電影,約有30部影片。她曾說:“我估摸自己在香港導演排名十名之內,在世界上則沒有排名。”


73歲,已過古稀,世界“認可”了她,她迎來了第一座三大電影節的獎杯,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的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


導演許鞍華獲金獅獎終身成就獎


同時,她也把新作《第一爐香》帶去了水城。首映過後,以首波口碑來看,質量高於預期。我們在威尼斯採訪到了許鞍華,這是她第三次改編張愛玲小說,她說這次的愛情故事和以往都不一樣。



從電影宣布演員陣容到發布首支預告片,爭議全都聚焦在選角方面。

 

許鞍華選了健碩的彭於晏來演“沒血色,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和石膏像一般”的混血公子哥喬琪喬。彭於晏在威尼斯媒體發布會上透露,為了角色他特意減重,學說葡萄牙語,學跳舞。選馬思純來演葛薇龍,外在形象和小說描述算是妥帖,只是兩人搭配起來不像是張愛玲體系裡的男女主人公。



許鞍華說她有自己的考慮,現在市面上能找到合適演這種愛情片的男女演員不多,他們兩位有演情人的特質。她舉例《黃金時代》馮紹峰,外形不像蕭軍,但他有一雙“情人的眼睛”,和飾演蕭紅的湯唯很搭。



《第一爐香》的問世,續寫了許鞍華與張愛玲在大銀幕上的第三次緣分。關於這段“半生緣”,一切還是得先從30多年前的《傾城之戀》開始講起。

 

01

“傾覆”張愛玲

 

《傾城之戀》是第一部改編張愛玲小說的電影,也是許鞍華第一次將偶像作品搬上銀幕。那時,許鞍華剛拍完《投奔怒海》,急於繼續開戲,與邵氏簽約,本以為能大展身手,卻處處碰壁。

 

“我習慣的創作方式,是家庭式製作,一起做,團隊協作,並非像大公司,沒人情味,加上講權力,計算利害。方式改變,令我很難做事。我很辛苦,他們同我所追求的東西和價值觀念完全不同。”



在邵氏的第一年,她同甘國亮合寫劇本《人間蒸發》,這是《客途秋恨》的前身,兩人在合作中大吵、鬧翻。為了盡快離開邵氏,還清片債,許鞍華決定“快手快腳拿套平時很熟悉的小說來拍”,於是便有了《傾城之戀》。

 

為了獲得版權,許鞍華聯繫了張愛玲的文學經紀人宋淇,通過宋淇,張愛玲回復了一份手寫的中文信,她同意授權改編,祝願電影有佳績。

 

寫劇本加前期籌備只花了兩個月,男女主角找來之前在《胡越的故事》裡合作過的周潤發繆騫人


周潤發和繆騫人

 

小說《傾城之戀》》帶有一點好萊塢神經喜劇的風格,一男一女,在唇槍舌劍、鬥嘴調情中萌生感情,最後,“一座城市的陷落成全了他們的愛情”。許鞍華說:“故事中的男女關係,我是要到拍完了這出電影才開始明白他們在說什麽。”

 

她用“苦大仇深”的悲劇基調去拍一段浪漫化的愛情,不知用何種結構聯結起上海和香港,不知用反諷手法來寫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戀愛關係,只好用慣常的寫實風和情節劇把小說裡的場景和對白照搬到電影裡。



許鞍華自認沒有抓住小說的核心精神,那時她亦不懂得如何把張愛玲文字裡的意象正確轉換為電影語言,把那些細膩的心理描寫轉變成可供感知的視覺影像。

 

小說裡寫:“流蘇一進門便不由得向窗口筆直走過去。那整個的房間像暗黃的畫框,鑲著窗子裡一幅大畫。那釅釅的,灩灩的海濤,直濺到窗簾上,把簾子的邊緣都染藍了。”這段話是以景寫情,側面烘托出白流蘇再次面對范柳原內心的興奮與不安。

 

電影倒是一五一十地拍出了房間裡的窗和湛藍的海,可遠處的大海一片波瀾不驚,景色平面、呆板,小說文字原有的韻味和表達意圖大為失色。


《傾城之戀》海景截圖


整部電影就是顯得如此捉襟見肘,無處借力,也無處施力。

 

選角爭議也很大,繆騫人老低著頭,一副悶不吭聲的“怨女”模樣,與原著形象存在很大差距。許鞍華抱怨美術指導,無緣無故就將繆騫人的頭髮剪短,演員造型成了大敗筆。周潤發身上自有范柳原情場浪子的風范與氣質,許多對白都是調情話語,周潤發卻以比較嚴肅、輕浮的口氣說出,他沒有深入理解這個人物,詮釋浮於表面。



許鞍華後悔沒有調整好兩位主演的表演方式,“演員要做優秀的戲劇角色,但是他倆是很低調的演員,演戲很生活化,做這個戲就行不通。”


開拍前,她和周潤發到宋淇家裡吃春卷,宋淇建議周潤發演范柳原要幽默一些,電影也要拍得像四十年代的喜劇。可惜,許鞍華沒有認真聽從意見。



“這套戲出來當然失敗啦!”許鞍華對《傾城之戀》很不滿意,製作匆忙、沒有好想法,包括拍雙人跳舞,自知“不知道怎麽拍得有變化,怎麽把他們拍得好看”。她也反思女主角或許可以換新搭檔,比如林青霞或是汪明荃

 

第一次拍張愛玲,許鞍華遭遇“滑鐵盧”,不過這個結果她也能預見,只是尋找下一部戲的資金變得更為困難,尤其要再改編張愛玲小說,“人們聽到張愛玲都得暈倒”,許鞍華說。


02

不忘,有回響

 

當初《人間蒸發》合作中斷,許鞍華最想拍的其實不是《傾城之戀》,是《半生緣》。因為無法到內地實地取景,沒有實景就做不了這出戲,只好暫時捨棄。



《傾城之戀》往後十年,因預算不足,改編想法還未完全成熟,電影《半生緣》一直無法成型。期間,導演田壯壯還跟許鞍華透露他想拍《半生緣》的電視劇,她回說要是拍了電視劇,也就沒必要拍電影了。

 

念念不忘,直到1996年,湊了1100萬資金,一切都準備就緒,演員和製作班底也比之前好,影片順利開拍,在預估的三個月時間拍攝完成,不像《傾城之戀》那樣匆匆忙忙。


黎明飾演沈世鈞,黃磊飾演叔惠


小說篇幅十多萬字,涉及世鈞、曼楨、叔惠三組家庭,這一回許鞍華懂得刪繁就簡,把小說裡關於家庭長輩的部分以及曼楨嫁給祝鴻才之後的生活內容全部刪去,濃縮不必要的場景,突出曼楨與世鈞的愛情主線。

 

“我盡量一邊講故事一邊布下懸疑,同時要搞些意外給那些看過小說的人,有些依原著,有些不依。”


吳倩蓮飾演顧曼楨

 

小說情節偏通俗,曼楨遭姐姐陷害,被姐夫強暴,轉換到電影裡,處理不好,就容易淪為肥皂劇的俗套調子。許鞍華自知改編要緊緊抓住一點:煽情也要煽得起現代人的情感共鳴。

 

所以,電影裡的曼楨沒有小說裡那樣被動、哀怨,姐姐曼璐和姐夫祝鴻才也沒有壞到那麽極致。


梅豔芳和吳倩蓮飾姐妹


許鞍華擅長拍攝現實裡的日常生活,小說《半生緣》的內容也比較生活化,她的長處一下子就有了施展空間。


她不拍30年代燈紅酒綠、十裡洋場的上海,她拍工廠區和半郊區,把上海拍出一種正在開發的城市感,個人的命運不與任何具體城市對位,都包裹在歷史的洪流裡。



前半程,曼楨、世鈞和叔惠三人的相知相熟,曼楨和世鈞的戀愛經過都拍得沉穩緩慢,細致入微,兩人分開後,敘事就開始大刀闊斧,節奏提速。“這個戲的拍法必須簡單明朗,因為故事複雜,一定不能再亂折騰。我不可以搞得很隱晦、很難懂。”

 

許鞍華把小說裡世鈞、曼楨的心理活動轉化為電影旁白,用世鈞的回憶串聯起敘述結構,用曼楨的內心話語勾連起這段情緣的真實面容。



這一次,她選取的演員都放在了正確的位置。


吳倩蓮本就像是從張愛玲小說裡走來的女子,黎明演溫吞的沈世鈞,算是量身定製。梅豔芳演顧曼璐,葛優演祝鴻才,演技不在話下,更讓兩個角色顯得“討喜”。


《半生緣》梅豔芳和葛優


許鞍華對場面調度的設計與想法比過去更為圓熟。用一個窗裡窗外的移動構圖,交代曼楨與世鈞的錯別,用一個蕩到餐館外的鏡頭收尾兩人闊別多年後再見時的沉默,影像表達有點睛之筆。

 

對比《傾城之戀》,《半生緣》方方面面都要好得多,許鞍華也自信,《半生緣》是她在改編概念上完全可以交代的一部戲。

 

03

點上一爐沉香屑

 

如果要細挑《半生緣》的瑕疵,就是許鞍華經常自我批評的一點——“電影感”不強。影片在藝術形式和風格上不夠鮮明,差那麽一口提神的氣。


列數許鞍華的代表作,《半生緣》都很難排得進前列。

 

許鞍華在威尼斯告訴我們,現在她還繼續堅持拍片,就是想拍出更好的電影,她要比以往更加注重電影藝術形式方面的問題。



看一看《第一爐香》的幕後班底,編劇找來著名作家王安憶,攝影是掌鏡《花樣年華》杜可風,服裝造型是拿過奧斯卡的和田惠美,配樂是大名鼎鼎的阪本龍一,有這樣的黃金陣容來撐場,製作水準升級不少。

 

但藝術形式這回事,導演許鞍華始終才是定奪的主心骨。



《第一爐香》的版權最早可追溯到《霸王別姬》的製片人徐楓侯孝賢拍過電影《海上花》,原作《海上花列傳》也是張愛玲翻譯的作品,徐楓曾邀請侯孝賢來拍《第一爐香》。

 

侯孝賢說,對不起,我拍不了,你得找王家衛,他最合適。“張愛玲的情感非常幽微,還有上海那個時代的氛圍,說實話,要拍我要費很大力氣,光找演員就找死了。”

 

最終版權又流轉到曾幫助許鞍華拍出《投奔怒海》的青鳥影業。為了版權,許鞍華再度造訪宋家,小說的負責人已經是宋淇的兒子宋以朗,他的姐姐宋元琳和許鞍華也有著60多年的同學情。



許鞍華再度接手,她對張愛玲是再熟悉不過了,先答應當監製,之後又確定擔任導演。她不像侯孝賢那樣注重還原小說中四十年代的歷史懷舊氛圍,她說自己更看重這個別致的愛情故事。

 

在她看來,《沉香屑·第一爐香》關於愛的主旨和《傾城之戀》《半生緣》都不同,故事裡的葛薇龍單方面愛著喬琪喬,這種處於極端、自卑狀態的愛情吸引了她。


馬思純飾演葛薇龍


小說裡的喬琪喬風流倜儻,仿若年輕、貧窮版的范柳原。葛薇龍是張愛玲筆下典型的女性形象——明知深陷困境仍甘之如飴。姑媽梁太太和女仆睇睇、睨兒,仿佛從《紅樓夢》裡走來,這也是張愛玲一生鍾愛的作品。

 

小說文字夾敘夾議,“電影感”也強,多用空間場景與視覺意象寫情,喻情,如“吐出的蛇信子”、“三寸來闊的金剛石手鐲”,不斷著墨於梁太太花園般的住處,點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喻指“這裡的中國,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荒誕,精巧,滑稽。”



許鞍華一向尊重張愛玲原著的核心內容,她曾說:“張愛玲小說你只可以改編,不可以借題發揮。”

 

《第一爐香》的電影劇情有做部分修改,在情節上續寫了葛薇龍嫁給喬琪喬的婚後生活,小說僅寥寥數筆帶過,電影則多花約半小時去掀開這段肮髒、墮落的婚姻面目。



拍完《黃金時代》,許鞍華說以後要多拍關於香港歷史的電影,然後有了《明月幾時有》和現在的《第一爐香》。許鞍華喜歡張愛玲的小說,也在於寫出了她眼中的香港。《第一爐香》的故事時間大致就發生在許鞍華的童年時期,她是那段殖民生活的親歷者和歷史的見證者。


改編張愛玲小說本是難事,“張迷”們對小說也各有自己不同的想象。許鞍華三次迎難而上,這支戰前香港的故事到底怎麽講?“第一爐香”能點成嗎?


惟有等待上映,靜候分曉。



04

許鞍華威尼斯專訪實錄

 

1. 您之前改編過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和《半生緣》,但都不太滿意,這次拍《第一爐香》的動力是什麽?


許鞍華:這個故事中關於愛的概念和其它兩個故事是不同的。我認為它更冒險,更新穎,也更有趣,它是單方戀愛的一種極端形式。

 

《傾城之戀》是關於兩個對機會有不同算計的人如何墜入愛河,他們需要計算是否應該在一起。《半生緣》是關於環境如何阻礙了他們。但《第一爐香》是關於那個男人喬琪喬,天生不愛葛薇龍,雖然葛薇龍很愛他,她選擇結婚,打賭喬琪喬有一天會好轉,但他沒有。


2. 這個電影項目有什麽吸引您的地方?

 

許鞍華:我現在就想做我感興趣的事,也許人們會覺得我拍這部電影是因為我想拍四十年代懷舊的上流社會、香港或當時的場景,但這個核心故事更為重要。

 

實際上,我不喜歡大製作,因為那樣會花費很長時間,因為得和美術指導好好相處,然後把場景建好。如果我拍現實主義,拍拍街上發生了什麽,我能很快就捕捉到故事內容。

 

《第一爐香》就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我感覺時間不多,但實際上,對我們來說,這部電影的進展非常快。因為我一般在劇本方面都要花很長時間,我們至少在拍攝前兩年就開始討論劇本了。一年半後劇本完成,花了大約六個月時間考察場地、討論成本,正式拍攝時間是三個月。實際上,這是相當快的,而且考慮到這部電影只有兩個主要場地,我們不需要到處跑,而且也沒有戰爭場面或大場面。



3. 為什麽選擇馬思純和彭於晏擔任男女主角?

 

許鞍華:因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我認為能一起拍攝愛情故事的男女演員非常有限。有些演員可能有很好的表演能力,但是他們不能在愛情故事中表演,因為他們沒有那雙“眼睛”。

 

透過男演員或女演員的某種特質你可以在愛情場景中想象他們,當你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會感動,這是一種特殊的共振,不是很普通就能得到的東西。我在拍攝《黃金時代》的時候,選了不像蕭軍的馮紹峰,我選他演這部電影是因為我覺得他能演好和女主角之間的愛情,因為他有一雙“情人的眼睛”。

 

4. 電影《第一爐香》在原著小說基礎上還增加了不少情節,為什麽會這樣做?

 

許鞍華:現在劇本裡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內容是新的,增加的故事情節和場景都是從小說裡推斷出來的。葛薇龍嫁給喬琪喬後會怎麽樣?這部分描述在小說裡只有一段話,但電影裡用了30分鐘或45分鐘來講述。因為我對這部分內容很感興趣,這會讓這場陰謀和衝突更加明顯。



5. 拍完《黃金時代》,您在接受採訪時說以後會多拍一些關於香港歷史的電影,之後我們看到了《明月幾時有》,《第一爐香》也有側重展現您對香港殖民歷史的思考嗎?

 

許鞍華:我出生於1947年,在這部電影故事發生時間的幾年後。在五十年代,我親身經歷了殖民生活,我認為這是我的一個優勢,因為我對那個時代有個人的理解,所以如果我不拍,人們就得多做很多研究。

 

有人會說《第一爐香》是一個關於殖民主義的寓言,關於殖民主義的不堪,因為它就像發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上流社會裡,存在著很多墮落,這些墮落都不得不隱藏在一個非常豐富多彩、漂亮浮華的外表裡。



6. 您現在對電影還抱有極大的熱情,是什麽驅動您不斷去尋找新的項目?

 

許鞍華:過去幾年,我開始對自己更有信心了,因為我越來越知道該怎麽去拍電影了,但我很沮喪,因為我知道我的精力在下降,我不能每天拍攝超過10個小時了。拍電影,特別是對導演來說,需要很多精力。但是到了一定年齡,你就不能這樣做了。

 

我只是希望我能堅持幾年,試著拍出更好的電影。我現在對角色、演員、選角等方面有了更好的把握,但是對於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這方面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很遺憾,因為我總是忙著做一件又一件事,講不同的故事,拍不同的電影,我沒有想太多關於電影藝術形式本身的問題。

 

如果想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通行證,你就必須這樣做。不是說我一定做得到,只是必須努力去做。這無關天賦,而要以能夠體現主題並以能與之融為一體的藝術形式來拍電影,這和單純的拍攝是完全不同的。


本文亦參考《許鞍華說許鞍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