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性為熟悉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是胃癌的第一步?該怎麼治療?

劉女士,女,55歲

主訴:胃脘脹痛間斷髮作1年。初診症見:胃痛胃脹,燒心反酸,口中酸澀,無口乾口苦,納可,寐差,大便1~2次/日。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電子胃鏡提示:1.食管炎,2.萎縮性胃炎伴糜爛。

病理報告示:胃竇黏膜慢性炎伴急性活動,部分區域呈萎縮性胃炎改變,伴上皮輕度不典型增生及腸化。

中醫診斷:胃痛,氣滯濕阻,熱毒蘊結;

西醫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輕度不典型增生。

治則:清熱解毒,理氣化濕,和胃止痛。

方葯:柴胡12g,黃芩6g,砂仁10g,白蔻仁10g,冬凌草12g,白花蛇舌草12g,地榆20g,藤梨根15g,當歸12g,厚樸10g,八月劄20g,仙鶴草20g,茵陳15g,香櫞15g,香附20g,半枝蓮15g,莪術5g,木香6g。7劑,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飯後2h溫服。

二診:患者訴胃脘脹滿減輕,仍有胃痛,進食過多後胃脘部不適感明顯,仍有反酸,口淡無味,大便1~2次/日,夜寐差,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守法上方加石菖蒲12g,鬱金9g,大腹皮10g,鬼箭羽15g,千層塔15g,雞內金20g。患者為外埠病人,路途較遠,要求減少來診次數,故予14劑,煎服法同前。

後隨症加減至六診後,患者胃脘脹滿疼痛基本消失,偶見夜間不適,故繼續守上法治療。

電子胃鏡示:糜爛性胃炎。病理:胃竇黏膜重度慢性炎症,急性活動,黏膜糜爛,黏膜肌增厚,腺體輕度腸上皮化生。治療1個月後癥狀基本消失後患者自行停葯。

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輕、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輕、中、重度)→胃癌,是胃炎及胃癌發生發展的經典途徑,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伴中、重度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被認為是胃癌前病變。

西醫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中醫在改善癥狀、阻斷及逆轉病勢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故對於此類患者建議儘早治療,定期複查胃鏡。胃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胃癌前病變則是其發生前的一個重要階段。

(1)本案選用冬凌草、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黃芩等清熱解毒;

(2)柴胡、厚樸、八月劄、香附等疏肝理氣;

(3)砂仁、白蔻仁、茵陳等健脾化濕和胃;

(4)半枝蓮、當歸、莪術活血解毒抗腫瘤,可改善胃黏膜血流。

諸葯相合,使濕邪祛、毒邪解,從而逆轉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將可能發生的胃癌消滅在萌芽階段。

該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通常以3個月為一個療程,常常需要多個療程才可逆轉胃鏡及病理改變,非一朝一夕可治癒,故患者當耐心積極配合治療。讀者如需使用請諮詢腸胃醫師的意見和建議。

筆者微信:zmt233233,有問有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