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癥狀可預測自殺風險

根據 WHO 的自殺報告提示,每年大約有 80 萬人死於自殺,自殺是 15-29 歲這一年齡段的第二位死因,給整個社會和家庭造成了極重的負擔。而個體出現自殺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口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精神疾病、生物學改變等。如何預測個體的自殺行為,是目前自殺預測和預防的重要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的 Nadine M.Melhem 博士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其結果在線發表於 2019 年 2 月的 JAMA Psychiatry 雜誌上。

該研究為一項縱向研究,納入的受試者其父母或先證者(指在對某個遺傳性狀進行家系調查時, 其家系中第一個被確診的那個人)存在心境障礙,且受試者的父母或先證者曾住院於匹茲堡的西部精神病學研究所和診所,以及紐約州立精神病學研究所。受試者的納入時間為 1997 年 7 月至 2005 年 12 月,隨訪時間到 2014 年 1 月。

一共有 663 名受試者納入至本研究,並隨訪了 12 年。研究使用了 10 倍交叉法來驗證數據,即將數據劃分為 10 等份,將其中 9 份作為訓練集,剩下的 1 份作為驗證集,並重複 10 次。

本研究的主要結局指標為自殺未遂,在隨訪期間,共有 71 人存在自殺未遂(10.7%)。研究主要分析了 6 種與自殺密切相關的變數,如抑鬱、絕望、衝動、攻擊、衝動-攻擊和易激惹等癥狀。

結果發現,在這些癥狀中,僅有抑鬱癥狀的變化和個體自殺未遂的風險變化相一致(OR = 4.72,P < 0.01)。此外,研究還發現了自殺未遂的其他預測指標,如年齡較小、終身抑鬱症史、終身雙相障礙史、童年虐待和先證者存在自殺未遂。

抑鬱癥狀和自殺未遂的發生密切相關

這一發現也與臨床相一致。從癥狀組成而言,自殺屬於抑鬱癥狀的一種。大量的證據也提示,抑鬱癥狀的嚴重程度和個體的自殺風險密切相關。曾有一項針對抑鬱症的 5 年隨訪研究,發現個體的自殺行為和抑鬱狀態密切相關,有絕大部分的自殺行為都發生於抑鬱發作期,僅有少部分的發生緩解期。

這一研究之所以能發在 JAMA Psychiatry 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樣本量大且隨訪時間長。這項研究納入了 663 名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並隨訪了 12 年,大部分的隨訪研究很難做到一點。對於一項臨床研究而言,納入大樣本的研究是相對簡單的,若長期隨訪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