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明學了九年,溥儀卻在回憶錄中說:我只會滿語中的一個詞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是滿族人所建立的,由於滿族人人數不多,所以清政府對於人數佔絕對優勢的漢族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們要淡化滿漢的界限,另一方面他們又不願意改變滿洲人的語言、文字以及生活特徵。

比如在滿語滿文這件事上,清朝統治者就是矛盾重重。公平地說,無論是底蘊、成果還是實用性來說,滿語肯定是不能和存在了幾千年的漢語相提並論。清朝的文化,包括科舉考試,都是要學四書五經,那滿語滿文實際上完全可以被漢語替代。

但是,出於保留滿人特徵的目的,清朝的歷代皇帝,雖然一個比一個更仰慕漢文化,但沒有一個皇帝敢於放棄滿文。學者普遍認為,從康熙起,清朝皇帝就配備了滿語老師和漢語老師。乾隆的滿文水準和漢文水準是差不多的,此後的清朝皇帝普遍上漢語能力高於滿語,但沒有人不會滿語。

不過到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時候,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很多人相信,他根本不會滿語,典型的事例有兩個。

一個是在解放後,郭沫若關心剛剛經過改造的溥儀,正好他手頭正在研究清朝歷史,便想邀請他當自己的助手。沒想到,溥儀聽說後卻苦笑著拒絕了。他說自己不會滿語,自然談不上研究滿文寫成的清朝歷史。小玨確實沒有查到這個故事的出處,但網上卻鋪天蓋地地流傳著,希望了解的朋友能夠留言告知。

另一件事,是溥儀回憶自己學習時已經是在退位之後了,雖然貪玩,但他對很多功課都比較感興趣,唯獨對滿文提不起興致。他有個滿文老師叫做伊克坦,溥儀並不喜歡這個古板的老先生,以至於學習了多年之後,只會一個單詞。那就是在滿族大臣向他請安時,他會用滿語說:伊立(平身)。

這段話是溥儀在晚年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所述,按理來說應該是真實可信的。但是,深究種種端倪,這個說法即使是他本人提出,也很難讓人相信。

第一個證據就是溥儀不光學習過漢語、滿語,還學習過英語。他曾經用滿文給英語單詞注音,這份稿紙就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現在遊客們還能看到。如果溥儀不懂滿文,那麽他為什麽會用滿文給英語注音?這充分說明,溥儀不僅會滿文,而且還發現滿文發音與英語之中的共通之處。

其次,溥儀學習滿語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九年時間。即使是在張勳複辟的那幾天時間,溥儀事務繁忙,也在伊克坦的指導下學習滿文,並沒有半點放鬆。溥儀又不是傻子,相反他學習其他語言都很快,難道九年時間,專人輔導,並且還在有滿語的語言環境下,就隻學了一個單詞?這豈不是匪夷所思?

再次,從溥儀的滿語老師來看,也非泛泛之輩。這個伊克坦,溥儀雖然不喜歡,卻是一個飽學之士。他是滿州正白旗人,光緒年間進士,在擔任左副都禦史時期,就兼任滿蒙文學堂監督。可以說,他的教學經驗是豐富的,從宣統三年起,他就到毓慶宮擔任溥儀的滿文老師。

之前的宮中規矩,是滿文老師必須站著給皇帝學生講課。但隆裕認為在那個時期,更應該尊師重道,因此規定伊克坦可以坐著講課。溥儀再頑劣,先有隆裕後有四大妃管束,不可能隻學會一個單詞。那樣的話,伊克坦老師不僅沒有座位,恐怕還會被替換。實際上,伊克坦教習了溥儀近十年的滿語,位置卻巋然不動。這說明,遜清朝廷對他的教學成果還是滿意的。

因此,對溥儀研究很深的王慶祥在著作中認為,溥儀起初對滿文反感是有可能,滿文學得差也是有可能,但後來不斷進步,口語也說得不錯,經過4年的學習後就能越讀滿文書籍《聖諭廣訓》、《滿洲孝經》了。

那麽,溥儀為什麽要在自傳中說出這樣並不靠譜的話?可能也是因為有過太多的人生經歷,希望能夠回歸平靜,不願意再卷入是是非非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