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傑與愛新覺羅浩
溥傑(清末帝溥儀之弟)的日本夫人愛新覺羅浩(日本原名嵯峨浩),所著《食在宮廷》,載有乾隆十九年時,皇帝一次早餐的食單。
轉錄於此,看看皇帝早晨吃啥。
1.肥雞鍋燒鴨子雲片豆腐一品(肥雞、鍋燒鴨子,再加豆腐製成)——廚師常二做;
2.燕窩火熏鴨絲一品(燕窩和熏鴨肉絲)——廚師常二做;
3.清湯西爾佔一品(西爾佔是滿語,指肉糜或煮得很爛的帶湯肉)——廚師榮貴做;
4.攢絲鍋燒雞一品(細切的鍋燒雞肉)——廚師榮貴做;
5.肥雞火熏白菜一品(肥雞熏製後加入白菜製成)——廚師常二做;
6.三鮮丸子一品——廚師常二做;
7.鹿筋炮肉一品(鹿筋用旺火燒製而成)——廚師常二做;
8.清蒸鴨子糊豬肉科爾沁攢肉一品(用鹽湯漬的鴨子和豬肉所製)——廚師榮貴做;
9.上傳炊雞一品(炒雞)——皇帝指定做的菜。
以上為正菜。
1.竹節卷小饅頭一品(方形小饅頭);
2.孫泥額芬白糕一品(孫泥額芬為滿語,夾棗餡的奶糕);
3.蜂糕一品(米粉、麵粉和蜂蜜蒸成的糕點);
4.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飾有葵花紋的琺琅盒子盛的醬小菜);
5.南小菜一品(蘇州小菜);
6.炭醃菜一品(用鹽長時間醃製的菜);
7.醬黃瓜一品;
8.蘇油茄子一品(花椒油拌茄子)。
以上為醬小菜。
1.粳米飯一品。
以上為主食。
以上就是愛新覺羅浩在書中所記乾隆的一次早餐食單。原作為日文,括弧裡的文字是譯者據原文所譯。
這段記載裡,我感興趣的有這麼幾點——
第一、作為皇帝的一頓早餐來說,上面所記也算不得多麼奢侈腐敗(雖然對一個人來說,這些菜還是太多太浪費),並非傳說中的帝王一頓飯要百道菜那樣。
愛新覺羅浩在書中也提到這一點——
清代皇帝的飲食生活根本不像民間所傳的那樣奢華,只是到了西太后時代,才如的凌女士所說的那樣奢華。
慈禧身邊女官德齡在書中說,老佛爺一頓飯確實是要上百道菜的。
第二、食單中的9道正菜中,有8道分別記有大廚的名字,其中常二5道、榮貴4道,最後一道是乾隆親自安排讓做的。
這說明,那時的禦膳,是由大廚根據皇帝口味下單製作,皇帝有特別想吃的時,也會專門點菜。
第三、中年乾隆(乾隆25歲繼位,十九年時44歲)口味挺重,9個正菜以雞鴨豬肉為主,小菜裡則多醬鹹菜。
究其原因,可能一是與滿族飲食習慣有關,二是吃點葷的才能有勁頭應付繁忙的工作。
確實,清朝的皇帝,像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勤於朝政的,早餐後就開始忙各種政務,直到下午一兩點鐘才能吃上第二餐。
不多吃點,不吃點葷,怎麼過得去?